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秦王掃六合[嬴政水仙] > 第3章 第三章

第3章 第三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朕從不知道,這個年紀的朕會有這樣激動的時候。”嬴政的語調帶着稍許的調侃,對于對方的情緒過激他當然知曉緣由,但這并不妨礙他想說這麼句話。

趙政憤憤,寡人為何如此,你不是最清楚的嗎?

“趙高自然可以處置,但你先斬後奏。”劍拔弩張忽然就成了和風細雨。

嬴政答曰:“先斬後奏指的是臣子對君王,但朕是秦王政。”

麒麟殿中的大臣們仍在吵鬧,為了一條已經修了五年的水渠,

許多大臣都在說此渠修建了五年都未見成效,且勞民傷财,每年都要從國庫中撥出去許多款項,即便假以時日修成了也是徒勞無功,若因着這一條水渠損傷了大秦的國力更是得不償失。

此渠既已修建了五年,又為何在這個時候提及此事,其實他們每年都要提一遍,在撥款的時候。

但既已修建了五年,此時停建豈不是前功盡棄?

他們說的水渠便是由韓國水工鄭國來大秦修建的水渠,自瓠口始,綿延三百裡,曆時十年,方才完工,彼時關中千裡沃野,自是國富兵強。

此雖為韓國的疲秦之計,但如今的大秦強盛,豈是一條水渠可以拖垮的,不知是誰提出的計策,那個昏君還采納了,當真是可憐又可笑。

屆時水渠完工,便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基業。

大臣們不斷地向趙政谏議,趙政欲要說些什麼,嬴政卻選擇了閉嘴,兩個魂體争奪軀體的控制權,坐在高台之上的人時而懶散時而正襟危坐,時而嚴肅時而漫不經心……

“這件事交由呂不韋即可,他雖是商人出身,但也是能臣,知道輕重,即便你不喜他,他把持朝政,同我們的母後糾纏不清。

卻也實實在在在為大秦做事,他不願放權也不敢篡位,你又何必争一時之氣出頭惹他忌憚?”

嬴政試圖說服這個年紀的自己,呂不韋商人出身,彼時在趙國為質的父王是他能接觸到的最高的權貴,是他跻身士族官場唯一的機會,這才将趙姬獻給了父王,有了異人奇貨可居一說。

種種緣由加諸在一起,嬴政對這位“相父”自然心存偏見,下意識地否認了他的所有政績,包括否認了他門下的三千門客共同著的《呂覽》一書,這書其實是有可取之處的,集百家之所長,不然也不會有“一字千金”一說。

追名逐利才是人之本性,呂不韋手中的權勢太甚迷了眼睛,加之他與趙姬嫪毐的那些事,也便有了呂不韋的結局。

呂不韋并非不想篡國,隻是礙于他的出身他的血統,也隻能如此,否則即便大業得成,也會被群起而攻之為後人所诟病。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嬴政能統一四海,不僅僅是因為自身,也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他是大秦的王上,有幾代人創就的基業,否則即便他再有才能,如後來的陳勝吳廣一般喊一句“王侯将相甯有種乎”,也是難以成事的。

嬴政自诩為能容人的人,他能容下李斯那般自私的僞君子,能容下趙高那般的小人,像王家為大秦征戰六國居功至偉,若自己不能讓功臣得以善終,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便是自己的無能。

但他容不下呂不韋這個“能臣”,側卧之榻豈容他人酣睡是這個道理,他隐忍了數年方才親政,但越王勾踐尚且卧薪嘗膽,這并非全部的原因,還因為私心以及那些流言:

呂不韋與太後私通,他更将嫪毐送到了太後身邊,而趙姬替自己生了兩個“好弟弟”,本該是自己最親近的母後站在了她的男寵的身邊來圖謀自己的位置。

嬴政明白趙姬本身也是個可憐人,她養男寵無妨,因着被當做貨物送給父王生下自己而不喜自己也無妨,但萬不該做這樣的事來打自己的臉。

嬴政原以為他們母子二人在趙國相依為命的那幾年多少有點情分在的,隻是發生了這樣的事也徹底斷了嬴政的奢望。

而流言則是他的好弟弟長安君成蟜造反的時候發表的檄文是打着秦王政并非趙氏血脈乃是呂不韋所出為移花接木的竊國之舉的旗号來的。

這樣的流言一直都有,隻那時最甚,可那又如何?無論真假,他都隻能是子楚所出。

隻是這些與理想并無多大幹系,嬴政也不會主動告訴趙政,畢竟自己經曆過的背叛和苦痛,他都該經曆一遍才算公平。

且他們是合作關系,秦王政不該生長在羽翼之下,哪怕給予羽翼之人是自己。

嬴政見趙政實是不願又補充:“呂相心有七竅,倒不如表現的平庸些,又何必争一時意氣。

哪怕是一絲一毫的不滿都不該表現出來,朕本該及冠親政,但彼時朕二十二歲方才親政。

呂相不願放權任憑流言四起,一是貪戀權勢,二則是他心知我若親政他那個丞相怕是當不了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