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斬雞,起源于華夏廣東,是一道典型的南方菜。在衆多版本的白斬雞中,以粵菜的白斬雞最為著名。
小林龍膽率先動起來,她拿起筷子在雞肉的表皮上輕輕地戳一下。雞皮和雞肉輕而易舉地剝離開,皮黃肉白,一股蔥油的香氣混合在肉香中彌漫開來。
華夏菜一直以來堅持色香味俱全,在小林龍膽看來這道白斬雞在“香”和“色”上已經可以打上一個高分。她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雞肉,吞咽下口水,道:“那我就開動啦。”
這次插班生考核的素材是雞肉。為了增加考試的難度,考試場地中放養了三種日本土雞。
從種類上來說,分别是名古屋交趾雞、秋田縣的比内地雞和鹿兒島縣的薩莫地雞。
乾十字文選取的是秋田縣的比内地雞,這種雞的特點是在加熱後肉質紮實有彈性。在絕大多數會被做成炭烤雞肉串、日式炸雞,在日本國内搭配秋天地區的特産切米糕做成的雞肉火鍋更是一絕。
考試中同樣也有選擇比内地雞的考生,但沒有人選擇做成華夏料理“白斬雞”。因為白斬雞最好使用鮮嫩肥美的土雞雞種,例如三黃雞、清遠麻雞、浦東雞等。
其中以三黃雞最佳。
用比内地雞作為白斬雞的雞種,在處理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過幹過柴的口感,從而失去白斬雞那種鮮嫩爽滑的口感,讓本來特色在原汁原味的一道菜大打折扣。
從素材上來說,乾十字文已經輸了一步。
司瑛士看着眼前的菜式,等到小林龍膽嗷嗚一口咬下去後,才緩緩動了筷子。
雞皮富有彈性,和唇齒相碰撞的一瞬間,有一種果凍的口感。但是随後雞肉的緊實将這種柔韌覆蓋住,司瑛士閉上眼睛慢慢咀嚼。不柴,也不膩,雞皮裡的汁水完全被包裹住,飽滿的肉汁在口腔内不斷遊走。
“嗚嗚~”小林龍膽迫不及待地架起第二塊雞肉,“好好次。”
這完全不是她認識的比内地雞呀!
這其中到底是有什麼奧秘!對方到底是怎麼做的?
傳統的白斬雞,先把處理幹淨的雞肉劈成兩半,隻用開水燙。在第一遍燙完後,快速用涼水來拔。以此往複數次,等到燙的雞肉剛剛斷生,保持在最飽滿的肉汁即可。
這種做法非常考驗經驗和廚藝,在燙拔的過程中,必須斷生即停。如果燙過了頭,雞皮破了,肉汁就保存不住一一溜出來,口感會變得又柴又幹。
小林龍膽完全停不下來筷子,要不是這場考試是自己全程圍觀下來的,她甚至要懷疑乾十字文是不是中間偷偷調換了雞種。
比内地雞和三黃雞雖然同為雞,但是在特質和口感上相差甚遠。
司瑛士也終于将口中的雞肉吞咽下去,他并沒有和小林龍膽一樣激動,臉上卻浮現起了一層紅暈,呼吸也變得有點沉重。
他隐隐約約想到了乾十字文那特殊的洗肉手法,潛意識早就判斷這雞肉的變化和那手法八成離不開。
光靠着洗肉的手法……就能改變雞肉的口感嗎?
這難道就是對方的特殊之處?
司瑛士收起小瞧的滋味,第一次看向了眼前名叫乾十字文的少年。他穿着一身黑色诘襟,扣子一顆顆系好,栗色的發絲被波浪形的發箍梳到後面,露出光潔的額頭和一雙兇悍的菜刀眼。
乾十字文靜靜地站着,忽然感覺到一道炙熱的目光,他擡起頭,正好與眼前的白發少年對峙上。
對方并沒有和那個活潑的女孩子一樣繼續品嘗菜肴,反而隻嘗了一口就放下了。這個認識讓乾十字文内心莫名不爽起來。
他從小到大雖然一直在幫廚,但從不輸掉内心的驕傲。
面對過難纏的客人、經曆過地獄級幫廚的乾十字文,雖然沒有掌廚,但對自己的功底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