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恒一直以為過年是從小年開始步入的,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開始,沒想到這裡卻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盡管府裡的大姑娘去了,但畢竟是小輩,所以沒平時那麼喜慶,當然也沒那麼死氣沉沉。
畢竟是個遠嫁的庶女,就是親人都不見得有多親熱,何況是下人,更不可能披麻戴孝,這可是指長輩去世,子孫所為,對平輩人的去世需要服喪。
他還專門請教了先生的服喪制度,就服喪制度的規格、時間等等是按照嚴格的親疏遠近來制定的,從重到輕,依次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種,此之謂“五服”。
而夏恒則服“大功”。身上要穿熟麻布做成的喪服,因為“功”同“工”,所以做工稍粗,為期九個月。是為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侄女等服喪。
所以問題出現了,林黛玉進府時,王熙鳳的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賈寶玉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到底是怎麼被還守着母孝的林黛玉忽視的?
原著中有這麼兩句:今如海年已四十,隻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今隻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年方五歲。由此可見那個兒子活着已有四歲,而林黛玉五歲,兩個人必不是一母所出。
而賈雨村正是在此時入了林府做先生。而後便有“堪堪又是一載的光景,誰知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疾而終。”,從時間上來看,林黛玉業已六歲,但林黛玉也不是立刻就上京,而是哀痛過傷,連日不成上學。
這段時間按一個月來算,賈雨村便遇到了冷子興,當時冷子興有言:“賈琏已二十來往了,娶的王氏之内侄女,已娶了兩年。”算來賈琏起碼比林黛玉大了十四左右,而王熙鳳此時也應在二九年華。
再說賈寶玉生在四月二十六踐花節,林黛玉則生在二月十二花朝節,兩人相差九個月左右,此時也該過了七歲了。接着說回賈雨村,他在遇到冷子興之後緊接着就遇到了張如圭,而這個張如圭告知了賈雨村都中起複舊員的消息,便要辭别林如海。
而賈雨村辭别林海的時候,林海曾說賈家已經遣了人來接林黛玉,從賈敏去世報信再到遣人接林黛玉來算,時間流逝三個月足矣,上京的時間再一個月,賈家要服的喪期也不可能過去。
賈母可是曾說,過了殘冬再将林黛玉挪出去,那也意味着過了年林黛玉就該七周歲了,因為男女七歲不同席。哦,對了,古人過年的時間線可以拉長到二月初二,其實有些地方是二月初二過花朝節的,不過此處用二月十二。
如此捋下來,賈敏是在夏秋之際病故,秋冬之際林黛玉便進了賈府,所以夏恒一直沒理解賈母是怎麼說出“我這些兒女,所疼着獨有你母。”這樣的話來着。
當然,服喪這種東西還在心意,就是披麻戴孝也不敢說那人是真孝吧。現代社會的喪葬禮儀真是讓人大開眼界,老人沒了請人來場勁歌熱舞,這是生怕老人死得不清淨嗎?
不過賈娴的身份再老太太和老爺太太那裡畢竟是個晚輩,所以一點沒耽擱大年初一的熱鬧,畢竟前面說過了這個日子它有點特殊,是在紅樓裡被一而再,再而三提起的有大造化的日子。
文裡曾說過元春的生辰便是大年初一,現在元春還沒出現,不存在大造化的名頭。在這裡的大年初一乃是開國皇帝夏太宗的誕辰,而今年的大年初一正好是夏太宗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說到夏太宗,夏恒還是很佩服的,他真的是靠自己一步一步登上帝位的。他也是看過不少穿越小說的,一穿越就魅力值暴增,一擡手就是一群小弟,一笑就是一後宮老婆,一打仗就是戰無不勝,這根本不現實好吧,穿越它對雙商沒有加持作用。
當然那是穿越爽文,也沒人去較真,看文就圖個幻想成真。可夏太宗真是靠實力的,而且他也沒從記載中找到夏太宗是穿越的蛛絲馬迹。沒有眼熟的詩詞歌賦,雖沒有一生一世一雙人也沒有後宮三千,也沒有現代社會的一些平等公平的言論。
夏太宗除了發妻也就是皇後,還有兩個服侍的妾,不過事先言明了不要妾生子,并拒絕大臣們提出的選秀活動,還發了明旨于天下,為皇後之辛勞洋洋灑灑了幾萬字,都能裝訂成冊了。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說下帝後的相識了。夏太宗本是前朝官宦之後,因為末帝聽信讒言導緻全族流放西北,當時太宗将将十六還未娶親,定好的婚事也由此告吹,。
之後的十年亦不曾娶親,還差點喪生敵寇之手。而皇後身為邊将之女對戰場是再熟悉不過了,手下還有一隊失去了父母兄弟子女的女兵,也就是這支隊伍救了太宗,因此兩人相識相知後成婚。
此時的夏太宗也是而立之年,又幾年末帝越發昏聩,終緻各地揭竿而起,太宗就是其中一支,不過六年便登基稱帝,定國号為夏。民間還有傳言說太宗定國号為夏,是因為皇後姓夏,是為了表達對皇後的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