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要是不聽話了,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秀才:???
既然讀書識字,也要強身健體。
而且,如果不給趙小照天天動一動、消耗一下他的精力,他是絕對不能安心讀書的。
從前,趙小照愛在樓下小花園裡踢球,一天能踢丢三個球,實在是個敗家子。
張宛問何娘子:“那個……外頭有買那種球的麼?”
“什麼球?”
“踢的球。”她比劃了一下,“小男孩愛踢的那一種。”
何娘子想了想,恍然:“夫人說的是健色吧。”
張宛:“啥?”
“就是蹴鞠的鞠。”
于這些市井之間的事項,何娘子沒有不清楚的。
她亂亂講了一通,張宛才明白,雖然現在蹴鞠這項運動沒有唐宋時期那麼興盛了。
但這個蹴鞠的“球”卻已經出現了專門制作的手工作坊,出售各式各樣的鞠,這個鞠就叫“健色”,甚至出現了一些品牌。
有一本叫做《蹴鞠譜》的書,就收錄了四十多種著名品牌。
很快,蹴鞠球就買了回來。
張宛原本以為是實心的,裡面填充内容,沒想到竟然是空心的!
而且也是十二片皮子縫起來的,和現代的足球幾乎是一模一樣。
看到球,趙小照頓時兩眼放光,立刻抱過去玩起來。
如此,上午便識字讀書,下午便踢球玩鬧,學五天休息兩天。
張宛也悄悄帶他出去過幾次,見見外頭的氣息。
她掀開馬車的簾子,指着外頭一個招牌問:“認識嗎?”
趙小照探出頭,先念:“上。”
再是——“白。”
後面兩個倒不認識了。
“是細面。”張宛說,“上白細面。”
就是上等雪白的精細面粉,縱然在京城這樣的富貴之地,也得有身份的人家才能吃到。
她又左右看了看,旁邊是糧食米麥豆行,可惜對于趙小照來說超綱了。
再旁邊是紙鋪,馬車上坐的久了,她就拉着趙小照下來看看。
張宛從前對紙的印象除了廁紙、面紙就是A4紙。
不過在古代,紙還可以用來糊窗戶。
“媽媽,這是草紙嗎?”
用紙來拿幹那啥,再正常不過了。
但在宮裡,皇帝如廁用的并不是紙,而是四川進宮的絲帛,還是一次性使用的,用完就丢。
剛穿過來的時候,她和趙鳴都驚呆了。
知道這封建社會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沒想到奢侈到這個地步了。
再隔壁是一家南貨鋪子,正如同南方有京貨店,北方也有南貨店。
聽說這店裡南來的火腿是一絕,但張宛不想買,見蜜餞不錯,便買了一些。
趁着夥計包蜜餞的功夫,她左右看了幾眼,今日天氣好、這巷子裡往來的人也多。
可她知道,看不見的地方一定有人暗中守護着他們倆。可她找了這一路,竟然沒發現。
趙小照個頭沒有櫃台高,墊着腳尖想看。
旁邊的夥計便随手給了他一個,趙小照頓時龇牙咧嘴笑的開心。
蜜餞雖然好吃,卻不能當飯吃。
正巧此時何娘子也過來了,她是出來買菜肉的,張宛見時候也差不多了,順便就給飯吃了。
“這附近有什麼好吃的?”
何娘子就指着不遠處一家面店:“那一家就不錯。”
張宛見招牌上寫着“各色鮮魚面”,這倒好,她吃魚、趙小照吃面。
坐下來,何娘子就絮絮叨叨說:“豬肉倒是便宜了,每斤隻七八文錢,牛肉隻五文錢。”
“什麼?”
張宛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怎麼牛肉比豬肉還便宜?
難道皇帝姓朱,竟讓這豬價水漲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