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夠了年貨,三十這日是要貼春聯的。但想着家裡沒有紅紙,慧哥兒便沒提。誰知庫蘭大早上變戲法一樣拿出來一沓紅紙,着實讓慧哥兒吃了一驚:“哪裡來的?”
“托酋長買的。”看着慧哥兒微微瞪圓的雙眼,庫蘭心裡吃了蜜一樣甜。自從臘八那日慧哥兒煮了粥,庫蘭就知道慧哥兒想大晉了。他雖有些怕慧哥兒想回去,但也不忍他傷心難過,便在酋長去刺史府拜年時托了酋長買紅紙。
看着總是默默做着一切的男人,慧哥兒接過紅紙的手顫了顫,心也跟着猛跳兩下。握筆寫對聯的時候,慧哥兒想,他前十七年過的不如意,老天是想補償他,讓他遇到了庫蘭?
看一下傻站着給他壓紙角的男人,慧哥兒穩穩心神,重新埋頭寫起對聯。他如今跟庫蘭定了親,親手抓住了這份補償。
草原上牲畜多,慧哥兒沉思片刻,寫了許多六畜興旺的對聯。明年就是他和庫蘭一起去放牧了,希望一切順順利利,真正的六畜興旺,全家阖樂。
庫蘭看着自慧哥兒筆下流淌出的娟秀文雅的字體,心裡出現片刻不安,在慧哥兒看過來時勉強笑了下。
他想起蒙恩說的他配不上慧哥兒的話,好兄弟雖然是在開玩笑,但慧哥兒這麼有本事,不得不讓他多想。
他十二歲出家門後,再沒練過字,如今隻是認識卻很久沒寫過了。難道他要去練字不成?可他從小就不喜歡寫字。
庫蘭暗自愁眉苦臉,慧哥兒卻沒想這麼多,他寫過對聯後開始熬煮漿糊黏貼。
“我來。”庫蘭一把搶過對聯,“你看着歪沒歪就成。”
這種爬高踩低的事哪裡是夫郎能做的,還是他這個大男人做的好。
庫蘭長得高,确實比他更适合貼對聯,慧哥兒便沒搶。站在門外看着,時不時“左邊往下些”,“右邊往上些”的指導。
冬兒丹哥兒也不練箭了,站在一旁跟着“左邊往下些”“右邊往上些”的瞎喊,還墊腳拍巴掌的學着庫蘭拍春聯。
給羊圈雞圈貼時,因對聯小,雞圈門又矮,倆娃娃鬧着要貼,庫蘭和慧哥兒也随他們,拿着漿糊給兩人打下手。
禹中的傳統是大年三十中午做一頓大餐,晚上隻吃餃子。因此貼好春聯慧哥兒就開始準備中午的大餐。
牛肉丸子冬菜湯,辣炒羊肉,秋日曬的白蘑菇炒牛肉,辣豆腐,清湯魚丸,再加一盤素炒黃豆芽,六個菜。因是這年的最後一餐,庫蘭、慧哥兒便跟托汗和幾個男仆一起吃,托汗拿出馬奶酒,幾人熱熱鬧鬧吃了頓“年夜飯”。
吃完之後喀日圖的幾個男仆都回家了,滿達因是外部落的便沒回,和托汗一起仍住在庫蘭家。
下午慧哥兒又開始按照傳統包餃子,上次是羊肉餡兒的,這次就包牛肉蘿蔔餡兒的。人沒上次的多,慧哥兒便少和了些面,最後還是包了有六百個水餃。
守歲時冬兒和丹哥兒年紀小,熬不住,早早就睡了。托汗和滿達不過新年,也早早去睡了。隻有庫蘭不忍心慧哥兒獨自守歲,一直陪着。
庫蘭知道大晉過年要祭祖,見今日大年三十晚上了慧哥兒還沒動靜,以為是大晉的習俗,人在外面不好祭祖什麼的。反正在他看來,大晉的講究特别多,他也一知半解的,就一直忍着沒問。
夜晚困頓,習慣了草原上早睡早起,兩人一直喝茶才熬過去。天微微亮時,慧哥兒揉揉眼睛,去竈房煮了大年初一的餃子,特意把幾個做了标記的餃子放到兩個孩子的小碗裡。想了想,給庫蘭的碗裡也放了一個。
“冬兒,丹哥兒,起床了。今天要穿新衣服出去拜年,不能睡懶覺哦。”從廚房出來,慧哥兒徑直去了房間,把兩個小家夥從床上搓起來。
丹哥兒本還迷迷瞪瞪的,聽到有新衣服穿時登時清醒了,抱着慧哥兒的胳膊開始一扭一扭地撒嬌,“阿父,我要穿那件紅色有小花兒的袍子,阿父。”
“好,都穿紅色的。今天大年初一,穿紅的喜慶。”慧哥兒取出兩件紅袍子,讓小家夥們自己穿。冬日無事,他在兩個孩子的衣服上都繡上了臘梅花,冬日裡穿正合适。
小孩子穿紅戴綠的很平常,慧哥兒和庫蘭在阿勒騰給兩人買的布也大多是鮮豔的顔色,此時穿起來格外應景。
“先吃餃子,再出去拜年,知道嗎?”慧哥兒領着人進堂屋。餃子還熱乎着正好入口,四人坐下沒多說什麼就開吃。
于是一家四口每人都吃出了彩頭,可謂是皆大歡喜。禹中習俗,會在大年初一的餃子裡包銅闆,誰吃到一整年都會财運亨通,圖個吉利和熱鬧。
冬兒和丹哥兒年紀小,吃到了銅闆樂得哈哈笑,還裝模作樣地說這是他們自己賺的,不用還給阿父,要留着買糖吃。
托汗和滿達對視一眼,香香的餃子沒了往日的魔力,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兒。
拜年、串門、道賀,看着跟大晉時差不多,但大家都知道,這個年之後,他們離定居草原越來越近。雖然沒有分田地,但是分牧場,也是安慰了。
初五這日,酋長胡侖别克召集各家當家的漢子過去商議草場的事。如今慧哥兒和庫蘭定親,他便沒出席,隻讓庫蘭去看看。
婉兒倒是去了,她孤身一人到草原,如何分草場關系到日後的生計,不好讓别人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