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島上不知傳了多少代的島志記載,很多年前通靈島其實是大陸的一部分。
這種說法其實和大陸闆塊學說有異曲同工的意思,因為地質變化,通靈島被從某塊大陸上分裂出來。
具體是哪塊大陸島志語焉不詳,帕努也解釋不清楚。
隻知道在記載當中,通靈島最初并不叫通靈島,而是通靈之地。
有一條巨型山脈将通靈之地與外面大陸完全格擋,阻擋了外人到這裡探索,也阻止了本地先民向外的腳步。
成為一片真正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因為地理位置和地質地貌特殊,這裡所生長的植物都會蘊含着一種神奇的力量。
将這種植物采下來曬幹磨成粉撒進海裡,就會引得大批的海魚遊上水面。
先民靠着這種天地饋贈出海打魚,生活得很開心富足。
同時他們也發現,長出這種植物的樹木非常容易蟲蛀和壞死,那些死亡的樹木被先民劈開,看到樹幹裡面生長着一片木黑色的暗紋,如同油蠟一樣滑潤,點燃時會升起一片青霧。
這種木黑色油蠟有很香的味道,先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然而他們發現将其燃燒時,曾經死去的親人夥伴會順着煙霧而來,再度返回這個世界。
所以這種能散發出香味的木頭,也被先民奉為聖物,稱為通靈香。
通靈香在這個地方,成為了先民寄托思念的神降之物,年複一年幫助他們再見家人,感召天地。
直到有外人翻山越海到了這裡。
島上先民不問世事,生性淳樸,面對客人絲毫沒有保留,将出海打撈的魚蝦送給客人享用,極盡熱情。
同樣,他們也給外人介紹了聖物通靈香。
外人告訴先民,這種東西在山外之地價值千萬金,被世人稱為“沉香”,是所有達官顯貴的心愛之物。
先民對此不以為意,他們所居本就是世外桃源自給自足,除了神祗以外無需供奉任何人。
那外人修養好後,帶着先民給他準備的吃食踏入山中,再也不見蹤影。
同時帶走的,還有通靈之地的沉香。
故事的走向很明顯,現實并不是童話,也沒有桃花源記中“不複得路”。
外人成功翻越巨山後,将通靈之地的消息上報給了官員,再一一彙集到當時的統治者面前。
這種神奇的通靈沉香,也盡數送到了統治者的桌上。
于是,滅頂之災降臨了這片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再後來,神明降罰,讓通靈之地與大陸分離,成為海上一座孤島。
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
紀初桃聽了半天,最後總結出這是一個東南亞版蓬萊仙島和桃花源的結合體。
趁帕努講完故事,開始講述蜜香樹的習性時,她拉住小哥精簡複述了一遍這個傳說。
種植林裡樹木高大,走在裡面香氣繞身,小哥垂眸看着初桃給自己翻譯剛剛帕努所說的話,午後陽光透過樹冠灑落在她飛揚
的眉眼。
一片翠綠的樹葉從枝頭墜落,即将落在少女濃黑綢發上時,被小哥淩空接住。
紀初桃挽着他的一隻胳膊,親昵和他靠在一起,沒有絲毫擔心小哥突然伸到她耳側的手。
“怎麼樣,你覺得可信度有多少?”
少女聲音有些雀躍,像是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小哥扔掉樹葉,手指擡起,把她被風吹起的發絲撩到耳後,輕輕捏了下雪白透粉的臉蛋,而後神色自若開口。
“一分真。”
一分真,九分假。
聽到這話,紀初桃滿意地舒展開眉眼,沒注意小哥看着她時,黑眸中一閃而逝的笑。
她和張起靈的想法不謀而合。
帕努說的島上傳說是假的嗎?
在紀初桃看來未必是,隻是從古至今,傳說和真相相差之處很多是角度不同。
如果抛卻那些被神話的外殼去探索其中的細節,其實大部分的線索是可以串聯在一起的。
交談時她就發現,不管是超市老闆還是老爺子、威猜,亦或是帕努和那些店面大娘,他們說話的時候某些發音習慣和詞彙其實并不是完全的現代泰語。
紀初桃對此了解的不多,她學習泰語的時間太短,但她耳朵好使,也剛好懂得一些語言的發音竅門。
從島上人的下意識發音來看,他們的源生語系顯然更加偏向古印度語,也就是印歐語系。
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詞彙,紀初桃完全能聽出來帕努在講海島傳說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次巴利語裡才會有的詞。
巴利語,在千百年前由印度傳教士帶到百越地區的一種佛教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