姜宛亦的選擇是正确的,在她不再接觸朝政之事後,朝臣們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小皇帝的身上,才發現這孩子不過是兩年不到的時間,竟然已經成長了這麼多。
小皇帝如今對于朝政确實是有了很多自己的判斷,雖然稚嫩,但是也可圈可點。以前姜宛亦在,不管小皇帝說什麼,大家都隻會覺得是姜宛亦給他出的主意。
很多官員在早朝議事的時候,都忍不住要誇贊小皇帝幾句。
姜宛亦發現,自從自己不過問朝政後,起初小皇帝的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但是過了幾天卻肉眼可見的愉悅了起來。
“這幾日上朝都還順利嗎?若是和朝臣們有不同意見,可以多聽多看看。蘇老太師雖說如今還能教你幾年,不過到底是年紀大了,你不能隻依靠他一個人。”
“太後教導得是,這幾日朝中官員們都很團結,孤也一直記着太後的話,不要因為自己是皇帝就獨斷專制。這幾日關于朝中之事,孤提了不少意見,雖然有些也被反對了,但更多的還是官員們能夠聽進去孤的話,有些政見還獲得了大臣們的贊許呢。”
姜宛亦點頭,她不會過問具體的議事,不過還是會了解小皇帝的情況的。“那就好,這幾天哀家把内宮中事務和長公主一起也都整頓好了,那些被南穆國王爺安插進來的人也都處理幹淨了,宮中也又能省出一筆開支。”
“那太後最近應該不忙吧?”小皇帝眼睛亮亮的,之前和朝臣們說的事或許真的能成。
“陛下有什麼事盡管說。”姜宛亦太了解小皇帝了,一開口就知道他肯定是找自己有事。
“是這樣的!這段時間朝中官員們都十分忙碌,這次不少官員被革職,看似朝中有不少人,可是真的要幹活的時候卻根本不夠,現在各部都是一攤爛賬。所以孤就想着,既然現在情況特殊,不如就讓各部臨時招募些人手幫忙,做最基礎簡單的事情,但是這些人是沒有官職的。”
姜宛亦聽着覺得這主意不錯,确實前陣子處理了一撥人,等人都治理好了,就要求各部各自整頓要倒查過去三十年的所有事情,但是各部本身就有常規事務要做,根本忙不過來。隻要定好了标準,找些臨時工也是合适的。
隻是姜宛亦不清楚,這件事和自己有什麼關系?
“有什麼需要哀家做的事嗎?”
“孤想着,既然要培養能用的朝廷官員,就應該從小抓起。其實不僅是當官,就算是很多民間的工作也得識文斷字才行,但是大多數的百姓是沒有錢供孩子念書的。正好這段時間抄了很多貪官反臣的家,國庫還算是有點富餘,就想着用這錢能夠為東淩國培養更多的可用之才。孤和大臣們都覺得,太後在這方面很有想法,想請太後幫忙做這件事。”
“可是哀家之前剛說過,之後不過問朝政了。”
并不是姜宛亦推卸責任,而是自己既然已經說過不幹涉朝政了,若是出爾反爾實在是不太合适。
“這不算朝政之事,此事由東淩皇室牽頭出資,但孤并不想把這件事交給任何一個衙門,更希望這是一個能真正為百姓做的事,所以想着交給太後是最合适的。”
若是源于朝廷但又獨立,确實是需要有合适的人去做這件事,姜宛亦也就不再推辭了。“好,那哀家想想看。陛下的意思,應當是想開辦一個學堂吧?不過若是要利好尋常百姓,确實得仔細想想該怎麼做最好。”
見姜宛亦答應下來,小皇帝也就放心了,這件事是自己想到的,但是如今各衙門官員都是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即便是認可他的想法,也沒人願意去做。所以小皇帝提到這件事僅代表宮中之後,大家就紛紛舉薦了太後。
小皇帝沒有和姜宛亦說這件事是大家都不願意做的,顯得是什麼沒好處的事情一樣,但其實這件事是對整個東淩國的長久有利的。再加上這件事交給姜宛亦也是因為小皇帝私心想要讓太後能夠有更多露臉的機會,她之前做了這麼多事,不應該就這麼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裡。
開一個學堂其實并不難,難的是這學堂代表的是東淩國皇室。而且它開出來,還不能影響了原本的那些民間的學堂私塾。
這間皇室學堂的目的并非是要将人直接培養成才,而是給到更多人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