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文德的推波助瀾下,道士在瑄朝的名氣越來越大,其風頭甚至蓋過了深紮于這片土地上千年之久的佛教。為此奔波了幾十年的張文德終于感到一絲欣慰,可他還不能休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目标還沒有實現——他要滅了瑄朝。
他需要再想出一個法子,一個能制造出巨大混亂的法子。這個混亂要大到在民間出現恐慌,甚至連朝廷都為之震動,束手無策。到那時,讓道士出面解決,他再從中做些小動作,激化百姓和朝廷的矛盾,激發百姓對道士群體的愛戴之情。一上一下,如此相克,兵不血刃地就能摧毀一個國家。
可是,這該怎麼做呢?
張文德陷入苦思冥想之中,卻始終沒有任何頭緒。然而,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他卻得到了靈感。
那時當地有一座古墓被盜,引得不少百姓前去圍觀,對此也多有議論。據說那古墓裡有不少值錢的東西,更是被人傳出“閉上眼在地上随便一抓,都夠一家人吃好多年”之類的話。
那段時間,張文德就在這附近居住,自然也就知道此事。有一日他在食肆歇腳,旁邊就有四五個男人在聊古墓的事。幾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這世上名氣最大最神秘的古墓——昪朝的帝王陵。
在瑄朝,帝王陵出名到就算對古墓不感興趣,或者是大字不識的村婦,也大都聽說過帝王陵的名号。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出名的古墓,時至今日,世人所知道的也隻是它是昪朝的古墓。至于其它的,都是傳言而已。
漫長的時間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探索者。
千百年來,世人對它的議論隻增不減,無外乎這幾點:
“它在哪裡?”
“它所代表的昪朝是一個怎樣的王朝?”
“它裡面都埋葬了誰?”
“裡面藏着哪些寶物?”
“有誰尋找過它?”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它在哪裡?
張文德身旁的那幾個男人議論的也不過是這些問題,他原本并沒有将他們的談話當回事,直到一句話鑽進他的耳朵裡。
“都過去那麼多年了,誰知道裡面現在是什麼樣?那些話本裡不都好寫從古墓裡爬出來鬼怪的故事嘛!修建的,陪葬的……都說當初為了這帝王陵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又在地底下埋了幾千年,說不定早就成鬼了,就等着有人打開帝王陵,它們好爬出來吃人呢!”
這似乎是他的一句玩笑話,張文德并不清楚,之後他們還說了什麼,他也沒有聽進去。隻有這個人的這句話,一直萦繞在張文德腦海裡,久久不能退散。
再之後,張文德在投放活屍的同時還多了一個任務——尋找帝王陵。
那個人的說法其實有一定道理,張文德做道士幾十年,像諸如亂葬崗,或是冤死慘死之人的墳墓,這類地方的怨氣确實要比尋常地方多,也更容易生出不幹淨的東西。
帝王陵雖然謎點頗多,但可以定論的是,因為最初的修建,還有後來持續了幾百年的活葬活祭,那裡确實是死了不少人。如果張文德的猜想是對的,那帝王陵的怨氣之深重确實不容小觑。不過說到底這也隻是猜測,當務之急還是先找到帝王陵的準确位置,然後再做打算。反正他之前投放活屍也是要到處漂泊的,也就不差這一件事了。
彼時瑄朝已在天福帝的統治之下,但這都和張文德沒有關系,他也無心關注。張文德一生涉獵頗廣,從前也曾讀過有關墓葬的形制、陪葬、禮儀等的書籍,但也隻能算得上是接觸過。如今為了帝王陵的事,張文德全身心投入到此類研究中,又多方打聽消息。可以說,為了尋找帝王陵,張文德是從頭開始學起。
但其實到底能不能找到帝王陵,張文德心裡也沒譜,畢竟曆史上從未有人成功過。所以,在尋找帝王陵的同時,他也在做其它打算。
天福帝崩、平光帝即位、平光帝崩、興和帝即位。
你方唱罷我登場。
可張文德仍沒有找到帝王陵的準确位置,但他卻不得不放緩進程。因為,有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擺在了他面前。這也是從他來到這個時代就一直想的事情——他要找到這個時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