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和窦榮的犧牲很值得。
王太後像是一下就找回了三娘教子的精氣神,原本不怎麼關心的教育問題也上了心。
尤其是對趙淩。
她的兩個兒子,一個早夭,也沒有養在膝下;另一個出生被立為太子,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都是祖宗規矩。
現在有個能完全由她來教養的小孩。
為此,王太後特意又召見了一次趙王氏。
雲山霧繞的一番話,中心思想隻有一個,趙淩以後的教育就由她來接手了。
這其實是很不合規矩的。
家中子女教育,從來都是當家主母和父親來安排。
祖父母要管,都屬于越界。
像王太後就從來不管太子顧朻的教育。
太子還是她親孫子呢。
這話要是換作她婆母來說,以趙王氏的脾氣,眉毛都得立起來,但說這個話的人是王太後。
王太後可不隻是深宮貴婦。
她年輕的時候跟随先帝征戰,在募兵和後勤糧草兵器方面有大功,也真的率軍打過仗。
曾經先帝被困,是她率軍把先帝救出,是先帝的左膀右臂。
包括現在的皇帝之所以從剛開始就太子之位穩固,和王太後在軍中的人望有很大關系。
可是再怎麼樣,王太後的威望和她家四郎有什麼關系?
趙淩将來就算是要入仕,那也是走文官的路子,難不成還能走武将?
他們家同意,陛下也不能同意。
王太後現在隻想着自己喜歡,把趙淩拉到身邊。
趙淩姓趙,不姓王,更不姓顧,跟在太子身邊還能說是當個伴讀,但跟在太後身邊能做什麼?
佞臣?
趙王氏到底年輕,加上太過震驚,臉上就帶出來一點。
王太後早就想過趙王氏的各種反應,不過對她竟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還是有些意外的,淺淺抿了一口茶,說道:“哀家知道你也舍不得淩兒這樣乖巧的孩子。他就白天待在宮裡頭,陪陪我這個孤老太婆解解悶,晚上還是回家去。再說也就這幾年,等淩兒稍大一點,就不能這樣了。”
男女七歲不同席。
趙淩今年三歲,倒是不打緊。
宮裡頭不說有好幾位公主,就是小宮女也有不少。
等趙淩七歲之後,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出入後宮了。
趙王氏一聽,倒是覺得可行。
她家趙辰和趙缙,三歲的時候就是跟着先生胡亂背兩句三百千而已,真正學點東西,也得七歲過後。
等趙淩到了七歲,要是能像現在這樣跟着太子讀書,哪怕沒有一個太子伴讀的正式身份,也比上私塾好。
要是不行,那就回家來,跟着現在趙辰和趙缙的私塾去念書。
這麼一想,她就念頭通達了,對坐在太後身邊的小不點招招手:“淩兒。”
趙淩擡頭,雙手捧着剝好的一把瓜子仁,一捧給王太後,一捧給趙王氏:“娘~”
他字才剛認了沒多少個,但賣萌專精已經三年,絕對是業内資深人士。
剛才大王和小王在對線,他就在那兒剝瓜子。
瓜子是瓜蒌子,好像是他爹在南方當官的師兄送的。
他沒見過送瓜子的人,隻管吃就行。
他還讓常大力找匠人做了個一個堅果夾,兒童版。
常大力給他找木匠打了一個,用着還行,反正瓜蒌子皮薄。
他隻是有了點小錢錢,非得要花掉一點而已。
大王小王被他這一出都給逗得笑起來。
趙王氏想着自己三個親生的,歲數還都比趙淩大,偏就隻能從趙淩這兒拿到點東西,親生的三個全是讨債鬼。
她接過趙淩遞過來的瓜子仁:“謝謝淩兒。”
“嘻嘻。”趙淩學着抹布的樣子,往她腿邊一貼,“娘,你叫我幹嘛?”
趙王氏看了看王太後,低頭看看比椅子高不了多少的庶子,認真詢問:“淩兒要不要以後每日白天都待在宮裡?”
趙淩明顯愣了一下:“日日都要來上學?”從996走向007?“沒、沒有休沐嗎?”
古代兒童也這麼卷的嗎?
趙王氏和王太後都被他這幅樣子給逗笑了,又馬上闆起臉來,對小朋友的厭學态度進行了嚴肅批評。
趙淩被說得暈頭轉向,剛接受自己即将007,才發現其實并沒有。
他就是每天會在宮裡頭多待兩個時辰。
在哪兒待着不是待呢?
宮裡頭夥食比家裡還好。
以前是他爹跟着他上早班,中午吃過飯後,常大力就在宮門口接他回家。
現在他可以跟着他爹一起上下班。
休沐也是跟着他爹的走。
趙骅就這樣莫名其妙多了個上班搭子。
趙淩就這樣多了很多在老闆(老爹)跟前刷臉的機會,不像以前那樣就每天晚飯的時候見個面。
趙王氏規矩大,在家吃飯特别講究食不言寝不語。
偶爾有幾句話,那也是飯前說。
雖然趙淩覺得老爹每天都要考校他功課很煩人,但不得不說,存在感強了是有好處的。
像是他的小院除了堂屋和卧室之外,現在其他屋子也鋪上了磚。
他甚至還有小錢錢搗騰一下自己的小院子。
趙辰和趙缙也不知道是長大了,還是被趙王氏管好了,沒再到他面前擺什麼嫡子的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