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來拆析一下:三位主角的感情價值觀形成、伊恩的兩段情感關系與成長、伊恩和俞景坤的關系烏龍以及出軌誤會、伊恩和Luke必然走向分手的最終極原因。
理個目錄大家可以自行跳過不感興趣的部分。
一、【後記前言】
二、【中西方約會文化的宏觀差異】
三、【俞景坤的情感價值觀形成】
四、【俞景坤與伊恩的出軌誤會】
五、【伊恩的成長經曆以及情感價值觀形成】
六、【Luke的情感價值觀形成】
七、【Luke和伊恩必然分手的真正原因】
一、【前言】
本文的行業定位在時尚領域,地圖則是涉獵亞歐美三個大洲。
三個角色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分别是:海外華人(伊恩)、留學生及成年後長期駐美(俞景坤)、一路就讀國際院校且長期中英兩頭飛的混血(Luke)。
俞景坤在關系方面幾乎是完全的西方模式;Luke是混血,但畢竟長期生活在國内,他的思維模式就稍微帶一些東方色彩;而伊恩雖然在倫敦生活多年,可是他更受母親的教育影響,以及,歐洲的華人多數選擇聚集在一起生活,而非散落融入當地社會,所以伊恩媽媽也還是保持中式思維沒有受到當地文化影響。
對于Luke和俞景坤的過往關系經曆,我看到一部分讀者似乎感覺受到沖擊,看得很難受,甚至覺得他們倆‘不正常’。其實這隻是文化思維導緻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是社會、時代和教育的産物,并不存在誰正常,誰不正常。
二、【中西方約會文化的宏觀差異】
這裡我還會提及一些女性群體的生存現狀,因為伊恩是一個具備豐富女性思維的男生,源自于他媽媽的教育影響。
以下就從宏觀角度講述中西擇偶、約會文化差異,因為這剛好也是本文的世界觀,所以可以作為前提來講講。
在我們國家的大多數擇偶情況裡,男人會認為處女更具備‘價值’。而女性因為長期遭受貞潔審判,最後,一部分女性就演變成同樣去用貞潔來審判男性。
隻可惜反向審判無法推動平權,在權力失衡的環境下,反而誕生了很多喜歡裝單純、裝處男、裝無辜的男人。因為沒有過硬的外貌、才華和經濟條件,于是一些底層男性選擇低成本的自我包裝方式,通過僞裝單純深情和僞裝處子來吸引女性,用‘童真’‘單純不懂事’‘男人至死是少年’來掩蓋自己在感情中的惡劣行徑,以此達到榨取女性勞動力以及性和生育價值的最終目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性喜歡用’老實人‘來包裝自己,因為這是0成本站到道德制高點、博取同情、女性憐愛的方式。
實際上,從男頻小說的後宮文化盛行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出男性社會的真實價值觀縮影:他們根本不以單純和貞潔為榮。因為他們不需要遵守貞潔規則,這隻是他們用來哄騙女性的面具,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通過這種面具來加強馴化女性對于遵守貞潔規則的服從性。
此外,大多數伴侶會對戀人的過往經曆産生占有欲,因為無法介入對方的過去而感到痛苦,甚至還會在戀愛期間提前幻想一個未來的假想敵,也就是下一任。所以這個時候,處子之身、初戀也會因此成為擇偶關系中極具價值的标準。
在西方的情況裡,恰恰相反,16-17歲還沒有過關系經驗的孩子就會被劃分到缺乏魅力的群體裡。而相對受歡迎的漂亮的孩子,大概率在大學沒畢業期間就已經換過十來個約會伴侶或者床伴了。
也是這樣的約會文化,導緻到了20歲之後,‘必須先愛再性’‘必須要有結果’的想法很容易在西方社會遭到輕視,甚至是被嘲諷為’有浪漫幻想的初中少女‘。
當然,盡管缺失貞潔規則,可是在西方社會,白女們仍然面臨着諸多不平等,隻不過那更多的是針對社會資源和權力分配的問題。至于□□羞辱會遭到鄙視和反擊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所以有一些白男哪怕心裡不認同,也會因此賠上笑臉、收起偏見和謾罵,因為他們知道向白女輸出偏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發達地區的白女不需要遵守貞潔規則,所以男性的貞潔在擇偶時也不存在優勢,那麼老實人騙局因此無法生存。
