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默默在心裡給自己打氣,這位老實人完全沒有思考一下他這位師傅是不是在忽悠他。
不過就算他去問,唐三藏也隻會雙手合十,高聲一句“阿彌陀佛”,然後耐心安慰一下自己晚進門的三徒弟,然後再在心裡默默說上一句:
“出家人的事情怎麼能叫忽悠呢?貧僧分明是在安慰悟淨,促進幾個徒弟的感情,讓我們得西行之路進展得更加順利罷了!”
這邊西行四人組在清風明月的邀請下,順順利利地進入了五莊觀,另一邊,在上清境彌羅宮聽道的鎮元子心頭一動,便知道了下界發生的事情。
他顧不上繼續聽上首蓮花寶座之上的元始天尊繼續宣講“混元道果”的奧妙,隻得當着諸位舊相識和後輩的面,提前起身,引得元始天尊不解的一眼。
不過,元始天尊很快就反應過來,一定是他們原定的那人參果樹遭劫之事要發生了。
鎮元子與他那人參果樹的羁絆,自洪荒初始便有了,感情深厚,人參果樹相當于是鎮元子的伴生靈寶,這次能舍得拿人參果樹出來當作唐三藏西行路上的劫難,已經讓衆人吃驚。
如今,元始天尊心想斷不能阻了鎮元子的離開,所以,在鎮元子還未開口,他便主動提出,順手推舟,讓鎮元子先行離開。
看到鎮元子急匆匆離開的背影,元始天尊歎了口氣,自從從楊戬那裡知道三弟回來的事情之後,他似乎總是容易歎氣,因為他覺得自己好像被蒙在了鼓裡。
他周圍的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瞞着他,與通天有了些不能為旁人知道的小秘密,這種被人排斥在一邊的感覺很不好受。
偏偏他察覺到把他排斥在外的另外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大兄,一個是他的三弟,他們三個才本應該是最親密無間的人。
隻是現在,長久以來的隔閡、道統之争,讓一切矛盾在封神之戰中爆發,于是一切都随着截教的傾覆,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元始不自覺地開始想起了他與通天的最後一面。
他記得通天被鴻鈞老師帶離洪荒的時候,隻是跌坐雲台之上,沒有再歇斯底裡、神情決絕。
通天的目光一反常态地很平靜,很淡然,是一種讓元始心驚的淡漠,仿佛任何事情都不再會引起他情緒的波動,隻有眼角斑駁的血淚觸目驚心。
他那個時候感覺自己的心在痛,他本以為自己能作為最後的勝利者,來到作為失敗者的通天面前,告訴他自己醞釀了很久的一句話,“你的教義是錯的,那些披毛戴角、濕生卵化之輩注定與大道無緣,還不快些回到玉虛宮中,潛心修煉!”
他的這番說教在面對通天如此神态的時候,隻是噎在咽喉,他想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要看到弟弟如此狼狽?他開始思索之前自己的想法,他有些想不明白自己是如何能對弟弟這麼狠心的?
他與通天從還未化形之日就呆在一起,通天從來不會這樣,他隻會像晨起的太陽一樣,熱烈活躍,從來不會安靜,有時候他們三兄弟住的昆侖山上總是熱熱鬧鬧的,吵的他恨不得通天出去訪友,最好在外面玩個幾百年。
但是如果通天太久不回來,那個時候,氣急敗壞地出去抓通天回來的往往也是他。
之前他總嫌通天吵鬧,可當通天真的安靜下來,他又覺得不安,他想詢問老師,老師隻是搖頭,然後帶着仿佛流幹血淚的通天離開了。
他想去問大兄,說如果可以,他願意去紫霄宮向通天道歉,但是兄長也隻是搖頭,苦悶一笑:
“你我無論因為什麼,到底鑄下大錯,通天心死,道統近乎滅絕,我們三兄弟就像這斷掉的青萍劍一樣,再也回不到從前了。道歉有什麼用?在三弟看來,都是勝利者的耀武揚威。”
太上的後背陡然佝偻下來,他騎上青牛,像是想起什麼,“貧道想來,這次封神,我們玄門又有哪個是赢家呢?不過都便宜了西方吧!”
是啊,元始看了看萬仙陣中血流成河,流的是截教衆仙的血,流的是他的弟弟的心血,元始站在雲端,沉默良久,十二金仙彳亍不安,唯二比較滿意的接引、準提帶着挑選好的人才滿意而歸。
他張開雙手,想要抓住什麼,卻什麼都沒有抓住。
他此後,再也沒有見過通天,見過他的弟弟。
隻是,這也導緻他與大兄之間有些别扭的感情,因為比起他來,老師和通天輕而易舉地同意了大兄的探視,而他卻在這幾千年間被阻隔在紫霄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