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鳴蜩,六月季夏。
端午那天到了金陵,趙匡胤依照南人的風俗,給嘉敏穿新衣挂彩穗,又拜托店家的女兒替她采鳳仙花染指甲,飲菖蒲露求百病除。
看着如花一般嬌豔可愛的嘉敏,趙匡胤不覺惘然,一年多的辛苦跋涉總算送她到了家門口,可一想到近在眼前的分離,一顆心像被挖走了一塊一樣酸楚難當。
不知道嘉敏是否也是同樣的感觸,一直默不作聲收拾東西,把衣裳都疊的整整齊齊,連同舊的小玩具一起包進包袱裡。
看了一會兒,趙匡胤道:“嘉敏,等你回家了,爹娘肯定給你添置很多新衣,這些舊衣服就不必帶了吧!”
嘉敏卻使勁搖頭,向來柔順的她眼神帶着少見的倔強:“這些都是趙哥哥給我買的,我回去以後還要穿,就算過幾年長大了,也會當寶貝一樣留着,絕對不會丢掉!”
看着她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趙匡胤也做不到讓她丢下這些過往,勉強笑着點頭道:“那就帶着吧!”
晌午,趙匡胤一手牽着馬匹一手牽着嘉敏緩緩走進金陵城。此地乃南唐都城,繁華绮麗冠絕江南,而端陽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瓶中插上蜀葵、石榴、蒲蓬,婦女頭上插艾葉和石榴花,号稱“端五景”。百工也會停工,一起到酒館暢飲,喚作“白賞節”。食肆中以菰葉裹黏米為粽,百姓會買來互相饋贈。
想着大約是兩個人一起過的最後一個節日,趙匡胤買來兩個粽子和嘉敏分食,嘉敏勉強吃了兩口,小聲問:“趙哥哥,送我回家以後,是不是就要分開了?以後的每個節日,你都不會陪我過了?”吧嗒吧嗒的眼淚落在粽子上,就再也吃不下了。趙匡胤也不吃了,投粽于河中,隻把嘉敏抱在懷裡好教她放聲哭。
一路打聽着來到周府門前,見那府邸果然富貴華麗不同凡響,想到嘉敏日後能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心下才略有些寬慰。
趙匡胤摸着她的頭柔聲道:“嘉敏,我們去敲門!”
話音甫落,大門從裡面打開,齊刷刷出現二十幾人。站在中間的周老爺、周夫人還有大小姐周娥皇全都是一副驚喜萬分泫然欲泣的模樣。
“嘉敏……嘉敏……”周夫人喊了兩聲,踉跄着走出來抱女兒。
“娘親——”嘉敏跑過去抱住爹娘和姐姐嚎啕大哭,好像要把這一年來骨肉分離的苦痛全都哭出來。
周宗熱淚盈眶:“聽管家說在街上見着一個和嘉敏一模一樣的小女孩,我們正要出門去找,嘉敏就回來了。真是老天有眼,我的寶貝女兒終于又回來了!”
嘉敏擦擦眼淚,又回頭看着趙匡胤道:“是趙哥哥從三千裡外的并州把我一路送回來的,因為我太小了,走的慢,又生了幾場大病,所以走了一年多才到!”
周宗早注意到站在門外的少年郎,聽女兒說是他千裡相送才使得骨肉團圓,立馬拉着夫人的手上前道:“這位公子,你對小女的大恩大德,我周家沒齒難忘,快請過府一叙,好讓周某為恩人接風洗塵!”
被一群人請進府中,周府上下,上至老爺夫人,下至管家仆婢全在廳堂裡站着。
周宗領着全家拱手作揖:“我周家人在此拜謝趙公子!”說罷齊刷刷跪了一地。
趙匡胤忙上前攙扶:“周老爺,周夫人,二位乃是長輩,切不可行如此大禮,實在折煞晚輩!”
嘉敏清楚趙匡胤性情,嬌聲道:“爹,娘,你們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待趙哥哥,他會不自在的!”
周宗想着此人既然能不顧千裡之遙将幼小的女兒送回,定非凡夫俗子,自己用這繁文缛節來待他,當知不妥,遂連連點頭:“好!好!那爹就隻請趙公子喝酒,再聽你們講講這一年多路上發生的事好不好?”
嘉敏登時笑靥如花,她有一肚子的話要講給爹娘和姐姐說。
酒菜很快端上席,嘉敏繪聲繪色講着路上的經曆。講到自己在淮南出了水痘又疼又癢差點就死了,是趙匡胤沒日沒夜地抱着,請醫問藥才險險撿回一條命。
周家人倒吸了一口氣,似痘疹這等重疾,能痊愈而且未見疤痕,照顧者付出了多大的辛勞可想而知,是以感激之情更深,周宗連敬了他三杯。再說滁州剿匪一事,其英武睿智赢了個滿堂彩。
隻是嘉敏畢竟是小女孩兒,不知避諱,連趙匡胤因盤纏用盡在碼頭做了兩個月苦工的事都說出來了,好在少年人胸襟坦蕩,也不介懷,更加令周宗暗暗佩服。
這麼七七八八講了大半天,宴席上的菜涼了就換新的,直到晚上,周夫人囑咐嘉敏應該讓趙匡胤早些去休息,沒說完的話明天再說,這才止住。
客房早已準備妥當,門上和床頭還挂着菖蒲葉飛蓬梗并桃枝蒜頭,都是辟邪驅鬼用的。
趙匡胤躺在床上,想着嘉敏終于和親人團聚,也自欣慰滿足。不過此間事了,也該琢磨琢磨下一步的打算,七想八想的也就沒有睡熟。
不多時響起了敲門聲,嘉敏在外面小聲問:“趙哥哥,你睡着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