由于貞潔規則的缺失,白女的主流價值觀是把焦點放在争取社會權力和财富分配上,至于擇偶,高大帥氣、财富地位、性能力才是首要的男伴價值優勢。雖然也不乏雌競白女,但畢竟西方女性仍然是相對失權的社會群體,從小分配到的資源和教育均劣于同階級的白男,因此任何思維局限都是有迹可循的。
在我們東亞國家也有很多将焦點放在權利戰場的女性,不過女性内讧的現象仍然遠超前者。當然,女性内讧是多數男性樂于看見的,因為一旦将所有目光聚焦在權力與資源分配的戰場,女性就會意識到每個女人都是利益共同體,于是就會像男性一樣停止内讧、展現團結。
最後總結一下約會文化的差異。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不記得出處了,隻記得出自一位Vlog視頻博主口中,非常中肯精辟。
她大概講的是:“東亞人的悲劇源于絕對的秩序,而西方人的悲劇源于秩序的缺失。”
我認為這個論點也非常适用于東西方的感情文化差異。
(提前注意:瓢客、x病傳播者和qj犯不在讨論範圍内,下文提到的‘性‘經驗’隻針對健康且你情我願的前提)
東方社會的絕對秩序導緻人們習慣用性去審判一個人,神化性,又魔化性。
當一個人擁有豐富的經驗時,人們甚至會忽略TA的其他為人處事與品性,就蓋棺定論其為品德敗壞。經曆豐富的女人可以羞辱其萬人騎公交車、男人則是爛黃瓜。
當然,這些攻擊力度主要還是瞄準女性。任何社會弊端,一定是由弱勢群體來承擔主要火力的。
比如女性風流會導緻社會性死亡,而男性風流的代價最多是被少部分女性踢出擇偶選擇。再比如爛黃瓜主要用于審判女性作家和漫畫家筆下的虛構角色,攻擊和約束最後還是回到女性内部,大部分男性對此甚至毫不知情。
此外,一段感情如果在多年之後沒有得到婚姻結果,哪怕不存在背叛行為,也總有一方會遭到渣男渣女的審判,或被定義為‘耽誤他人’。這些都是絕對秩序導緻的結果,因為規則和标準答案隻有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就需要遭受審判。
那麼在西方的秩序缺失下,有自控力的人可以在這種開放環境中不帶羞恥心地享受性、享受愛、自我取悅……隻可惜,缺乏自控力的才是常态,于是自由演變成泛濫,像酗酒一樣沉迷性,迅速分分合合,嘲笑認真對待關系和向往愛情的人。甚至是反向用性來定義一個人的魅力,缺乏經驗的人就會被定義為缺乏魅力,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審判呢?不同的隻是,它誕生于秩序的缺失。
在這樣的‘自由’社會下,别有用心的人還會利用這一點牟利,從而制造更多的亂象。
那麼說完宏觀角度,接下來我一一拆解三個主角的情感價值觀。
三、【俞景坤的情感價值觀形成】
俞景坤的第一次發生在19歲,紐約,對象是一個美籍華裔,除了擁有中國血統之外就幾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美國人。
很顯然,在情感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俞景坤一直生活在美國,再加上第一位親密伴侶就是徹底的西方思維,所以俞景坤處理關系的方式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出國之前,俞景坤在父親的約束、繁重的學業、未成年就提前着手的事業,這一切的幹擾下,他沒有搞明白自己的性取向。
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俞景坤在成年之前需要學習的課程繁多,十幾歲就開始接觸金融行業,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做到半工半讀還要把兩件事全部都做到完美,更何況一個孩子呢?
