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
何晏不明所以,但蘇清溪并沒有解釋自己這突如其來想回娘家的原因,隻在告知何晏要他帶自己回趟娘家後,就去一旁翻箱倒櫃找衣服了。
沒一會工夫,蘇清溪就換好了衣服。
“怎麼樣,這身好不好看?”蘇清溪邊系着外套扣子,邊跟何晏面前轉了一圈,不太滿意道,“要是百貨商場有賣那種雙排扣的大衣就好了,那個才更配這件紅毛衣。”
蘇清溪穿的是和何晏第一次逛商場時的那件紅毛衣,這顔色的确襯人,就是穿上外套後顯得有點臃腫,但這也隻是蘇清溪自己覺得,實際上這身穿在她身上,是漂亮得不得了。
何晏對着蘇清溪誇了又誇,并承諾道:“我跟咱們廠運輸隊和業務科的同事關系都還不錯,等明天上班,我就托他們幫忙,看看别地方的百貨商場有沒有你說的那種大衣,要是有的話就讓他們給咱們捎回來一件!”
軋鋼廠的業務範圍比較廣,像是何晏提到的運輸隊和業務科的人,就是長期要跑外地的,也是廠裡最能撈着油水的崗位。
何晏之前就和他們打過交道,包括廠裡不少人都跟他們那裡“捎”過東西,隻要别太出格,領導們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崗位本身有一定的風險,從中撈點好處得點實惠也正常。
蘇清溪一聽何晏說,就明白了裡面的彎彎繞繞,但她不管别的,直接伸手比劃道:“那我要兩件!一件黑色,一件紅色的!最好是羊絨的,那個穿着才暖和!”
何晏最喜歡蘇清溪這毫不掩飾且有話直說的實誠勁兒,邊低頭給她戴手套,邊認真承諾道:“好好好,隻要有賣的,你想要幾件咱就買幾件!”
而蘇清溪呢,也最喜歡何晏這一點不心疼錢還上趕着當冤大頭的優秀表現。
為了表揚并鼓勵何晏繼續保持,蘇清溪笑嘻嘻地湊過去“吧唧”就親了何晏一大口,并黏糊糊地說道:“阿晏,我就知道你對我最好,我也最喜歡你啦!”
吧唧一口,外加兩句喜歡,就足夠何晏心裡飄飄然地傻樂了一路。
……
愛情的力量,讓何晏渾身充滿了力氣,一路傻樂一路猛蹬着自行車,成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抵達了筒子樓……五十米外的小路。
不是他們不想騎車到樓下,而是……
前方道路太過擁擠,根本就是人挨人!
何晏聽着前面隐隐傳來的鑼鼓聲,随手拉過一位熱心群衆,問道:“那個同志,請問這前面是有人結婚還是有啥别的事?怎麼圍了那麼多人?”
“啥結婚啊,是知青辦帶着咱們市日報的記者過來接知青了!”
“???
何晏一頭霧水,心說這知青插隊下鄉還用接?不都是自己扛着包袱直接去火車站集合嗎!
熱心群衆是真挺熱心的,見何晏和蘇清溪是剛過來的,你一言我一語地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說清楚了——
說白了,就是城裡符合下鄉标準的年輕人都不願意下鄉,知青辦這邊工作進展不順,怕上頭領導怪罪,就打算聯合市日報,在即将出發的這批知青裡,樹個宣傳典型。
熱心群衆一号:“聽說這家就倆兒子,都是主動報名不說,還都填的是最遠最艱苦的地方,要不能讓知青辦選中上報紙呢!”
“這家子是真夠積極的!咱廠裡的石主任聽說這事後都專門過來了,剛帶人上去。”熱心群衆二号跟着說道,“要不這門口堵這麼多人呢,都想上報紙!”
何晏不想上報紙,但他想看看上報紙的人。
因為……
何晏看向一旁的蘇清溪,看着她從剛才聽熱心群衆們讨論時就莫名興奮到都有些戰栗的狀态,他想起他們之所以會來這裡,就是因為她得知今天是知青統一下鄉的時間——
所以……
何晏左右觀察了一下,不着痕迹地帶着蘇清溪退到了一個能直擊第一現場卻又沒那麼多人的絕佳位置,并小聲說道:“小溪,你再往高處站點,就能一眼看見他們的同時,也叫讓他們能一眼看見你。”
“!!!”
