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早便停了雪,晌午時分,太陽更是從雲層後緩緩移動出來。她想,如果可以保持幾天不下雪,出城這事兒才算穩了。
當天,姜迎花去了一趟集市,瞧着集市内許多攤子已經開張做生意了,她也随流,回家備了少許的貨。
一如所料,正月裡的生意不大好做。
她不灰心,少賺也是賺,隻要不虧本,賺點薄利也行。
眨眼日子過到了初十,天氣順了她的心意,連續幾日未下雪。
并且,她還在集市上聽聞有人昨天走官道出城去城外走親戚,官道上的積雪融化了部分,可以通行了。
姜迎花瞬間便下了去樟木村的決心。
當日,她多買了些菜和木炭放在家裡,又請朱家、趙家幫忙照應一二,确保萬一出現當天無法往返的情況,留家的兩人也不會挨餓受凍無人照應。
後一天,姜迎花換上新衣,把扁擔、籮筐擦得幹幹淨淨,久違的背着扁擔,挑起籮筐出城而去。
她不會做衣服,如果去鋪子裡買一身新的成衣價格不便宜,要是買别人的當掉的舊棉衣,她又不樂意。
于是去年年底沒有做添置新衣的計劃,一家子都穿着前年的舊衣過的年——當然,衣服雖是前年舊衣,但并沒有打補丁。
大年初一,陳家上門帶了禮,其中一部分就是為他們一家三口,各自量身準備的一件嶄新、厚實的大棉襖。
據說是舅母、表嫂們親手縫制的,她細細看了一遍,發現縫得特别好,針腳幾乎看不到,是姜迎花自我感覺一輩子也做不出的樣兒。
不過她有一個猜測:或許三件新棉襖裡面用的棉花,是從她給四位表兄弟的二十斤新棉内抽取出一部分來做的。
其實年前她給的年終福利棉花,與年後她準備送去陳家的拜年禮是相銜接的。
她準備了四匹麻布,這些布加棉花,大概夠陳家每人新做一件棉襖的了。
唯一的意外是他們把棉花用回到了自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