除此之外他還要保持社交習慣,訓練社交技能,為了将來擁有更多的資源渠道。所以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和腦力去思考自己的情感生活。
另一方面,俞景坤明白喜歡男人對于他的人生發展是不利好的,他會失去很多直男可以輕易走的捷徑,甚至在做生意初期他還得僞裝直男融入群體,這些都需要他犧牲自己的精神健康。
所以,最早在接受自己的性取向這方面,對俞景坤來說需要做一些心理建設。
俞景坤的姐姐也是同性戀,可姐姐的取向覺醒源自于從小就接觸時尚行業的前衛思想,加上女性對情感的思考本身就會更多,所以她很早就弄明白了自己的取向。
可是,她是瞞着俞景坤的,因為她很早就制定了離家出走的計劃,不能有任何閃失。
早期的章節裡提到,俞景坤一直以為姐姐的多年女友隻是她的閨蜜,從這裡就能看出他對情感的思考非常少,甚至可以說有一點遲鈍。
接下來就是紐約留學時期。
俞景坤并非一下子融入到另一個國家的文化中去的,他17歲來到紐約,直到19歲才有了第一次,那麼這一到兩年的時間是為什麼呢?正是角色性格的間接說明。
首先俞景坤的條件是不缺乏追求者的,大環境也鼓勵這種Casual關系(似乎沒有中文名詞?大概是指會一起聊天吃飯的炮友,且可以同時發展多個炮友,無需為彼此負責的關系)。
在這期間,俞景坤一邊觀察新的國家文化,一邊将這種模式結合自身需求重新進行思考。
比如俞景坤不想同時發展多個關系,但他知道他不能要求别人也為他守身如玉,否則就會發展成需要對彼此負責的正式戀愛關系。
所以權衡之下,俞景坤要求看對方的體檢報告,至少以此保證自己的健康。
這也是為什麼在該社會環境下,俞景坤直到27歲隻有4個炮友的原因之一,首先要求看體檢報告就是一件非常冒犯人的事,哪怕俞景坤主動先拿出自己的報告單。
俞景坤的這份需求會篩選掉很多原本對他感興趣的人,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這樣雖然100%保障了健康問題,但是會有一個弊端——就是在這樣的篩選機制下,留下來的人裡極有可能存在低自尊的愛慕者。這會是一個麻煩,比如孫墨。
然而除了俞景坤的篩選機制,他經驗不多的另一個更大的原因是他的要求非常高。
俞景坤的個人獨白裡提到,他不會為美人豪擲千金(打臉很響),也不會浪費時間追求一具漂亮的皮囊(打臉*2),他的床伴清一色都是自身實力非常優秀的男人。
比如孫墨,第一次見面俞景坤就能看出這個人野心勃勃。事實上也是如此,不是所有人遇到貴人、拿到創業基金都能像孫墨一樣成功跨越階級的,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拼搏是旁人無法想象的。孫墨發達之後立即給媽媽和妹妹買房,置辦500w的嫁妝,也無怪乎俞景坤會發自内心地欣賞他。
從和孫墨的關系中,也能看出俞景坤沒有什麼階級偏見,他平等地看待每一個階級、種族的人,所以他才能忍受自己在西方商界的種族弱勢,否則他大可以回國做他的人上人,反正他爸爸早就給他鋪好路了。
歧視是把雙刃劍。能夠平等看待他人的人,會在自己遭受歧視之後依然挺直腰杆。(防誤解:被歧視之後導緻的失落難過不代表腰杆不直哈,這是人類面對惡意的正常情緒。)
然而熱衷于歧視的人,在遇到比自己‘更高階’的人時,就會表現出恐懼、自卑、甚至衍生出仇恨。本質上是在仇恨自己沒能成為那個把别人踩在腳下的人。
我們再談談俞景坤的第一個床伴,代稱abc先生。
abc一開始是打算騙炮的,因為擔心俞景坤接受不了casual關系,但是又饞,所以就耐着性子先和他約會,看看有沒有機會嘗一下。
後來俞景坤坦言自己是處男,abc除了不信,也有點擔心俞景坤是在借此理由糾纏自己,所以為難他去體檢給自己看報告。沒想到俞景坤居然水靈靈地學習上了,還覺得abc先給出自己的體檢報告是很有誠意和禮貌的行為,壓根沒看出他在’體面‘地為難自己。
到這一步,這種軸軸的笨蛋肌肉帥哥形象就有點讓abc先生上頭了。
正文提到,俞景坤在房事上的服務意識很強。那麼作為第一個親密伴侶,abc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成功調教了俞景坤,所以才依依不舍地享受了半年之久。
可是半年之後,abc就開始慌了,于是迅速做出切割。
切割的原因除了不夠喜歡之外,abc先生最大的顧慮還是害怕被俞景坤纏上,因為一時的好色把一輩子賠進去可得不償失。
一上床,他就發現俞景坤沒騙他,真是處男,那麼俞景坤第一次親密關系就能維持半年,比人家正經的relationship還堅固,abc先生就合理懷疑俞景坤是個死腦筋。萬一再這樣下去,俞景坤來問他要名分要未來就完蛋了,遂斷崖式切割。
後來酒局重逢,abc多少有點尴尬和愧疚,才安慰俞景坤說:哎呀不是你不好,就是你太好了我才怕我自己放不下。(abc哥,說話的藝術也是被你拿捏了)
不過abc先生的預判還挺準的,俞景坤的确是個死腦筋……後來不就纏上伊恩了?
