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差。”
“劉公差。”
平頭百姓天生對官差心存敬畏,因此那衙役走來,道兩旁的攤主紛紛對他打招呼。
他輕輕點頭,就算是對大家的回應了。
“來五個肉炊餅,一個素的。”
“哎!好、好!”馬大嫂忙不疊應了。
在她拿油紙裝炊餅的時候,不過二十幾許的劉衙役扭步又到了豆腐攤前。
姜迎花自免不了與其他人一般,叫了一句公差。
他目光在攤位上擺的東西間左右巡梭,不知在想什麼,胡亂點了兩下頭。
遇上這類有購買意向,又不知道具體買些什麼的顧客,攤主要主動打破尴尬。
“都新鮮着呢!您是想買點豆腐回去做菜,還是給您夫人買點别的?”
世人尊稱衙役為公差,劉公差姓劉名家保,二十出頭,家住主街隔巷,乃縣城中上好的地段。
姜迎花對他家中情況知曉一二,他成婚五載,今年夏天夫人才懷頭胎,冬日懷了身子不好走動,所以姜迎花猜測他這個模樣隻有兩種可能。
想替夫人買點菜回去,或心疼夫人養胎辛苦,買些零嘴給夫人消磨時間。
孰知,劉家保躊躇地摸了好幾下腦袋,道:“給我拿點三四歲孩子愛吃的零嘴吧。”
“好嘞!您是拿一包還是拿兩包?”姜迎花心中稀奇,面上不動聲色,笑容如常。
他掏了一把錢,交給姜迎花,“你數數,能買多少買多少。”
“哎!”銅闆擱在手裡,姜迎花心裡差不多就有數了,隻是做生意不能有糊塗賬,還是一枚枚認真清點了起來。
“共二十五枚,論包買的話差五個錢能買兩包。”
“我給您拿一包包好的,再另給您稱十文錢的出來?”
“算了吧。”劉衙役阻住她的動作,“就拿兩包整的。”
“行。”
劉家保又取五枚銅錢出來,兩人銀貨兩訖。
一樁小插曲而已,姜迎花沒四處亂嚼嘴舌。
過了兩天,她倒是自己猜出劉公差那兩包零嘴是買給誰的了。
縣城嘛,一縣繁華之地。
除去茶館酒肆是情報聚集地,人來人往不斷人的集市同樣消息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