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連夜出發,愈是接近臨汾,沿途所見百姓房屋倒塌之景愈發觸目驚心,梓炎等人也在一路幫助有困難的百姓。
大軍于第三日清早到達臨汾城外,梓炎命士兵依舊駐紮在城外,他和婉妤、藍恩等人先步行進城。
進城後,入眼可見,昔日繁華勝地變成一片狼藉,街道兩旁的房屋小部分已經是牆體傾頹,瓦礫堆砌。随處坐卧于廢墟之中的百姓,衣衫褴褛,或面如死灰靠在殘柱旁,或雙眼紅腫緊緊地抱着啼哭不止的孩童,更有甚者,一邊嚎啕大哭,一邊以雙手徒勞地扒拉着挖堆砌的瓦礫。
眼下的慘狀,令梓炎和婉妤等人悲痛難抑。此刻,他們必須盡快找到當地的父母官,這樣更有效地開展救援。
婉妤等人問了好多人,最後才從搜救的衙役口中得知,知府大人正在城東巡察,梓炎等人連忙往東面趕去。
途中,一陣凄厲的哭聲傳入耳中。循聲望去,看到有一婦人懷中抱着個小孩子,小孩子對着倒塌的牆堆啼哭不止,口中不住地喊着:“爹爹......爹爹......”
有三個男子正在奮力用手挖倒塌的土磚,其中有一人面容似曾相識,梓炎往前走兩步,試探性地喊道:“樓老二?”
隻見一名灰頭土臉的人詫異地擡起頭,一臉愕然,然後站直身子,才往梓炎這邊跑來。
“藍将軍?你怎麼來這了?”樓老二驚訝地問道。
婉妤卻未等梓炎回答,便已迫不及待地跨前一步,焦急地問道:“樓老二,你在這裡?那......那元妹妹是不是也在這裡?她怎麼樣,有沒有危險?”
見婉妤如此擔憂,樓老二連忙說:“她沒啥大事,她家房子比百姓的結實多了,就是,她人有些吓到了。她家人在身邊照料着呢,我......我就過來幫着百姓們找找人。”
婉妤聞言,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
就在這時,那邊突然傳來一聲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想必是樓老二那幫人挖出了孩子的爹爹。
梓炎等人跑過去,果然在磚土之下發現了一條腿,這時梓炎、藍恩也毫不猶豫地加入挖人的隊伍。人多力量大,沒一會兒就将人挖出來了,可惜的是,這個男子已然離世。
婦人和孩子悲痛欲絕,撲上前去。婉妤與竹沁趕緊上前攙扶,盡力安撫。衆人低下頭,悲從心來,默不作聲。
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可是天災面前,人們無能為力。
恰在此際,知府大人帶着衙役正往這邊來,梓炎等人走過去,自報家門。梅知府此時見到藍梓炎一行就像見到了親人。
他深感自己再也不是孤軍奮戰了,他也沒想到,在他的任上一夜間會出現如此浩劫。身為此地最高長官,他心中焦慮得說是熱鍋上的螞蟻都不為過,他哪經曆過這事,他都慌得不行。
好在,終于見到一個能商量的人了。
梓炎一行人從顔知府和孫通判的叙述中得知,臨汾并不是地震最嚴重的縣城,城中大部分百姓隻要家中房梁堅固,倒塌情況較少。年久失修的方子倒塌較嚴重。平陽府下轄東邊的古縣、安澤縣才是重災區,就是那邊的地震波及到整個平陽府。
從高處察看到,臨汾通往東側的路都被震塌了,山體塌方,阻擋住了,根本過不去。山西承宣布政使司駐紮在太原府,由于路況原因,往臨汾這邊趕還尚需時日。
梓炎和梅知府商議對策,決定分兵兩路,一路士兵前往古縣、安澤縣等塌方處清除路障,打通道路;另一路士兵留于臨汾,幫臨汾城内的百姓搜救被困之人,并搭建房屋居所。同時,再找出幾處空地,搭棚施粥,免百姓饑苦。
梅知府聞言,連連作揖,感激涕零,“多謝将軍,多謝将軍,您可真是下官的再生父母啊!”
梓炎扶起梅知府,“大人嚴重了。”
梅知府繼續說道:“城内的幾家大族都開倉赈糧了,北邊和西邊的粥棚已搭建完畢,眼下就剩東面的了,地方都找好了,就是人手不太夠,要不您再......”
婉妤見狀,手指樓老二,對梅知府說:“他們可以。”
梅知府哪知道樓老二是梓炎半路撿回來的,他以為這也是梓炎的士兵呢,立刻笑容滿面,拱手緻謝,“那就辛苦各位了。”
能幫忙自然是好的,樓老二欣然應了,“不辛苦,應該的。”
藍恩随即将竹沁旁邊的吳主事抓到樓老二那邊,對樓老二說:“再加個人。”
懵懵的吳主事一臉茫然,瞪着眼睛想反駁,結果對上藍恩那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神,以及梅知府那滿含期盼的注視。他嘴角艱難地抽搐着,仿佛每個字都是從牙縫中硬擠出來的,“應該的。”
此時,蕭太醫也問梅知府,“知府大人,城中可搭設診病之處?”
梅知府聞言,一時語塞,心中暗自懊惱,他還真忘記了這碼事。他心中暗自揣測,上官家或許已有所行動,他沒注意過,一時還不好答複。
他身側的孫通判代為答道:“臨汾上下皆處于驚慌之中尚未緩和,上官家于昨日派出了學徒出來義診,府衙目前尚沒有搭設診棚。”
梓炎幫梅知府介紹道:“梅知府,這位是緻仕的太醫院前院正蕭太醫。”
梅知府一聽,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又是一副見家人般的熱情,連忙拱手作揖,“下官眼拙,原來是蕭太醫。下官明白您的意思,您說應該在哪裡設診棚合适,我現在就讓他們去蓋。”
蕭太醫心想:這是你的地界,我哪裡知道何處合适?但他依舊拱手回應道:“那便設于東面粥棚之側吧。”
“好好好!”梅知府連聲應允。他心裡不斷地暗自慶幸,自己的命還真是不錯。
一切事情商量差不多了,各方就開始行動起來了。梓炎和藍恩去城外分派士兵前往各個通道口打通道路,又分派一部分士兵入城,協助百姓搜救與重建房屋,還分配一些士兵幫樓老二和吳主事等人搭粥棚和診棚。竹沁則在一旁協助蕭太醫忙活診棚的事情。
**
婉妤到舟府的時候,正看到舟府大門敞開,仆從們絡繹不絕地往外搬運糧食,想必是送往粥棚的。
危難之時,也沒有人留意走進府内的婉妤,她像無頭蒼蠅似的,穿堂過廊,直至越過雕花垂門往内院走時,才有小厮上前來問她是誰,找誰。
婉妤說:“我來找元家小姐,我是她朋友。”
到底是先敬羅裳再敬人,小厮打量婉妤的穿着皆是不俗,這才伸手,引着婉妤往後堂舟老夫人那裡而去。
後堂之内,舟家女眷環繞老夫人而坐,衆人不敢進内室,這樣既方便伺候老夫人,更是懼怕天災再次襲來,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有個照應。且後堂的柱子相對更加牢固不易倒塌,她們舟家昨日還是在外面搭帳篷睡的呢。
有婢女掀開厚重的簾子進門,說是外面有人找表小姐,自稱是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