接下來就說伊恩和俞景坤的關系。
四、【俞景坤與伊恩的出軌誤會】
27歲,俞景坤的情感觀以及關系模式的舒适區已經完全塑形成功了,他非常習慣casual關系模式,人生的重心完全傾向事業和社交,這是前提背景。
他一開始發現伊恩年紀太小,再考慮到兩人相遇的場所特殊,出于對陌生人的警戒,他怕被纏上所以果斷放棄。
不過俞景坤大概也猜到伊恩不是自願來的,雖然他不了解行情,但是他知道長這麼好看的人是不可能來這種場所陪酒的,并且伊恩也表現出明顯的不情願。
這是俞景坤在最初會安心釋放好感的原因,否則離開了club他就不會對伊恩感興趣了,因為自願下海的男生并不在俞景坤的選擇範圍。
誰知道第一次近距離感受頂級美貌的沖擊,俞景坤發現自己竟然有點念念不忘,于是他去翻伊恩的照片望梅止渴,結果越看越渴,一個沖動,就去ace那兒問了一嘴。
了解到伊恩在英國長大,加上優越的外形條件,俞景坤自然而然就把伊恩和曾經的abc先生聯系到一起。
這個時候,伊恩給出的反應徹底制造了這場驚天烏龍。
伊恩認為自己18歲還沒談過戀愛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得知俞景坤過往的潇灑casual關系模式之後,更加害怕被看輕。
所以他就裝出一副自己是大情聖的樣子,小男孩的虛榮心嘛。
觀察期間,俞景坤雖然經常覺得伊恩的裝逼發言有點神經,但是伊恩經驗豐富這件事他是相信的。于是一上床,看到伊恩那麼緊張還問他會不會很痛,俞景坤就直接傻眼了。
隻是俞景坤反悔已經來不及,這時候他被欲望牽着鼻子走,并且走人也隻會傷透伊恩的自尊心。
所以俞景坤報着憐愛心理和罪惡感完成了和伊恩的第一次。事後也是出于憐愛才抱伊恩去浴室幫他清洗,沒想到一抱就抱了一輩子。
那麼這裡就要說到俞景坤早期不屑于花時間精力和金錢去追求美人,結果在伊恩這裡狠狠打臉的情況。
俞景坤的第一任床伴幫他牽線了後來LinkD的合夥人,從這裡可以看出他的前任炮友大多是一些行業精英大佬,再不濟也是孫墨這樣八面玲珑的生意人。
有了前者的對比,所以和伊恩對話時,俞景坤産生了極大的心理落差。他意識到伊恩是一個無法與自己平等溝通的對象,所以非常猶豫要不要繼續推動關系。
這就是那‘聊了半個月毫無進展’的來源。
隻可惜這半個月時間在伊恩的視角下,誤會成:對方是想要認真了解自己再戀愛,不是林白妍口中的着急開房的大多數男人。
事實上俞景坤的确是在了解的過程,但了解的目的并不是戀愛。
真實的情況是俞景坤對伊恩的好感一直在逐次遞減,所以他非常猶豫要不要走出床伴關系的這一步。
這是第一個信息誤差。
那半個月的節點是俞景坤出于安慰心理和孫墨發生了關系,這一晚之後俞景坤徹底明白孫墨對自己來說已經完全失去了吸引力,因此他決定從此以後隻和孫墨做朋友。
伊恩在那半個月時間已經試探性叫哥哥,俞景坤沒拒絕,所以他之後想來,認為伊恩在這個階段已經默認他們在一起了。
但事實上伊恩認為确認關系的階段,是他很害羞地對俞景坤說我喜歡你,他覺得這個告白算是一個确認關系的儀式。
這是第二個信息誤差。
注意,俞景坤和伊恩發生關系的節點,并非俞景坤和孫墨回歸朋友關系的節點。
對俞景坤來說,這兩段關系,這兩個人是毫不相幹的。
所以俞景坤在後來的解釋裡向伊恩坦言:我和孫墨結束不完全是因為你。
那麼俞景坤決定和伊恩進入床伴關系的節點究竟是什麼呢?
