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攤的日子,馬菁芸就去武家的族學進修。
初始,進去一看,陳舊的案桌旁坐着的全是小蘿蔔頭,最大的好像也才七八歲,頭像還頂着兩個總角。
他們見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大姐姐走進學堂内,還以為是新來的夫子,一下子就安分的做好。
卻見她繞過講台,徑直就來他們周圍,找個座位坐下。
不少人感到非常奇怪,都偷偷的往馬菁芸的座位張望,就是沒有人上前來搭話。
等夫子來後,給衆人介紹了馬菁芸的身份。小孩子們才展現出了他們活躍的一面。
但還是不敢在課堂上太鬧騰。隻是時不時的用他們疑惑的大眼打量着馬菁芸,感到非常的奇怪。
大姐姐誰家的,怎麼這麼大的姑娘了,還來跟着他們學習?不是應該早就已經進入白鹿書院求學了嗎?
上首,夫子已經開講了,衆人也不好再分心思,乖乖坐好,安安靜靜的看書。
頭一天跟着一堆小屁孩,上古代版【小學】的馬菁芸也驚訝,翻翻案桌上的舊課本。
她發現現在的孩子了不得啊,看着一個個還沒有她腰高。
但學的這些都是什麼?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學說?甚至學堂内還坐着不少女娃娃,聽的非常認真,好像一點難度也沒有。課間居然還有提問時間。
不少孩子這時候紛紛拿着自己的書本向前走去。求先生解疑答惑。
哪怕因為身高的問題,馬菁芸是坐在最後的。但學堂又不大,并不妨礙她把前頭的交談聲聽的一清二楚。
越聽越心驚,她翻了翻一個早上都覺得拗口的天書,那堆小蘿蔔頭好像吃的挺透的。
問的都是,這句話在什麼什麼裡頭,為什麼會有這種解釋?
甚至有些還超前的,已經翻到後面和老先生讨論另外一些有歧義的句子了!一看就知道吃得很透徹。
她身為多吃了幾十年白飯的成年人,感到深深的羞愧。
沒來前,她以為,她一個現代人來到古代,靠着簡體字能看懂文言文一樣的醫書,來武家族學,就是查缺補漏的,基本一聽就懂,不會太丢人。
但事實是,今天早上老夫子講的内容。她以為自己在上數學課,開一會神,内容就飛到西伯利亞了,而她還在東半球找理解!
盡管他講課為了照顧底下的小蘿蔔頭,已經講得很慢了,還是逐句抽出來教的。
甚至為了讓他們吃透,每到新内容,都是先教他們斷句,再給他們認書上的生僻字和其字意。
但是整句話連在一起的解釋,他能引經據典的說出好多内容來,誰誰是這麼注釋這句的,但放在全文不行,誰誰又是這樣理解的,為什麼。聽到馬菁芸兩眼挂蚊香。
恍恍惚惚,跟着小蘿蔔頭們上了一天課的馬菁芸,回到自己院子整理草藥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在狀态,迷迷瞪瞪,老是呆呆的看着眼前想事情。
身體已經好了很多的武錦繡,帶着提燈侍女來找她,看見的就是精神恍惚的小神醫,手下不慢,但神情發怔,不由的笑了。
清脆的笑聲引得馬菁芸回神,愣了一下才有些遲鈍的看見,門口衣着單薄的武錦繡,“武小姐,你的身體還沒有恢複,這麼穿,有些單薄了。”
武錦繡攏了攏身上單薄的披風,“小神醫,謝謝你的關心,但是我熱的快要出汗了,并不想穿那麼多。”
“那就不穿那麼多了,個人體…身體情況不同,但出汗還是是及時的擦一擦,不然,出門被風一吹,一樣會加重病情。”
武錦繡見她沒有像别的老大夫一樣。一點也不看病人的情況,就叨叨絮絮的說着着些煩人的醫囑,心裡感到很滿意。
“小神醫,你今天第一天上學堂,有沒有感覺什麼不适應的地方?”
聽到這裡,馬菁芸就感覺頭不是一般的疼。專業選的好,期末考試賽高考可不是開玩笑的。
在後世,在學醫一途上,能走完本碩八年的醫學生,在普通人中也算是學霸一枚了,甚至還是很有恒心的學霸。
然而來到這裡,還是被這裡的教育體系直接痛擊,連一群小學僧都比不過!
就跟打王者一樣。是個人認為有手就行,不說上王者,起碼也是個星耀預備。
然而最後,崩到氣的腦殼疼,還是在黃金打轉,還是要求着家裡,正在讀小學的小侄子/小侄女帶帶“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