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将習慣指責、貶低,總是對他人表達不滿的人,稱之為“指責型人格”。也常常被稱之為“窩裡橫人格”。在外面表現得善良、謙虛、讨好他人,但回到家裡,會把最糟糕的一面和所有的壞脾氣,全都發洩給最親密的家人。
有的人出現這種心理問題是因為先天帶有的,這個不好改,天性使然嘛,改得了一時改不了一世,他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出現這種心理問題是後天造就的,可能是小時候某個不經意的舉動在無形中有了陰影,也可能是長大成人後被某種環境所迫使而成的。
葉笛也表現出了“窩裡橫人格”的舉動,并且越來越厲害。她在外面受的氣越多,面對自家人就越橫。她說不清是從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形成了這種習慣,隻是認為自己成了這副模樣一定是後天迫使她這麼做的,而且形成的時間不長也不短,是近期才有的。她自認以前不是這樣的人,就算自己說話的語氣不動聽,也絕不會在人前失了分寸,但現在全變了——她這個人變了。對待家裡人的态度,從言談到舉止,真真是變了一個人。她看什麼都不順眼!
前一秒還是笑容滿面,謙卑順從地将顧客送出門,整個腰身要做成九十度的直角,生怕别人對自己不滿意;後一秒迅速直起腰版當即一個變臉,說起話來五官亂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她一手叉腰,一手在空氣裡亂指亂畫,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有人小聲嘀咕道:“潑婦!”
自從開了面店,葉笛練就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一雙眼怒目圓睜,快準狠地找到了聲音的來源,尖着嗓子喊道:“你看你剛才的樣子,真是小家子氣!人家要拿辣椒罐兒,你就給人家呗,怎麼嘴裡還要嘟嘟囔囔着?你是怕人家吃窮了你呀?知不知道現在生意難做?你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把人家得罪了!”
“你喊什麼喊?不會小點聲說話?你這大嗓門兒,就不怕吓着人家?你不了解情況就沒有發言權!那個人已經挖了兩勺辣椒醬了,整整兩勺啊!”一個坐在椅子上的老年女性伸出了兩根手指,在葉笛面前哆嗦着,“還不知足呐,竟然到别的桌子上繼續挖。你說這辣椒醬不要錢啊?”
“打開門做生意就是這樣,顧客至上嘛。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現在是你要吃辣椒……”
年老的女性沒好氣地說:“我不吃辣椒!”她身材有些胖,但盡顯富态,隻看模樣不像是出勞力的人。
葉笛将右手大力拍在桌子,擺出說教的樣子:“我是在跟你說這個理兒,你不要胡攪蠻纏。”
年老女人斜楞了一眼葉笛拍在桌子上的手,那手在桌子上起落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急。她又将眼神上移,停在葉笛的臉上,盯着那張翕動不止的嘴。半晌,開了口,換了平和的語氣:“我換位思考一下?那個人怎麼不換位思考一下?他怎麼不想想我們的成本問題。一碗面收他十一塊錢,他那三勺子辣椒醬就得占去一塊錢。都像他那樣做,我們是要賠本的。你後來還送他一碟小鹹菜,這又得五毛錢。”
葉笛伸出食指指着她,一臉嚴肅:“你要不和人家吵嘴,我能白送他五毛錢的小鹹菜?”
這位年老的女性可真是忍不了了,嚯地從椅子上坐起來,伸手打掉葉笛指着自己的食指。那力度可不輕,疼得葉笛不自覺地甩了甩手。
“葉笛,我可是你的媽媽,你得有尊老的态度。真是沒有禮貌,招人笑掉大牙!你從小到大,我可沒有教你用手指指着别人,與長輩說話不能大喊大叫。你現在可是越來越退步了,敢當着這麼多人和我大聲說話了!縱使我做錯了什麼,你單獨跟我說啊,何必要在這些晚輩面前駁我的面子!我可是老年人了,顧及你上班讨生活不容易,過來幫幫忙,我要你一分工資了嗎?我就是看不過眼,有些人吃飯占便宜也太離譜了,這樣下去,我們不用賺錢了,直接白送做慈善就好了。”
葉笛媽媽兩手一攤,去到後廚的休息間,摘掉圍裙,拿起自己的包就往外沖。葉笛顧不得店員異樣的目光,緊随其後跟到休息間,大力攬着媽媽的身體,連聲說着“對不起”。媽媽不想理女兒,鉚足勁兒直往外走。葉笛和媽媽像兩個搏擊運動員,你推我搡,互不相讓。
“媽,對不起嘛。”葉笛放開了媽媽,大喊了一聲,其中帶了濃重的哭腔。媽媽也落了淚,連聲說“真的是委屈啊”。母女倆錯着身子站立着,哭泣着。一個擡手揩拭眼角的淚,一個用手背抹着臉上的痕。四周靜悄悄地,隻聽得見兩人此起彼伏的啜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