是俞景坤發現伊恩也是擅長思考且有自己想法的人。
隻是伊恩看到的世界非常窄小,他的思考角度很有限,很多時候也找不到答案,所以總是很迷茫,看起來神神叨叨。這時俞景坤意識到兩人的差距源自于兩個不同階級的孩子被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
于是俞景坤終于嘗試輸出自己的思想,他才發現其實伊恩非常聰明,伊恩的接納性包容性很強,心态也很樂觀,不卑不亢。隻是成長的路上伊恩從來沒有遇到過真正可以為他的人生指點迷津的導師和學習資源。
到這一步,俞景坤已經确認了伊恩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床伴。
發生關系之後俞景坤默認這是床伴關系,因為伊恩從來就沒有正式提出過戀愛訴求,至于男人在床上說的喜歡,俞景坤也不會放在心上。殊不知那句喜歡是伊恩懷揣着極其害羞的心思、給自己反複做了很久的思想功課才說出的告白。
落實親密行為後,伊恩總是消息轟炸俞景坤、瘋狂向他索取情緒價值、不打視頻就生氣、見面了就掉眼淚……
這證實了俞景坤最初的顧慮,所以他也不奇怪,隻是心裡很厭煩,不過他認為這也是自己被欲望沖昏頭腦需要承擔的後果。
俞景坤無數次想過終止關系,這時候,伊恩的美貌價值就發揮了緩沖作用。
俞景坤在哄人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極大的情緒價值和視覺滿足,所以他一次一次打消結束關系的念頭。
而俞景坤安慰哄人的行為,更加堅定了伊恩認為他們是情侶關系的想法。
這裡就是第三個信息誤差。
到誤會的第三階段,俞景坤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了。他們的關系越來越像情侶,伊恩的行為舉止完全越界,面對如此陌生的情況,俞景坤開始重新思考他們的關系。
而在這個階段,伊恩已經在無形中開始了對俞景坤的‘馴化’,俞景坤卻毫不知情。
伊恩在成長過程中最為熟悉的就是他的美貌特權,這就導緻他非常習慣性要求俞景坤服務自己,比如讓俞景坤挑西瓜籽。
俞景坤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想想也不是什麼大事就順着他算了,每次俞景坤完成服務,伊恩也會及時給到‘獎勵’,比如謝謝哥哥或者親一下臉,俞景坤最初的莫名其妙就會轉為“還不錯啊好像隻是情趣”,于是底線一次一次被突破。
可伊恩的視角非常單純,他從小到大身邊不缺乏上趕着來服務他的男男女女,陌生的店老闆送他吃的或者給他免單,同齡人也趕着獻殷勤。
在伊恩的成長過程中,他最頭疼的是如何拒絕這些總想獻殷勤的人。所以伊恩認為,給俞景坤服務自己的機會是在向俞景坤示好。
馴化成功之後,伊恩已經完全擊破了俞景坤的防線和分寸,俞景坤習慣性地照顧他哄着他,于是到了伊恩19歲生日那天,俞景坤徹底想通決定開始好好戀愛。
可是這個過程裡為什麼俞景坤沒有絲毫質疑呢?
