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二十年,中秋。
這一日,舉國同慶。
長安城從未有像今日這般熱鬧,一大早各式各樣的寶馬香車皆聚于大明宮前,隻見那些達官顯貴們錦衣華服,儀容端正的從馬轎下來,一個個井然有序的踏進大明宮内。
不僅于此,今日大明宮外還突然多了許多服裝迥異,容貌各異之人,是大唐周邊各國派來的使節出使大唐,為的就是慶祝大唐女皇加冠之禮,向大唐女皇獻上敬仰之情。
大明宮含元殿内此時已經整整齊齊的站滿了人,來訪賓客皆為貴族政要,他們要共同見證女皇人生中的這一重要時刻。隻見含元殿内中間一條數百米紅毯直通殿外,在紅毯的另一盡頭擺放着祭台,上面早已擺滿了祭天地所用的祭品。此刻,所有準備早已妥當,人們靜等着女皇的大駕。
大明宮内日晷的旁邊站着一名白面紫衣的小太監,他目不轉睛看着日晷上轉動的指針陰影,生怕錯過一厘。待指針陰影正好落在正時,小太監鼓足氣息,大聲道:“吉時到!”
離小太監不遠處的另一小太監聽後及向含元殿處重複喊去:“吉時到!”就這樣,一個又一個小太監向含元殿傳話,直到含元殿裡掌管禮樂的人聽到。
樂師有條不紊地敲起大鼓,十二号角依次被吹響,含元殿内所有人皆知吉時已到,紛紛向殿門口望去。萬衆矚目之下,含元殿的大門被緩緩打開,隻見崇尊女皇身披耀眼的金絲龍袍,傲然屹立在紅毯的中央。
女皇一現,威嚴四起,令在場各位無不肅然起敬。
一位身穿錦衣的司儀手持禮诏,大聲宣讀道:“政德廿年,國泰民安,吾皇崇尊,上順天意,下立民德,謹遵祖訓,勤政為國,而立之年,應勉于前,望其守志,光耀盛世。”
崇尊女皇雙手端持于胸前,一步一步的向紅毯盡頭的祭台走去。她面無表情的路過一排又一排的人群,但神情裡卻充滿着悲憫與堅毅。陽光照射在女皇的龍袍上金光璀璨,好似一條真龍在盡情的釋放自己威壓。含元殿内無一人不被女皇吸引,也無一人不被女皇震撼。
一位李氏宗親雙手持缁布走向前去,站在崇尊面前恭敬的行禮,崇尊微微點頭示意,這位宗親輕輕地用布冠将崇尊秀發包住,這是初加冠,意味着崇尊從此要親臨朝政,仁愛為民。
司儀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初冠禮罷,崇尊微微俯身緻謝,李氏宗親也回敬還禮。崇尊繼續向前走着,此時第二位李氏宗親向崇尊走來,他雙手持白鹿皮弁,走到崇尊面前俯身行禮,崇尊點頭示意。這位宗親将皮弁加到缁布冠上,寓意崇尊要守衛社稷疆土,鞏固河山。
司儀道:“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崇尊低頭謝禮,李氏宗親回禮。崇尊繼續向前走着,馬上要三加冠了,這是加冠禮中最後一冠,也是最重要的帝冠。是宮裡的能工巧匠們專門為女皇打制了這頂獨一無二的黃金龍冠,上面再嵌以琥珀寶石點綴,一眼望去奢華奪目,普天之下無與倫比,盡顯女皇那至高無上的威嚴。
然而站在崇尊前方的,卻是齊桓手持皇冠在紅毯的盡頭等候崇尊前去。
朝中上下,恐怕無人更有資格為崇尊帶上這帝冠,崇尊自己心裡也清楚明白的很,她一步步向前走着,眼睛裡充滿警惕着看着齊桓,盡管距離齊桓僅剩下幾尺的路,可卻讓崇尊膽戰心驚的生活了二十年。
站在前面的齊桓臉色并不好看,但還是要親自為崇尊加上這頂帝冠。隻不過這帝冠一加成,就代表着崇尊從此以後具備所有成人行事的權利,包括這君權。這也意味着自己要把手中的攝政權還給崇尊了。想到這裡,齊桓的臉色又陰沉幾許。
崇尊走到齊桓面前,謙卑恭敬的向齊桓行禮,齊桓冷着臉回禮,将手中帝冠放置在崇尊頭上。
司儀道:“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已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帝冠重量十足,不過崇尊很快便适應下來,她冷眼擡頭,眉宇間盡顯威嚴狠厲。
這一眼把齊桓震懾住了,他畢竟也馳騁沙場三十餘年,什麼慘絕人寰的事情他都見過了,但萬萬沒想被自己的外甥女吓住。
不過很快齊桓便調整好自己的狀态,他有些假意恭賀道:“今日既加冠,還請皇帝銘記于心,切不可再貪玩享受,要時時謹遵祖訓,勤政為民。”
崇尊冷冷道:“謝舅父叮囑,朕記下了。”
齊桓撇了撇嘴,崇尊不再看向齊桓轉而面向台下衆人,大聲道:“朕今日加冠,普天同慶,因此特赦天下,減免賦稅,願天下人與朕同在,揚我國威,耀我大唐。”
此話一出,威震四射。台下衆人齊聲高喊:“皇上萬年!大唐萬年!”衆人的歡呼聲令崇尊心滿意足,她走向祭台點燃檀香,向天敬了三敬。
齊桓看着崇尊祭天的背影,正欲轉身離開走下台去,然而此時崇尊卻突然叫住了齊桓。
隻聽崇尊冷靜平淡道:“舅父今日是不是忘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