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間的流逝,楊銘化也看出來了周奎這個人骨子裡的市儈和周若雲對于他的不屑一顧,隻是現在的楊銘化孤身一人在北京城,除了周家人他也沒有别的地方可以去。楊銘化其人雖然生性孤獨,喜散不喜聚,不過閑了終究是寂寞難耐。沒有辦法,他也隻能提着禮物去周家混飯吃。
楊銘化見盈盈和若雲讀過書,非但并沒有指責盈盈和若雲這樣的女孩子讀書是一件不安分的事情,而且還自己自掏腰包給盈盈若雲買筆墨紙硯,并且閑了還偶爾指點盈盈寫字畫畫。為啥楊銘化不指點若雲,當然還是因為若雲一直對楊銘化冷若冰霜,楊銘化自然不好意思熱臉再貼冷屁股。
平心而論,盈盈對于楊銘化并沒有什麼兒女私情,對于他也隻是把他當成一個大哥哥看待,不過在楊銘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盈盈和若雲姐妹也開始嘗試着在家裡練字了。
盈盈偶爾也會練練字,而在她練字的時候,楊銘化卻也老老實實站在她背後,認真品鑒盈盈的書法,卻也不打擾她。
等到盈盈寫完了之後,楊銘化才開始評價盈盈練字的成果。
隻是今日盈盈寫得内容頗有幾分禅意,自然讓楊銘化突發對于往日的感慨。
墨迹未幹,楊銘化卻開始搖頭晃腦地念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
聽楊銘化如此抑揚頓挫地念,在一邊的淩雲和周若雲卻也是若有所思。
最終還是若雲打破了如今的沉寂:“不知道師兄看到姐姐寫的字,又有了什麼新的想法?”
楊銘化見若雲居然主動問他事情,自然忙不疊地回答道:“其實也沒有什麼新的想法,隻是回憶起了皇爺和張太嶽張老先生相處的事情。”
雖然若雲也隻是一個平民少女,且容貌不如盈盈那般精緻漂亮,但若雲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美女。男人無論地位高低,年紀大小,在美女面前,總是直不起腰來,總想舔上那麼幾下。
一聽楊銘化開始談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相處的事情,盈盈等人紛紛擡起頭來聆聽。畢竟萬曆皇帝和張居正之間的恩恩怨怨總是讓後人想着探究一二。
“皇爺小時候,看到了張先生輔政兢兢業業因為張先生嚴厲的教導皇爺成為一代聖君,自然覺得那樣嚴厲教導他的張先生自然是聖人。後來皇爺長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也發現了張先生在教導皇爺節儉的時候,他自己也是過着奢侈的生活,不但不認為張先生是聖人,更覺得他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小人。如今,皇爺老了。見過的大臣多了,大多數都是那種蠅營狗苟之徒,最後沒有一個人能有當時張先生英銳果敢,自然又重新看張先生是聖人了呗!”
盈盈聽了楊銘化關于萬曆如何看張居正的一番話,自然明白大明朝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的無奈。隻是如今的楊銘化談笑從容的樣子,宛若春風拂面,倒是另有一番風流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