首先伊恩的要求看起來都不過分,可卻是入侵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種植習慣的做法,習慣是非常緻命的。
其次伊恩并不是有心馴化,他的發心是想拉近距離想要親近,俞景坤也能感受到伊恩的喜歡和信任,所以他在發現自己的改變之後,重新思考伊恩的行為,覺得伊恩隻是在表達喜歡和撒嬌,隻是把他看作了男朋友而已。
那麼決定戀愛之後,本着不給自己找架吵的心理,俞景坤一直沒有解釋他們最初的信息誤差。他認為既然結果是好的,就不必再節外生枝了,畢竟伊恩發火也挺難哄的。
戀愛三年,伊恩長期處于人生易如反掌的狀态,事業上走慣了綠色通道,受慣了馬屁和追捧,感情上俞景坤對他百依百順,大事小事都誇上天。這些都導緻了伊恩在分手節點什麼都聽不進去,喪失了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
孫墨的事出現之後,伊恩想的并不是好好溝通解決問題。
哪怕是決定不原諒且分手這也是一個解決辦法不是嗎?可是伊恩希望問題消失,他每一次遇到無法承受的打擊就會希望問題不存在,認為上天對他不公平。所以每一次他都逃避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伊恩自己最終意識到并改正了。棒哦。
後來徹底分手,伊恩也會想到俞景坤對他的好,比如長高了俞景坤買switch和單反給他慶祝,隻是好好聽俞景坤把話說完就誇他真棒成熟了,一個人做了晚飯也誇,覺得難所以拖着不考駕照俞景坤就提出買賓利鼓勵他……
最後甯甯一通分析下來:上位者的施舍!看似甜蜜其實根本不尊重你!好了,結案。
破鏡前的伊恩呢,其實有點被這種人生易如反掌和過度溺愛的情況慣壞了。所以他習慣性在氣頭上離家出走、拒絕溝通,因為這樣就能看俞景坤着急、找不到他焦頭爛額、又一遍遍道歉認錯的狼狽模樣。
長期被充分滿足情緒,可是伊恩無法自給自足安全感,造就了他在情緒方面的過度索取和無理取鬧。
因為俞景坤的寵愛和溫柔是每一天的日常,伊恩習慣了,所以這種安慰在生氣的時候自然就會失效。伊恩需要索取更刺激的情緒價值,那就隻能是看俞景坤痛苦的樣子了。
遺憾的是,這種不健康的關系遲早會走向滅亡。
分手那陣子因為剛發現程家的不對勁,LinkD也沒有回春,俞景坤心力憔悴,給不出情緒價值。
伊恩跑去他公司樓下劈頭蓋臉就先是一頓罵,解釋也沒用,于是俞景坤說出那句:那怎麼辦?
三年裡俞景坤第一次給出這樣冷漠的回應,伊恩徹底崩潰。
為什麼這一次俞景坤獨自緩了兩天才去上海找伊恩?
當時他的人生正在度過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俞景坤感到孤立無援。伊恩給不了他實質幫助,這下連精神支持也沒了。
面對情感危機和外界挑撥,伊恩沒有給出信任和願意傾聽的态度,俞景坤對此感到非常心灰意冷。
獨自冷靜的兩天時間,俞景坤一方面要繼續處理自己的事業危機,一方面還要思考他和伊恩這樣經不住一點風雪的感情究竟該何去何從。
而伊恩認為俞景坤這次沒有來即時哄他是因為心虛。
因此就誕生了出軌信息誤差。
矛盾和誤會則是在時間拖延中愈演愈烈,伊恩那邊還有個軍師在搗亂,最後俞景坤徹底出事了,緊急回加州……于是三年時間,伊恩為了忘記俞景坤,隻能按照甯甯的推測把自己洗腦成功。
回國後,俞景坤解釋說自己沒出軌,伊恩已經認定他就是出軌,所以認為俞景坤還在騙人。俞景坤再解釋說那個時候咱倆不是也不明朗嗎,伊恩這時想到甯甯和孫墨說的俞景坤隻是玩玩,于是迅速把俞景坤這句話解讀成:我那時候就和你玩玩的。
在俞景坤解釋的過程中,伊恩一直用已經認定的‘罪行‘去推測俞景坤的每一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所以哪怕分手三年,伊恩在生活的搓磨下已經情緒穩定了很多,可他的内核還是沒有變,自然聽不進去一句話。
最後,再拆析一下出軌誤會的第三個角色。
孫墨為什麼要造謠?
