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把賬總出來,姜迎花抓緊剩餘時間列了員工年終福利品采購單,自家新年年貨采購單,以及給陳家、趙家、對門朱家準備的新年禮品采購清單。
陳家是外祖父、外祖母家,新年禮必不可少,而為趙家、朱家準備的新年禮品采購清單,全都是不可避免的人情世故啊!
趙家自趙錦心走失一案後,一直主動和姜家保持着良好的往來交際。
他家平時有什麼好吃好喝的,趙老太太都想着姜家一家子,要麼親自送一份過來,要麼使趙秉誠、趙錦心一塊兒送來。
看出姜迎花走的路多,做的活兒多,不管是鞋襪還是衣物都容易磨破,徐秀雲總上姜家,把她破了的衣物鞋襪讨去補好再送回來。
還有趙老爺子,姜迎花不是請他老人家給姜承香做了一個輪椅麼?
老爺子忙前忙後琢磨了不少時間,辛辛苦苦把東西造了出來,卻隻收了點木材費,工錢半點不收。
連帶趙家在苦粟縣做縣丞的趙仁懷,上個月通過官郵寄回家的苦粟縣特産,都有一份是另備出來送給姜家的。
禮尚往來,期間姜迎花當然有回禮。
不過過年時,她作為晚輩是必須要去趙家拜年的,肯定要提一份新年禮上門。
至于對門朱家,兩家之間雖無救人之恩,但也是一直友好往來。
姜迎花剛穿越就得朱伯娘照顧,大半年相處下來,有時姜迎花在朱家定個餐,有時朱家又幫姜迎花照看一下姜老漢父子,或者守守家門,兩家處得跟親戚差不多,過年了,她也預備新年時去朱家給朱伯娘拜年。
單子一張張列好,到了出攤時辰,收好記賬本,擔着貨出門。
一路她小心腳下,又發現街上有幾處結冰的地方,幸好她有防備,全部順利避開了。
去得早,她把今天出攤的貨擺放全乎了,旁邊賣炊餅的馬大嫂還未到。
天色不大亮,等了好些時候還是一片霧蒙蒙的。
集市上顧客不多,僅稀稀拉拉幾位挎着籃子起早買菜的婦人。
姜迎花開張賣出一塊兒豆腐後,馬大嫂終于背着五子出現了。
賣炊餅要做一番準備工作,比如點柴生火、現做炊餅。
馬大嫂向來不賣隔夜炊餅,因此每日晨時出攤總有一番好忙。
自己這頭生意不忙,姜迎花便拍着手去逗馬大嫂背在背上,還沒怎麼醒瞌睡的五子。
原是想将他逗醒,好叫他下來自個兒坐着或者站着,減輕馬大嫂一點負擔,沒想到這小娃兒困得厲害,打了個長長的哈切後,轉過頭,臉都不對着姜迎花了。
“呦!今天可不同尋常,五子昨夜沒睡飽?”平時這麼逗一逗人早清醒了。
馬大嫂無奈得緊,她知道姜迎花的好心,道:“天冷覺多,不管睡長、睡短到了早上都困頓。别說五子了,我家大娃早上都起不來呢。”
既然這樣,姜迎花也不執着于逗孩子了,直接與馬大嫂交換了一個眼神,輕手輕腳把她背後的五子抱下來,輕拍着哄入睡。
趁此時機,馬大嫂抓緊生火做燒餅。
等第一批餅上了爐子,一邊道謝一邊從姜迎花懷裡把人接了過去。
“整個汨陽縣都再找不出比迎花你更好的姑娘了。”馬大嫂感歎道。
她打心眼裡覺得姜迎花好。
有情有義,有膽有識。做得了生意賺得了錢,哄得了娃娃辦得了席面。
“哪裡、哪裡。”姜迎花不知馬大嫂心中對自己有如此高的評價,以為她是因為自己哄了一下五子在說客套話。
“嫂子說的都是真話,你别不信!”瞧出她不以為然,馬大嫂急了。
“那我謝謝嫂子。”姜迎花咧着嘴,開懷笑着道謝。
馬大嫂表情舒展了些,沒多久,突然神色一頓,皺起了眉。
姜迎花看到她張嘴欲說些什麼,可不巧,來了買炊餅的客人。
随着時間推移,太陽仍沒突破雲層露出來。
昨晚打了霜,白日不出太陽,冷冰冰的氣溫是能把人凍僵的,這個溫度,别的都不大受歡迎,隻有熱乎乎的炊餅格外好賣。
馬大嫂一忙就是大半個上午,期間她忙不過來,有閑暇時間的姜迎花主動幫她帶孩子。
等終于有時間能喘口氣了,馬大嫂問:“你晌午回去還是不回去?”
姜迎花搖搖頭,“與我哥交待了,不回去。”
姜承香能推着輪椅去竈屋熱飯菜,父子兩人都不至于餓肚子。
她早上清單上列出的貨物,要趁着午間去街上問明白價。
越臨近年關,買年貨的人越多,貨價會漲,她若是現在就買,還趕得上實惠價,省些錢。
馬大嫂沒問她為啥不回去,得了答複,拿了一葷一素兩個熱氣騰騰的炊餅包起來,笑眯眯地遞給姜迎花。
“你既不回去,便與我一塊兒吃個炊餅。”
“剛好餓了,謝謝嫂子!”姜迎花大大方方接過。
吃人兩個炊餅,晚點還人兩塊豆腐。
搞虛頭巴腦推來讓去那一套沒有任何意義。
熱騰騰的食物吃起來就一個字:絕!
“香!真香!”狼吞虎咽了兩口,姜迎花對馬大嫂豎了個大拇指。
馬大嫂笑笑,自己也拿了一個吃着,隻是吃兩口看姜迎花一眼,明顯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