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哈哈的笑了兩聲,聲音裡竟然有惆怅之感:“多少年了?”
“自荊轲始,到如今已有五年了。”
嬴政的眼前仿佛又出現了圖窮匕見的那一刻,隻不過當初錯愕的也已經變成了此刻的平靜:“你,還記得嗎?”
蓋聶點點頭,那大概是離死亡最近的一刻,他亦不曾忘記。
嬴政拍了怕蓋聶的肩膀:“蓋聶,陪孤出去走走吧。”
走出大殿,視野一下子廣闊起來,嬴政和蓋聶不約而同的擡起頭,看向晴空萬裡的天空,正如五年前當初他們并肩走出大殿一般,隻不過如今已經過了五年。
同嬴政有同樣質子命運的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也如同嬴政在趙國低賤的生活一樣,秦國待太子丹不友善。
嬴政聽說過燕太子丹的才華,一直想收為己用,然而那時嬴政自己的處境艱難,母親太後,相國仲父,把持朝政,後太子丹逃歸燕國,兩人就此錯過。
五年前,趙國滅亡,秦國與燕國相鄰,北可滅燕,東可亡齊,南下伐魏擊楚,燕太子丹收留了秦國叛将樊于期,擔心亡國之災降落在燕國,便打算先下手為強,謀劃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荊轲刺秦。
嬴政也想過,依照燕太子的傲氣和才能,殺害曾經有恩于他的樊於期,此事蹊跷,但是與其頭顱一起送來的還有燕國督亢的地圖,他覺得可以冒險一試。
荊轲匆忙的刺出的第一劍,他也在慌忙間躲過,事發突然,所有人都呆住了。
荊轲向嬴政刺出了第二劍,這次準頭依舊不是很準,嬴政側身繼續躲避,如夢初醒的趙高,一把推開了嬴政,匕首穿過趙高的臂膀。
荊轲看向失去平衡的嬴政,果斷的抓住了這個時機,向嬴政刺出了第三劍,這次是荊轲的最後一次,這次又快又準,就在這時,一柄長劍挑開了匕首。
蓋聶将嬴政護在身後,荊轲目露複雜看着眼前的蓋聶和嬴政,他知道一旦蓋聶出手,他的刺殺就結束了。
這位昔日裡曾經切磋練劍的好友,曾約定再戰一局,天意弄人,他們的最後一局确是生死之局。
荊轲刺殺行動最終失敗,萬箭穿心,最後他望向蓋聶,目光似有萬語千言,但是最後也不過輕輕的開口道“珍重”。
赢政差一點死于荊轲的匕首下,本來他還沒有想好先滅哪一國,就在這時,他大怒,決定王翦立刻攻燕。
王翦乃當世名将,一年後,公元前二二六年,秦将王翦打下薊都,前後隻用了十個月。
後來燕王喜派人将太子丹的首級獻給嬴政,想以此求得休戰保燕國不亡,但嬴政沒有同意,但也沒有再繼續緊緊相逼,或許是對太子丹枉死的惋惜。
如今魏楚已滅,燕國的滅國之日真的來臨了。
嬴政看着一望無際的天空,問身邊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蓋聶的聲音似近非遠:“我們都一樣,都曾以劍為生。”
嬴政看了蓋聶一眼,卻不贊同的說道:“你們不一樣,你的劍是救蒼生,而他的劍,救不了。”
浩渺星空,嬴政終将雄心宣告天下人:“沒有人可以阻止孤的一統,哪怕是蒼天,都不行。”
燕國一仗,嬴政認為攻打元氣大傷的燕國,不必主将王翦和副将蒙武兩位大将,遂将副将蒙武調回鹹陽,蒙武帶長子蒙恬日夜兼程趕回鹹陽,嬴政在鹹陽宮接見了滅楚的功臣名将。
嬴政見到蒙武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也曾經同他一起,征戰沙場:“蒙将軍,這次你與王翦将軍辛苦了,孤看到大捷時,甚是欣慰。”
蒙武與蒙恬跪拜在地上,蒙武跪拜道:“秦軍威武,大王聖明。”
而跪在一邊的蒙恬早已内心彭拜,一句話也說不出,這是他今生第一次踏進秦王宮,此刻高高在殿前的那位就是他們蒙家三代效忠的秦王。
他的祖父蒙骜,他的父親蒙武,還有以後的他蒙恬,都是這位英明大王世間最鋒利的利劍。
“蒙将軍,來到這邊來,給孤講講,你們是如何滅楚的?”嬴政起身走到沙盤前:“如果有哪個國家能與我們秦軍一戰,那就隻有楚國了。”
蒙武與蒙恬起身,跟随嬴政來到沙盤前:“是,末将領旨。”
王翦将軍并沒有立刻與楚軍對戰,而是養精蓄銳操練軍隊,而楚将項燕已經着急了,便率軍東撤了,王翦将軍迅速領兵追趕楚軍,項燕也在此戰中犧牲。項燕死了失了主心骨,楚國再無抵抗秦軍的能力,一舉攻破楚國都城壽春。
蒙武在幾處要塞指了指,講完後靜立在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