當年,孫墨出于和伊恩的攀比心理,添油加醋了俞景坤曾經給過他的幫助,還把自己定義為曾經的‘正宮’。
其實在孫墨視角,他除了誇大虛構俞景坤對他的好之外,正宮這個概念是孫墨一直以來堅信的。事實上孫墨并不認為自己是在造謠,充其量不過是說得誇張了點。
孫墨不了解俞景坤的私生活,隻知道兜兜轉轉,俞景坤還是一直聯系他。
孫墨和其他炮友之間壓根不認識,俞景坤也不可能透露這麼私密的事,于是孫墨就基于自己對富人的刻闆印象推理出了俞景坤的花花公子行為以及自己的正宮地位。
俞景坤後來問孫墨為什麼造謠,造了什麼謠的時候。孫墨不明白他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的脾氣,孫墨覺得自己不過是出于虛榮心說得誇張了點,但也沒有憑空捏造啊,他認為俞景坤不至于因為這樣就大發雷霆,也沒想到伊恩直接就跟俞景坤分手了,要是早知道會這樣,他根本不敢去伊恩面前這麼說。
這裡,俞景坤和孫墨也産生了信息差誤會。
俞景坤認為自己被孫墨背刺了。
再怎麼說我也投資了你,才讓你有了現在的富裕生活,曾經在關系中也一直很照顧你的感受,結果你跑去和我男朋友造謠我包養情人還天天出軌?!别太離譜老鐵。(以上是麻吉森用自己的語氣轉述的JKyu心理,咳咳…)
這整個誤會無非就是一件事。每一個人都理所當然地用自己的思維模式揣測他人。
但這就是人性,因此差異越大的人類越難以長期和平共處。俞景坤和宋伊恩想要克服差異在一起,不免需要經曆重重風雨,才能完成最終的靈魂共鳴。
五、【伊恩的成長經曆以及情感價值觀形成】
受到宋母的影響,伊恩其實是一個具備大量女性思維和道德标準的男人。
宋母在伊恩18歲以前的價值觀形成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伊恩非常依賴他的媽媽,對于母親給他的要求幾乎可以說是絕對服從。
比如他哪怕很想兼職賺零用錢,也不認為星探在欺騙自己,可他還是不敢去做模特和藝人。這一點就能看出伊恩對媽媽的服從性。
伊恩原本給自己制定的未來計劃是找個穩定工作拿永居,這哪裡是一個小孩給自己制定的夢想啊?很顯然是在服從媽媽的要求。
尤其伊恩在成長過程中不止一次被人誇贊可以做大明星,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都會向往成為閃耀的明星,更何況伊恩還總是被人多次提醒,甚至星探都遞了好幾次名片。
也正因如此,伊恩不習慣聽從自己内心的真實想法,最後形成了内耗和糾結的性格。
在長大之後,當沈一甯對伊恩展現出類似媽媽的關心、并且替他規劃和決定情感生活的時候,伊恩本能地選擇聽從和信任。
俞景坤還在的時候,伊恩更信任伴侶,自然而然不會完全聽從沈一甯的話。可俞景坤一旦離開,伊恩的生活中隻剩下沈一甯,于是甯甯就承擔了那個代替伊恩做決定的角色。
這就是宋母總是阻止伊恩獨立思考造成的惡果。孩子會失去自己的主見,聽風就是雨,最後搖擺不定養成優柔寡斷的性格。
在伊恩的許多價值觀中,我們都能看見中式女性思維的痕迹,這就導緻伊恩在男性社會生存時舉步維艱,因為伊恩要求自己遵守的道德标準太多了,而大部分男性對自己其實是沒啥道德要求的。
權力和金錢才是最重要的,該搶就搶該争就争,否則現在哪能是男權社會呢?自古以來都是掠奪者掌權,習慣服從規則的群體一定會被踩在腳底下任人宰割。
舉個例子,孫墨就是毫無心理負擔地借俞景坤之力向上爬的。
同樣在物質層面接受俞景坤的幫扶和饋贈,伊恩就顯得十分内耗,他會審判自己是否拜金、不勞而獲、不夠獨立。這些全是當代女性會對自己的審判,也就是宋母的教育成果。
女人靠男人上位會被審判不獨立不道德,可男人卻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為榮。目前社會就有很多深受敬仰的首富男性是靠迎娶千金小姐發家的。