蘇清溪原本還有點不情願跟何晏過來這犄角旮旯的地方,一聽這話,立刻就扶着何晏肩膀站到了這幾塊破磚上面,并給了何晏一個滿意的眼神。
何晏對此也很滿意。
但,有人不滿意——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十分鐘前,也就是何晏和蘇清溪還在路上,而知青辦已經帶人上門的時候。
由于當事人并不知道自己“主動”報名插隊下鄉,所以知青辦的人抵達老蘇家的時候,家裡就隻有蘇衛國和陳慶梅兩個人。
在急促的敲門聲中,他們一頭霧水打開門,迎來的,不僅僅是刺眼的大紅花,還有他們,和最被他們看重的兒子們的,命運。
……
在得知知青辦的上門原因後,蘇衛國和陳慶梅“激動”得當場昏了過去,還是隔壁的周國慶兩口子聽見動靜給他們掐人中掐醒過來的。
至于蘇清海和蘇清江……
蘇衛國和陳慶梅頂着别掐紫的人中,還沒緩過神來。
“他家老大去廠裡加班了,二兒子跟同學出去了!”周國慶“好心”替他們回答,并問道,“幾位同志,我剛聽你們說,他們家倆兒子,都主動報名要去最艱苦的地方插隊下鄉?哦我不是故意偷聽啊,我就住隔壁,這房子隔音差。”
“對,我們知青辦,還有市日報的兩位記者,今天特意上門,就是為了宣傳這兩位蘇同志這種不畏艱苦、積極響應政策的行為!”知青辦的幹事哪兒會在意有沒有人偷聽,他巴不得這事多點人知道才好!
老天爺呦,還有記者?!
周國慶連忙捋了捋自己的頭發,邊說着場面話,邊眼神亂瞥地看向其中一個筆頭不停的記者,他眯着眼睛看了兩眼……
[兩位蘇同志不愧是能主動報名插隊下鄉的有志青年,在即将出發插隊的當天,還不忘積極勞動、努力學習……這都是為了能更好地建設農村、紮根農村!]
周國慶緊閉雙眼,覺得自己髒了。
而這時候,該湊過來看熱鬧的人也湊得差不多了,畢竟知青辦來的這一路是毫不掩飾得舉着大紅花,一路敲鑼打鼓來的。
蘇衛國和陳慶梅也在這樣退無可退的處境中,被迫接受了這個現實。
所以……
到底是誰報的名?!
這狗娘養的缺德鬼,他們明明都已經用閨女的婚事給大兒子弄到了轉正機會,也狐假虎威借着黃主任的勢,給二兒子弄到了一個臨時工的崗位……全毀了!他們算計來算計去,最後倒把自己算計到報紙上了!
蘇衛國和陳慶梅頂着被掐紫的人中,恨得咬牙切齒,也恨得想抱頭痛哭。
而與此同時,正在路上的蘇清溪則連續打了兩個響亮的噴嚏。
“阿嚏——”
蘇清溪吸了吸鼻子,對正騎着車卻不放心自己而頻頻回頭的何晏說道:“一想二罵三惦記,肯定有人罵我!但沒關系,我會反彈!”
“那我幫你一起反彈!”
兩個人的笑聲響徹一路。
而與此同時,在熱心鄰居的帶領下,知青辦的另一位同志已經帶着一名記者出發去找蘇江海和蘇清江了,似乎是想一路采訪他們到上火車。
對此,蘇衛國和陳慶梅卻隻覺得一顆心像是被泡在黃連水裡,卻連說都不能說,甚至還要延續剛才的“激動”情緒,保持着一臉麻木的“高興”。
知青辦幹事可不知道他們内心的苦楚,反而還紮心地要他們講兩句:“既然蘇清海和蘇清江兩位同志還沒趕回來,那就先請您二位跟我們講講,你們平時是這麼教育兩位小蘇同志,讓他們能有這麼高的覺悟主動報名去最艱苦地方插隊下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