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見劉安甩開他自顧自往前走,知道大姐姐在生自己的氣,忙快步小跑着跟上,笑着解釋道:“大姐姐你先消消氣,我這也是為了弟弟們着想。”
劉元見劉安放慢了腳步,知道大姐姐還是能聽進去他的話,而後環顧四周,湊到永安耳邊小聲說道:“這裡人多眼雜,我們先去拜見父皇,待見過父皇後,我再與你細細說明緣由。”
劉安看着劉元,氣極反笑,道:“好啊,我倒要看看,待會你能說出什麼花兒來。”。
劉安說罷便甩手就朝着承道帝的福甯殿走去,劉元見狀趕忙跟上。
永安公主劉安和英王劉元,是承道帝劉适登基前做信王時,陳妃和祁妃生下的兩個孩子,由承道帝親自教導,故二人與承道帝的感情很是親厚。
劉安和劉元雖已封了爵位,在宮外建了府邸,但承道帝疼愛,讓他們仍住在宮中,以便随時相見。
英王劉元住的東華宮,原是曆朝太子所居的東宮,因承道帝寵愛,讓英王住在此處,更名為東華宮,另在皇宮外給太子建造了東宮,一應建築均按皇宮的形制建造。
永安公主劉安所居的福康殿,和承道帝的福甯殿離得很近,僅隔了一道宮門。
劉安和劉元來到福甯殿,向承道帝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承道帝見二人到來,放下了手中的筆,伸手免了二人的禮,笑道:“快起來吧。你們是剛從從太子那裡過來的吧。”。
“是。”
劉安上前幾步至承道帝身邊,端起茶水侍奉在承道帝身旁。
承道帝接過茶盞,喝了一口茶,詢問起太子:“那封六百裡加急,太子處理得怎麼樣?”
英王面上帶笑,上前幾步至承道帝面前,誇贊太子道:“太子處理得很好,一應事務面面俱到。有太子監國,父皇盡可放心。”
承道帝輕拍着英王肩膀,很是欣慰道:“你們兩個是我親自教導。有你們和王太傅一起帶着太子處理政事,朕很放心。”
承道帝站起身,對吳善輔道:“行了,傳膳吧。”
劉安和劉元走至承道帝身旁,一左一右陪伴着承道帝一起用膳。
待他們三人坐定後,承道帝指着劉元面前的肉,對着永安慈祥地笑道,“我想着你晚上要來陪朕用膳,下午就讓禦膳房把肉煨上了,酥爛入味,我吃着比從前的還要好吃些,你快嘗嘗。”說着,指揮着近侍把劉元面前的那碟肉端到了劉安面前。
劉元見狀,把筷子一放,佯裝生氣道:“父皇,兒臣還一口沒吃上呢,父皇就都給了大姐姐,真是偏心。”
承道帝也佯裝生氣道:“不就是一碟子肉嘛,分你一半分你一半。”
旋即承道帝親自端起碟子,将其中的肉撥了一半到劉元碗中,分完便忍不住笑道:“快吃吧快吃吧,等小五小六那兩個調皮的回來了,你隻怕連一塊也吃不上了。”承道帝想起從前他們在信王府時,一妻一妾并一雙兒女,一家五口吃飯時也這麼又說有笑的,不禁感歎道:“還有兩三年就而立之年了,怎麼還跟個小孩子一樣争肉吃呢。”
劉元笑着耍寶回應道:“兒臣即便是不惑之年,那在父皇面前,也依舊是個孩子。”
承道帝和劉安被劉元這話逗得忍俊不禁,均捧腹哈哈大笑,福甯殿内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二皇子劉仲得知永州的急報傳到了京中,特意趁着承道帝用晚膳的時候,趕來見承道帝,并還提了些宮外的時興小菜兒。
劉仲在殿外聽到福甯殿内傳來的笑聲,想着父皇最愛這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畫面,想來是不會不見自己的,于是對着守在殿門外的小太監說:“還望内官通傳一聲,我有要事要與父皇相商。”
小太監擡頭,見面前的人是二皇子,因自己自幼與二皇子相識,不由得眼睛亮晶晶地沖着二皇子劉仲笑。
劉仲看到眼前的小太監的臉,也認出了他,喜出望外道:“是你啊?你現在調到福甯殿啦?”
小太監闆兒笑點頭确認,随即說道:“二殿下放心,我先去進去告訴我師父一聲。”
這小太監闆兒,原是禦膳房的小太監,後因聰明伶俐,認了福甯殿大總管吳善輔做師父,這才被吳善輔調到了福甯殿,在殿外伺候陛下。
在内殿侍奉的吳善輔見闆兒鬼鬼祟祟地探着腦袋往殿内張望,臉瞬間冷了下來,冷眼瞪了過去,幸而陛下沒注意到闆兒,吳善輔懸着的心這才放下了。
待吳善輔找到時機走出内殿後,找到了闆兒,揪着闆兒壓低了聲音罵道:“糊塗東西,殿内也是你能随便進的嗎?”
闆兒躲閃幾下,道:“師父,二皇子要見陛下,在殿外候着呢,我想着先去找師父說一聲。”
吳善輔冷哼一聲,旋即攔住二皇子劉仲,皮笑肉不笑地拒絕道:“二殿下,陛下正在用晚膳,除了永安公主和英王兩位殿下,誰也不見。還望二殿下請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