所以這裡,孫墨和伊恩的思維模式就完美展現了傳統男女之間的思維差異。
盡管伊恩也是男人,但他的價值觀是完全由宋媽捏成形的,所以充滿了女性的思考視角。也是因此,伊恩的好朋友幾乎都是女孩。
伊恩對野心是有恐懼的。這作為一個男人來講并不正常,因為大多數男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做事業有成的人,事業成功要什麼女人沒有?所以多數男人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便娶妻生子也要盡可能找利益價值最大的女人。
隻有女孩才會被從小教育要安分,要遵守規則,要道德完美。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就找人結婚吧,不然會搶走男人的風頭男人就不會愛你,然後盡可能别和你的男朋友發生關系,不然未來的老公可能會介意。
那麼在伊恩的情況裡,很顯然,宋母希望把伊恩教育成一個在失權社會下,女性幻想中的完美男性。比如男人要讓着女人,男人也要遵守貞潔規則,男人要對女人溫柔負責等等。
當然,宋母隻是把自己認知中最正确和最好的東西教給伊恩,因為她也根本不了解男性社會的生存法則。
伊恩因為宋母的教育而面臨的種種困境都并非宋母的本意。
至于伊恩的男性視角,在母親離世之前來自于學校裡的男同學,也就是說非常少。在和俞景坤戀愛之後,俞景坤給伊恩輸入了很多男性思考視角,教他正視野心教他向上爬、不要害怕犯錯、不要苛求完美、甚至不必遵守規則,至此,伊恩才開始真正地開始融入男性社會群體。
直到這一步,伊恩接受了來自兩種社會群體的不同的生存規則,他開始重新思考宋母以前給他定的規矩。
伊恩擯棄了很多會阻礙他事業發展的想法,但他保留了要謙讓女性的想法,隻是這一次,他并不是無腦地服從媽媽的規則,而是因為他發現了女性失權的秘密之後,作為一個得利者,他産生了憐憫和愧疚。
接下來細說宋母給伊恩立的貞潔規則。
伊恩一方面受白人觀念影響,以及男性同胞的影響,比如高中男同學之間已經開始炫耀自己睡了女朋友換了女朋友,處男一般就會被嘲諷書呆子,跑到人家面前大驚小怪說:wtf你還是處?天呐不會吧為什麼呀?
進入男性世界中,伊恩會覺得自己擡不起頭,更何況他還是學校的風雲人物,是帥哥,他的自尊心要比普通孩子還要高,這種落後于所有人的感覺會讓伊恩心裡非常難受。
可是伊恩的内心深處早就接受了媽媽的觀念,他不能接受草率的親密關系,但因此就不是一個酷小孩,所以他非常矛盾。
伊恩對愛情的幻想太多了,所以他愛看BL漫畫,而大部分男性比如Luke就隻看激烈真人片,女畫家筆下的那麼細膩的紙片人愛情在Luke看來就跟喝白水似的,食之無味。
那為什麼伊恩總是和女性共鳴呢?正是因為宋母的影響。
伊恩的野心總是被打壓,再加上貞潔教育使伊恩把性看得無比隆重,所以他自然而然不敢輕易展開關系。
隻是這會讓他在‘把性當成炫耀戰利品’的男性社會中難以生存,除了關系之外,總是壓抑野心畏手畏腳的态度也容易成為伊恩在事業路上的絆腳石。
伊恩分手之後,哪怕在最難過的階段,都沒有停止過對談情說愛的興趣。隻是他的擇偶标準被俞景坤拔得太高了,一個也沒看上,直到Luke出現才談了第二個。
Luke的風流往事曝光之後,伊恩雖然有心理準備,但出于貞潔規則的根深蒂固,他還是很難接受。
這時候Luke就展現出了極度疑惑的态度,他一開始不說419的經曆隻是因為伊恩對casual關系有陰影,Luke為了追到伊恩所以隐瞞一部分過去。但本質上Luke不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