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打工的牛馬們縮着脖子小心謹慎,不敢多交談,一時間隻剩下鍵盤鼠标和紙張翻閱的聲音。辦公室裡氣氛凝重,連帶着工作效率都變高了。
黎安一直催的面試簡曆經過幾手篩選,分門别類貼好标簽放在她桌上。
抛開那些資質普通到其他大公司都不會多看一眼的,去掉五官和身材比例不夠出挑的,再經過一輪初步面試去掉情商太低的,剩下的就是黎安想要的初選名單。
其實公司對招聘新模特一直沒有什麼定數,基本上想招多少招多少,想什麼時候招就什麼時候招。Rebecca的團隊實行的就是全年開放簽約名額,廣撒網再擇優。
這麼做的好處是,市面上有一個算一個的能火的模特基本上都被Rebecca簽下來了。然而僧多粥少,這麼多人競争同一份工作,當然會出現有人一直沒有工作的情況。
就算公司和模特和平解約,對模特來說也是平白消耗了最能賺錢的這段大好青春。
黎安認為與其讓這些被簽的模特們在公司幹耗着浪費時間,不如提高準入門檻。
公司的強項是國際市場,标準要比快時尚行業高一些,所以黎安和老闆提了想法:将全年開放簽約改成一個季度一次,嚴格篩選簡曆,再集體面試,最後隻留下能順利通過訓練營的人。
如此下來,黎安篩選到的就是精中之精,後續不管是上國際廣告和雜志,還是時裝周,都有更大的競争力。
一直以來,模特圈都存在鄙視鍊。秀場模特鄙視商業模特,商業模特鄙視型錄模特,型錄的鄙視試衣的,試衣的鄙視做大碼的。
某寶模特就是型錄模特的一種,最慘也最累。
黎安并不是看不起型錄模特,相反地,她很敬佩某寶模特的專業度和工作效率,一天換幾百套衣服不停地擺動作進行拍攝,能堅持下來的都不是一般人。
在頭部的某寶模特中收入達到百萬和千萬級别的也不在少數。
可這并不公平,為什麼鄙視鍊一定要存在呢?
近幾年,幾個奢侈品牌都在宣揚“美是多元的”,也讓大碼模特走上了秀場,但是憑什麼有錢人和大牌們喜歡什麼,想看什麼,什麼就是高端的。
她當初轉行的時候就想過,既然要做模特經紀人,那就做精做高端,把她底下帶的人都推上國際舞台。
亞洲人在這一行并不占很大的優勢,圈内能做到頂尖的亞洲人寥寥無幾。有時候甚至需要因為品牌方的政治正确,亞洲人模特才會在考慮範圍内。
黎安想要改變市場的現狀,重新定義國際審美。
在這一方面她占着先天的優勢。
以前黎安不願意和别人提自己的家世,低調做人少招恨是一方面,另外多少感覺有點太裝了。再說有的事情說的太明白,身邊的人反而會帶着各種有色眼鏡看她。
小時候她就吃過幾次這樣的虧。
她的童年是在國内長大的,上的普通的公立幼兒園。她以為自己交到了好朋友,樂滋滋介紹給姥姥和姥爺,結果人家帶着自己的父母上門來找姥爺讨論學術問題來了。
小學回到國外也是,黎安記得很清楚,她認為的好閨蜜、BFF(Best Friend Forever),将她送的禮物扔進垃圾桶,和别人說要不是她家有錢,誰會和她這樣的混血種交朋友。
這一句黎安記了很久,久到後來轉學的時候,她選擇獨來獨往,不再相信對她分外熱情的任何人。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她媽說這不能怪人家逢場作戲,而是她自己識人不清。
年紀越大,黎安越能體會這句話。說來諷刺,在圈子裡,單純的利益關系比靠人情堆起來的關系,相處起來更輕松。
大家各取所需,随時可以是朋友,也随時可以一拍兩散,針鋒相對。
黎安一邊翻看呈上來的模特簡曆,一邊暗忖,Rebecca真是找對人了。
全公司上下可能隻有她一個敢得罪客戶和公司股東,也隻有她一個能将他們送進去,然後全身而退。
黎安用私人手機撥通電話:“Fiona,來我辦公室一下。”
“好的。”被點名的Fiona挂斷電話,拿了一堆資料從座位上站起,秦可意也跟着站起來。
“一起進去?”秦可意對着Fiona說。
“呃……”Fiona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解釋,“我們要去說的應該不是一個東西。”
“那先進了再說。”
秦可意大步流星走在前面,他們走後,辦公區又開始悉悉索索起來。
“快看快看,他們兩要進去了。”
“先是Rebecca,這才沒多久Fiona也被‘召見’了,你說公司不會真的有什麼大事吧?”
“我覺得是你們想多了。”
“隐隐約約有聽說……”
“什麼瓜,什麼瓜?”
“可不敢在公司亂說,會被那個的。”說話的人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
幾個腦袋更近地湊在一起,“唉,你們說,Fiona為什麼一直甘當助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