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王妃與馬奴 > 第17章 仇恨

第17章 仇恨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趙氏從前代末帝幼主手裡接過天下,百十年來,出過好幾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國土要擴張,賦稅徭役要整肅,新的政令便需要新的職事。也因此,官制改了又改,部衙今日更名,明日拆分,後日又合并,人人身上好幾個頭銜,勳官、散官、職事官......可謂越改越亂。

好在朝局整體是欣欣向榮的,大家逐漸适應了制度,名号上亂就亂些吧,慢慢就不計較了。

比如說宋希仁,二十歲參選春闱,進士科中第後通過吏部“關試”,得授從六品朝奉郎。但朝奉郎隻是散階,決定了官員的俸祿,卻無實際差使,具體的職事,要等朝中各部衙出缺,新人方有機會輪上填補。

一個蘿蔔一個坑,至于什麼時候有機會,說白了,一看人脈,二看時運。

此時此刻,南熏殿西側殿中,碧玉山水十二條屏後響起孫貴妃的聲音。

“宋希仁,從前你與右仆射有師生之份,也憑此在蘭台謀到一席之地,回過頭來,你又嫌蘭台編書清苦,求告到本宮跟前,聲稱願與本宮結盟。本宮惜才,依約在陛下面前保舉你,陛下方賜了你翰林知制诰的差使——知制诰雖無品階,卻是把青雲梯,不但随侍陛下左右,連垂詢皇子的日常功課都在分内。”

“陛下賞識你,皇子以師生之禮敬你,假以時日,必有你佐政事、定國策、宰執天下的那天。”貴妃的聲調四平八穩,喜怒難辨,“宋希仁,時至今日,本宮待你不薄吧?”

宋希仁深深俯首,“貴妃知遇之恩,臣銘感五内。”

“是嗎?”貴妃輕輕一哂,“可本宮怎麼瞧着,宋大人在禦前站穩了腳跟,便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太聽本宮的話了。”

先前太子那件事沒辦好,曆經兩三個月,費盡九曲十八彎的波折,好容易神不知鬼不覺在萬年縣埋下顆雷,最後卻一記悶響,雷聲不大,雨點也小,不了了之了。宋希仁今日進南熏殿,早就做好準備,知道孫貴妃勢必會敲打他一番,所以并不慌張,隻是态度謙卑地告罪。

“貴妃娘娘明鑒,臣一心效忠娘娘,娘娘的話,便是臣的金科玉律。臣辦事不利,讓娘娘失望了,是臣的罪過,如今唯請貴妃娘娘再給臣一次機會,徐徐圖之,臣一定将事情辦好。”

貴妃不置可否,哦了聲問:“右仆射家的女郎,與你有舊,本宮以為你拿捏她易如反掌,怎麼卻失手了?難道不是你于心不忍,對她漸生憐愛嗎?”

宋希仁眉頭一跳,腰彎得更低了,堅定地說不,“臣與王妃不過因右仆射的緣故,曾經見過幾面,談不上有舊。如今王妃名分已定,而臣心中隻有大業,更不會有多餘的想法。”

這一番剖白,并沒有說服孫貴妃,隻惹得她一聲嗤笑,“男人呵......”輕蔑地搖搖頭,又說,“聽聞宋大人還沒有定親,既然心中沒有人,不如本宮替你牽個線。本宮有一位娘家侄女,年芳二八,上月随家中命婦進宮來請安,本宮瞧她生得好,品性也徵靜,宋大人若有意,下回宮中賜宴,本宮安排你們見上一見。

宋希仁略一怔,孫家門第雖不高,但出了位寵妃,如今還握有二皇子這張王牌,一家子水漲船高,待嫁的女郎有的是攀高門的底氣,斷不至于要來同他結親。

于是沉聲道不妥,“貴妃娘娘垂愛,臣萬分感沛,但臣不敢受。娘娘試想,一旦臣與府上有了姻親,便會被視為二殿下的外戚,臣往後所行所言,皆會被打上烙印。陛下疑臣事小,不能助二殿下一臂之力,于臣而言實為憾事。”

他拒絕,也在意料之中。孫貴妃似笑非笑,“宋大人擔心陛下疑你,就不擔心本宮疑你?”

宋希仁說:“貴妃娘娘聖眷正隆,臣依附娘娘,才有好前程。人心會變,利益卻不會,臣不擔心。”

有些人天生就适合搞權謀,鑽營投機也說得磊落、行得坦蕩,心意堅定,不為外力所動。孫貴妃雖然早有奪嫡之心,卻也不是什麼人都會收入麾下的,當初宋希仁送上門,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官,身上有股罕見的勁頭,寫一手漂亮的策論,卻隻想不顧一切往上爬。伴駕多年的敏銳直覺告訴孫貴妃,宋希仁所求絕不止是位高權重、功成名就這麼簡單,他對付太子,一定有更切身的緣由,但他不會說,孫貴妃也暫且當不知道。

宋希仁于她還有大用處,敲打完了,依舊要哄着。

頓了頓,說也罷,“這件事,宋大人到底功不可沒。太子下鄞州赈災,本宮隻打算拿太子的名聲做文章,還是宋大人手段果決,想到趁勢直取太子性命,一勞永逸......雖然最後棋差一着,未盡全功,但局面也不算太壞。宋大人好計謀,眼下呢,有什麼高見?”

宋希仁輕籲一口氣,“貴妃娘娘比臣更了解陛下的心意,陛下不願承認太子殒命,再相像的屍首擡到陛下眼前,也是無用功。”

“臣以為,眼下娘娘的重心應當放在二殿下身上,太子在殿下這個年紀時,早已入朝議政,能夠獨擋一面了。現如今二殿下是陛下唯一的子嗣,娘娘應當盡快将他推到人前,讓朝臣看到殿下的能力、習慣殿下的存在。時間會撫平陛下心中郁結,屆時,便是二殿下與娘娘上位的時候。”

一席話說到了貴妃心坎兒裡,她何嘗不想盡快讓二皇子嶄露頭角,可事關國本,她再得聖恩,枕邊風的力量也有限。

貴妃怅然說:“本宮昨日向陛下進言,将北衙兩萬禁軍交給忱兒掌管,陛下沒有答應。”

京城禁軍分屬南北衙,皆為精銳,不過北衙人數較少,隻負責守衛皇城宮禁,京城其餘城防一概不插手,權責有限,所以交由皇子統領,并不算出格。

“隻是北衙,隻是讓忱兒挂個名号,并不真叫他領兵,陛下也不肯答應。朝中那些世族出身的老臣,還是瞧本宮不順眼,因為本宮的父親從前是東都城樓上站班的戍衛,同他們不是一路人。”孫貴妃語帶譏嘲,悠悠道,“明面上奉承本宮,實際滿心不甘願,本宮這樣的人成為太後,受他們叩拜,好像能要了他們的命。”

宋希仁說:“臣還是那句話,光陰是最有力的武器,總有一日會撫平陛下心中郁結,也會讓朝臣接受現實。”

孫貴妃掃了眼屏風,宋希仁跪在那裡,腰身低伏,但她知道,那副謙卑皮相下的傲氣,不見得比那些自視甚高的老臣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