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對晉王空降到兵部的事情還是心存警惕的,雖然自己也向好友安國公打聽過,但是晉王畢竟還是個王爺。
雖然兵部并非直接接觸兵權,但是也涉及許多的軍事要務,這次讓晉王接了兵部武庫司郎中的職務,也就意味着日後很多軍中機密是瞞不過晉王了。
很多人覺得晉王沒有母族支持,難成氣候,可是如今他自己展現出的能力,也證明了他以前一直在藏拙。但凡他之前沒有隐藏自己的真實水平,如今這皇位是誰的還真不好說。
可似乎所有人都信任晉王,這就顯得兵部尚書太多心了。
不過兵部這位錢尚書可是很有手段的人,從晉王進了兵部之後,他就表現出了十二分的友好,多少探出了這位殿下的底細。
晉王自然也是知道錢尚書的意圖,也就順着台階袒露了自己的态度。
當錢尚書聽到晉王說自己這條命都是先太子護着的,所以他要為兄長守住東淩國的時候,錢尚書的心情也很是複雜,對晉王的戒備也少了些。左右自己多留意些,就算晉王真的有什麼野心,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先不出什麼浪花來。
晉王的心思不能确信,但是能力确是實打實的,和之前馮策那個草包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的。進了兵部沒多久,就受到了不少同僚的誇贊。
除了兵部,其他各部都還是同往常差不多,唯一的變化就是小皇帝結束了吏部的學習,而因為之前恩科的事情,禮部也了解了一些,所以下一個去處就選擇了刑部。
因為刑部和大理寺的職責比較相似,因此在刑部學習的時候,也會穿插着一起了解大理寺的工作事務。
學習的流程是姜宛亦給的建議,禮部那邊剛經手了恩科的事情,一定以為小皇帝會順勢去禮部繼續學習,這時候怕是也查不出什麼問題來,倒不如轉向刑部。
刑部尚書紀聰也是聞黨,他們一定也借刑部的手鏟除過一些異己,這時候拉上大理寺的一起,說不定還能翻出不少冤假錯案。
至于戶部和工部也是水最深的,姜宛亦覺得,在小皇帝能夠還沒有成長到一定的程度,身邊還沒有足夠多助力的時候,還是不好輕易動手的。
小皇帝在吏部學習這段時間,可不是真就隻和鄭尚書學習了科舉的東西,也是實打實了解了吏部各級官員的職責的。而鄭尚書這樣剛正的主官管理下的吏部,也是有問題被發現的。隻是鄭尚書畢竟管束下官非常嚴格,都不是什麼大亂子。
在吏部期間,就隻處理了當時姜宛亦查出的那個越級科舉的官員,将其革職罷官,并且處罰了所有涉事的相關官員,不過也隻是罰俸而已。
滿朝文武,沾過科舉舞弊的人不在少數,如果判罰重了,難免會惹出别的亂子來。且這次的恩科由小皇帝親自監管,也已經表明了态度,就沒必要非得把所有人都抓出來了。
水至清則無魚,總還是得給所有官員們一點犯錯的餘地。不然把人逼急了,東淩國朝堂就要亂了。所有的官員都正直忠誠有擔當,這樣的朝廷隻是理想罷了,姜宛亦從來不會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刑部不比在吏部,姜宛亦不能随便喬裝跟着小皇帝一起出宮,不過刑部有她二哥姜佑甯在,她也能安心把小皇帝托付給他。姜佑甯如今能身居五品,也有家族的關系,不過他本人自然也是很優秀的。
安國公家的兩位公子從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若不是安國公夫人林氏不同意兩個兒子都從軍,姜佑甯也不會去了刑部。而這位姜家二公子初入刑部時也是被刑部尚書磋磨過的,可到底是國公之子,妹妹還是未來皇後,就算刑部尚書再怎麼看他不順眼,其他官員也要掂量一下姜家的地位。
小皇帝讓二哥幫忙照顧,姜宛亦完全不擔心。
而姜宛亦留在了宮裡,繼續整頓内宮的事情。内宮管事大換血,一開始多少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不過大多都是流程上的問題,新管事上任還不清楚流程,需要一段時間的熟悉工作。當然故意要搞事情的也是有的,這些出頭鳥也正好可以敲打一番。
正如姜宛亦猜測的,尚儀宮那邊留下來的兩個嬷嬷是第一個鬧事的。墨香成了尚儀宮大管事,很多人都心裡不服氣,都覺得她是靠谄媚太後和長公主才上位的,所以墨香安排的工作,大家都多多少少不願意配合,做事拖沓一些,讓墨香這新上任的掌事完不成任務而受到職責。
隻可惜這幫人都想錯了,墨香一開始就去找過長公主,确認了自己權限,然後就大刀闊斧的整頓尚儀宮的這群人了。就按照姜宛亦說的,宮中一切都按宮規行事,偷奸耍滑的名單報給内務府,打兩闆子就老實了。
幾天下來,除了那兩個嬷嬷,其他還想鬧的人全都偃旗息鼓,甚至有些人開始讨好巴結墨香。隻可惜墨香油鹽不進,反倒是看重那些老實幹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