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不早了,約莫是鄰居家的孩子們挨家挨戶開始拜年了。
姜迎花忙攏了攏頭發,抹了兩把臉,半跑着去打開院門。
不出所料,對門朱伯娘家的孩子們,全站在門口,大大小小一溜兒站不下,站了兩排。
與姜迎花‘交情’最深的鐵杆站在最前頭的中間位置,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他敲的門。
不丁點大的人,穿着洗得幹幹淨淨的衣裳,讨喜地對她拱手作揖:“迎花姨,新年吉祥!恭喜發财!”
“好好好,快快進來。”姜迎花給他們一人塞了一個紅封,笑吟吟地招呼他們去堂屋,并很快速地端了兩盤子待客的瓜果點心擺出來。
孩子們隻是略坐坐,還要接着去下一戶人家拜年的。
臨走,姜迎花給他們一人拿了一個黃澄澄的大橘子,“甜着呢!都揣好啊。”
集市上買的,這也是年貨的一部分。昨夜她連吃了三個,半點沒有牙酸。
估摸着還會有其他孩子上門拜年,姜迎花将堂屋的門敞開,院門也沒闩。
果然,陸續又有幾家孩童結伴上門拜年。
孩子們說吉祥話,姜迎花總是笑眯眯地聽過後,打懷裡掏出紅封來,一一分發。
錢不多,一個紅封裝了兩文錢。
孩子們并不嫌少,全部都開開心心地收下。
堂屋裡裝點心、瓜子的盤子空了又添,添了又空,幾次三番下來,姜迎花可算洗漱完了。
此時主屋有了動靜,約莫是姜老漢他們起床了。
姜迎花提快了速度,仍未掩門,隻是端着餃子快步進了竈屋。
水開下餃子時,耳邊漸漸聽到了一陣嘈雜的交談聲。
她側耳聽着,發覺聲音由遠及近,甚至慢慢從巷子口轉移到了院子裡。
“哇——好多好多餃子!”
“咦——門開着,人在哪裡?”
“你傻!竈屋冒煙,肯定在竈屋裡啊!”
……
都是很熟悉的聲音,姜迎花不敢相信地站了起來,一把拉開竈屋門躍了出去。
“大舅、二舅……祖父、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