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二十年,中秋之夜,這本來是一個舉家歡慶團圓的日子,然而大明宮内卻上上下下一片繁忙。
因為明日,是當今皇上崇尊行加冠之禮的日子。
原本加冠僅用于男子,是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為剛滿二十歲的男子簪束發、戴冠帽,象征着男子成年,從今以後可以自力更生,獨當一面,是男子人生中重要的禮儀儀式。
然而自從崇尊繼位後,朝廷便宣布女子也可以行加冠之禮,可以行使男子一樣的權利,從那以後到現在的二十年間,在整個大唐的體系運轉中也不乏有女性的活動身影。
朝中太史局根據天運曆法演算出明日是皇上行加冠之禮的大吉之日,因此朝内朝外忙成一片,因為世人皆知皇上的加冠之禮意味着什麼。
十八年前齊太後去世時下令朝政由齊桓代理,直到皇上成年歸還,然而現下朝中局勢風起雲湧,齊桓一家獨大,皇上雖有不滿卻羽翼未豐,朝廷大臣們也隻能力求自保獨善其身,在這麼緊張的關系下真讓不少大臣為明日大禮捏了把汗。
即使齊桓最不想看見皇上的加冠儀式,但也無法阻止這天的到來。
此時大明宮繡衣坊内燈火通亮,上百位繡娘正加緊織衣,芳若帶着一群宮女來到繡坊門口,看着繡坊内這麼忙碌的樣子不禁皺起了眉頭。
芳若不滿道:“明日就是皇上行加冠之禮的大日,怎麼今日還有這麼多禮服沒趕出來?你們繡坊的人是幹什麼吃的!”
面對芳若的指責繡坊的女官也是愧疚難當,她隻能低聲道:“還請姑姑莫氣,是今年江南雨水大沖刷了不少好的桑田,他們把桑布送過來時就已經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了,我已經下令讓繡女們連織了好幾夜了,還請姑姑放心明日卯時之前必交出所有成衣。”
芳若看着女官如此誠懇又信誓旦旦的樣子也隻能道:“最好如此,對了,皇上的禮服應該準備好了吧。”
女官道:“早已準備妥當,還請姑姑移步随我前去觀看。”
女官擺出個請的手勢,随後為芳若引路,芳若由小宮女的攙扶下跟着女官向成衣閣走去。
女官打開了成衣閣的屋門,刹那間金光璨目,隻見一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被展示在屋内的正中央。
這件龍袍長達八尺,全部由金線繡成,特别是背部的龍鳳祥雲圖更是由上萬張細小的金片一片一片組成,特别是在燭火照耀下不同角度金片閃爍着不同的光芒,離遠一看好像一條真的金龍金鳳在祥雲中穿梭,真是繡的栩栩如生。
芳若看見這件龍袍也是瞬間被吸引住了,不由得喜出望外,畢竟明日不光有大唐的臣子在儀式上還有萬國來朝,這要是讓各國使節看見大唐的皇帝穿上這樣一件衣服,必定耀我大唐國威。
芳若驚喜連連道:“好!好!”說罷便走到龍袍前,情不自禁的撫摸着龍袍上的圖案,然而還未等驚喜之情剛過,突然她的手便被繡龍上的金麟所劃破。
一旁的女官吓得臉色蒼白,連忙跪下道:“下官該死!”
芳若頓時怒火中燒,大罵道:“你們是怎麼處理這金片的,這傷到我事小,要是傷到皇上怎麼辦,限你們今晚務必把金片一片一片縫合好,要是明日耽誤了行程拿你是問!”
女官跪趴在地上,頭也不敢擡的戰戰兢兢道:“是……”
說罷,芳若氣沖沖的走出成衣閣,跪在地上的女官直到芳若離開繡坊後才敢站起來吩咐手下把龍袍拿走重新縫制。
夜晚,大明宮在圓月的照耀下,顯得比白日更加的莊嚴肅穆。
芳若走出繡衣坊,便仰天長歎一口氣,神态疲憊道:“真是的,就這麼點事都做不好,這宮裡是越發的沒有規矩了。”
一旁攙扶着芳若的小宮女道:“姑姑也别太生氣了,傷着身子不好。”
芳若語氣也頓時溫和起來道:“這不都為了皇上麼,要是皇上一切安好,我也算有臉去見先皇後了,走吧,我們去看看皇上去。”
說罷芳若便向皇上的寝宮走去,小宮女們一個個皆低頭不語的跟在芳若身後。夜色下,大明宮内不斷穿梭着各色隊伍人群,他們皆為皇上明日大禮忙碌着,這讓整個大明宮看起來既有序又熱鬧,也讓往年冷清的大明宮頭一次有了中秋之夜的氛圍。
大明宮,望月亭。
芳若手捧着棉絨披風,走到了望月亭前。
望月亭裡,崇尊一人獨坐于亭中,在她旁邊靠着的石桌上還擺放着玉壺珍酒,一看便知已經在此賞月已久了。
剛才芳若去到了崇尊的寝宮,被宮女告知崇尊已經去了望月亭獨自賞月,芳若想着天氣寒涼,便又急匆匆的拿了件披風去找崇尊,然而等芳若真到了望月亭,看見崇尊月下獨酌的背影,她便又有一絲不想打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