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朝堂之上論官職誰能壓聞楚一頭,那就隻有太師蘇陽了。
原本蘇太師年事已高,幾年前就向先帝請辭想要告老還鄉,可是先帝卻舍不得蘇太師,硬是保留了蘇太師的官職,但是也允許蘇太師不用每日早朝。
于是蘇太師雖然挂着正一品的官職,拿着俸祿,卻幾乎什麼也不用做。偶爾蘇家會有些人來拜訪,和老太師學習請教。
而就在昨天安國公看完姜宛亦的書信名單之後,便去了一趟蘇家。蘇太師因為文武雙全,桃李滿天下,即便抛去太師的官職,在朝的不少官員也都是他的半個學生。
算起來姜家和蘇家是有些遠親的,由于兩家都比較顯赫,所以老安國公厚着臉皮将自己的兒子塞到了蘇家的族學去學習。
那會兒蘇太師有時候就會來族學講課,因此安國公是蘇太師實打實的半個學生。後來入朝為官,更是常去讨教兵法。蘇太師半辭官之後,往蘇家跑的最勤的人,就有他一個。
安國公去蘇家不是什麼奇事,但是安國公前腳去了蘇家,第二天蘇太師就來上朝了,這不免就讓人懷疑。
蘇太師一出現,就被人團團圍住,大多數人也不敢問蘇太師的來意,隻敢裝模作樣問問他的身體情況。不過蘇太師既然已經出現在這裡了,那就沒辦法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
“多謝大家的關心,老夫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有先帝的體恤,身子骨還算硬朗。昨天老夫心血來潮,喊了安國公來府中做客,了解最近朝堂上的事情。昨日聊完,老夫甚是覺得羞愧,這些年拿着朝廷的俸祿,卻沒有做什麼實事,如今新帝年幼,正是用人之際,老夫便不想再窩在家中,想着晚年再為朝廷出一份力。”
蘇太師把事情攬到了自己身上,雖然他也知道聞楚應該不會相信,但他來了就不是為了博取一個奸佞的信任來的。
聞楚也和衆人一樣與蘇太師寒暄了幾句,昨天安國公去蘇府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也早就猜到了今天蘇太師會出現。不過聞楚倒也不在意,不過是個老東西罷了,活不了幾年了。
小皇帝沒見過幾次蘇太師,突然看到大殿的最前面出現了一個陌生但又有些熟悉的老頭子,第一反應就是看姜宛亦。
姜宛亦和蘇家人也很熟悉,蘇太師家的孫女也是姜宛亦的閨中密友之一。所以看到蘇老太師出現在這裡的時候,姜宛亦是震撼的,同時也有更多複雜的情緒。
“陛下,這位是蘇太師,您小時候一定見過的。”
小皇帝恍然大悟,他确實是見過的,基本上都是和父皇或者是皇兄在一起的時候見過的。他雖然印象不深,但記得蘇太師是所有人都很敬重的官員,也是長輩。
小皇帝朝堂之事雖不精通,可勝在懂事,姜宛亦提醒之後,孩子立刻大聲說道:“來人,給蘇太師看座!以後蘇太師若來早朝,都不必站着。”
“老臣謝陛下恩典。”蘇太師坦然接受了這個賜座,這也是給聞楚的一個警告。
蘇太師的出現改變了整個早朝的風向,小皇帝雖然是對聞楚這個太傅更熟悉的,但是對這個幾乎不熟的太師卻更加崇拜,早朝時提到幾件事,小皇帝都是問了蘇太師的意見。
蘇太師自然也不是空手來的,他說要輔佐新帝,自然不會是空話。
“陛下,曆屆新帝登基,都會儲備朝廷人才,增設恩科,如今陛下登基已有三月,不知是否有計劃舉辦恩科?”
恩科之事大家都有想過,但是前陣子所有人都在擔心邊疆會不會有動亂,就有了長公主和親之事,便沒有人提起增設恩科一事。
如今姜宛亦的那份名單實在太過沉重,如果要掃清朝廷的毒瘤,那培養新帝自己的人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科舉之事一般都是由禮部主持,吏部協辦,如今小皇帝正好在吏部學習,如果增設恩科,小皇帝不僅可以參與其中,還能更好的提拔有能力的親信。
唯一麻煩的是,禮部尚書姚江是聞楚的人。
如果不加幹涉,聞楚反倒是能夠借這個機會,安插更多聞黨一派之人。
姚江此時已經和聞楚眼神交流過,很快就上前說道:“蘇太師所言甚是,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增設恩科,也能選拔出更多優秀的棟梁為國效力。禮部願意主持此事,為陛下分憂。”
吏部這邊雖然現在還要教小皇帝,但是眼下恩科也是個很好的機會,鄭元義不是個怕吃苦的,自然也是同意的。“吏部也願意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