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秦王掃六合[嬴政水仙] >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莊周夢蝶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莊周夢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秦王政九年夏,秦國攻占趙國大半疆土,趙國都城邯鄲被破,至此趙亡,秦王設邯鄲、巨鹿二郡,郡下轄縣數十,另調派秦國官員赴任,重新劃分田地、治理民生,統一錢币、統一度量衡、保留原趙國文字,但官方文字統一為小篆,鑒于百姓不通文墨,由了解秦國法制且會說趙地話的官吏向百姓解釋秦國的法度政策,期間百姓觸犯相關秦法可酌情減輕或免于懲治。

秦王政九年秋,秦王率大軍押送趙國舊王室諸人及趙國舊臣等回到鹹陽,也臨近秦國一年之中的新年,年底與年初又是忙不完的國事與諸般祭禮。

秦王政十年冬,嚴寒不宜遠征,遂派遣将軍們前往秦國各郡縣負責征兵、練兵等事宜。

大秦的國庫是将士們出征的底氣,去歲支出不少,但往年還有盈餘,加之今年的稅收與從韓趙二國國庫中收來的金銀錢糧等,刨去國家日常的開支外,尚可支撐三年的征伐。

趙政看了都忍不住咋舌,的确稱得上一句底蘊深厚。

當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都被秦國占盡了。

秦王政十年春,昌平君熊啟意圖逃離鹹陽出走他國被緝拿囚禁幽困于雍宮。

此事早在秦王政與始皇政的預料之中,并早在數年前就逐步讓他遠離政治權力中心,昌平君為秦國做了不少事,他們也期望沒有這一日,可若發生了,他們也不會置之不理,譬如對昌平君的出走裝聾作啞、視若無睹。

昌平君不是芈茵,男女之别就限制死了芈茵不會成為秦國一統四海路上的勁敵,更何況後來芈茵也理解他們了不是麼?而昌平君卻是實打實的楚國的王子,或為利、或為國,對方的才能雖比不得曆史上的諸多君王,但也算得上是個不世之才,若放人離去恐怕會給秦國帶來不小的困擾和沒必要的流血犧牲,亦如始皇帝的上一世。

在昌平君被押往雍宮前夕,趙政曾親自前往見過對方一面,他想問的其實他自己也知道答案,因此也不必問了,隻是說了句:“雍宮是大秦舊時王宮,寡人派了兩名婢女伺候内兄,内兄在雍宮度過餘生倒也不錯。

人豈能逆天而為?

總好過陪着楚國一起死。”

熊啟微愣,或許是訝異于趙政對自己的稱呼,随後也明白過來這稱呼的由來,不由得苦笑,那姑娘說到底不是他的妹妹,太過自我亦太過有個性,不受楚國王室掌控,否則僅憑對方生下了大秦的長公子,也是秦王政為數不多的兒子,又何至于此?

國與國之間,哪有永久的盟好?

而楚國走到今日這一步,又是誰之過?

熊啟回答道:“人生在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又豈在少數?

倒是芈茵,她當真病逝了麼?”

趙政沉默不語,熊啟便知道了答案。

春寒料峭,天空落下的那細密的雨,絲絲縷縷地紮入土中,空氣沁人心脾,彌漫着馥郁的花香。

今日臨行,熊啟頭戴鬥笠身着蓑衣,似乎比趙政記憶裡的昌平君要蒼老上不少。

聽得他說:“自多年前,王上便開始綢缪了今日的一切了?從那時候起便開始提防我了。

其實我也掙紮過,若我跟随着今日的秦王結束這數百年來戰亂割據的局面,建立一個廣袤而繁榮昌盛的國家。

我雖比不上興周之呂望,但或許亦可跟着王上一起青史留名。

若我回到我的母國呢?縱有呂望之才,誠如王上所言,人豈能逆天而為?

有道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秦國有如今的底蘊是世代累積的功勞,于其餘幾國而言,早就是不敢招惹的龐然大物了。

如今還有您這麼一位秦王,即便回到了楚國,結局大抵也隻是和楚國共存亡而已。

兩相比較之下,這樣值得嗎?

不值得,可我是楚人、我是楚國的王子,無論過往如何使我仕于秦,我都有責任在我的國家危難的時候守護我的國家、保護我的子民。”

正所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說真的縱然理想不同,趙政也挺欣賞這類人的,但這類人決計不會是熊啟。

熊啟說得冠冕堂皇,可他若真的如此崇高,便會如韓非、芈茵一般,即便在自己的國家郁郁不得志,也決計不會仕于他國。

當年他為名利而來,今日他為名利而去,其中多半私心,或許有幾分家國情懷,這才是普通人會有的想法,這世間少的終究是屈子這類人。

趙政深邃的眸子直視着對方的眼睛,仿佛早已洞悉一切,随後輕笑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你想守護你的國家,寡人卻不能讓你危害寡人的謀劃。

君侯此去保重。”

昌平君身上戴着鐐铐,被押送着往雨幕裡走去,細密的雨珠隔成了雨簾,走得稍微遠些,便不見了人影。

嬴政瞧着那背影,不由得說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其實朕更喜歡後一句。”

趙政負手林立于檐下,聽及此言,眼底彌漫出一縷笑意,莞爾道:“‘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這三句的意思大同小異。”嬴政不可置否,言語微頓,“總之,想做什麼就從你開始想的那一刻就去施行。”

趙政故作無辜:“那寡人現在想親吻陛下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