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登王(女尊) > 第20章 綏城

第20章 綏城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綏城是令國西南屬國郁國治下的一座小城。城主綏氏因築堤有功,解孟河下遊百年水患,為郁國赢得千頃良田。郁國主為表嘉賞,将本為士族的家主綏岑封為貴族,并許其于孟河邊建城,城名為綏,從此孟河詹家便成了孟河綏氏。

綏氏即為封主,便有了一應城主當有的官員配置。然而畢竟本為士族,根基淺薄,每到春耕秋收,抑或重大節慶,家臣庶吏便顯得不夠用了。

三月裡陽七一行人自邯國稷坂村出發,途徑郁都,在與章母商隊約好的明幡鎮,陽七把一對白鹿茸換了三塊銀餅。說實話這還是她第一次看見銀餅長什麼樣子。她隻拿一塊銀餅換了頭驢子和幾十銅珠,剩下的扯了幾匹細布,求商隊裡的仆夫給家裡每人做身體面衣裳。聽聞商隊在綏城也有生意,陽七便和管事坦言自己将在綏城謀職,想拿剩下的銀餅做本錢,出息隻取三分利。

管事還是第一次聽說自己拿錢讓别人幫忙做生意的法子,便留他們在鎮裡多住幾天,派人給章母送信。幾日後衣服做好,章母也有了回音,一個“可”字。

陽七識得幾個字,還懂些拳腳功夫,商隊管事便做個順水人情雇她在往綏城走商的商隊裡,平日阿棄再做些漿洗衣物的活計,充當路上旅資。

一路行來四個月,從春初走到夏末,路過十幾個城鎮。陽七看着商隊如何低買高賣,如何與沿路士族鄉紳你來我往,着實漲了不少見識。越往東邊走,或者說越接近令國就明顯感到土地肥沃,村人富足,庶民們的衣服都鮮亮起來。

等到綏城,陽七便與商隊管事告辭。管事名叫池山,曾為士族家世仆。後來主家得罪城中權貴,被迫将其遣散,為章母收留,憑着曾幫主家打理庶務的能耐當上一隊管事,如今已有十幾年了。

池山三十後半年紀,自家女兒和陽七年歲相仿,正跟在東家身邊做學徒。看着陽七年少拖家帶口地出門闖蕩,就很有幾分憐愛之意。

臨走前聽聞陽七要在綏城長住,又知她手中小有餘錢,便托當地相熟的店家幫着介紹了幾處幹淨房舍。最後陽七挑中一處鄰近城牆的小院,雖然離城主府遠了些,但原來住的是綏城城主家的一個世仆。隻那世仆不走運,修河堤時被大水沖走,隻留下一老父并一奶娃娃。城主憐其孤弱,修城時特地給這孤兒寡夫也蓋了一處房。五年過去,小兒尚小,老父已老,城主當年賞下的錢财也用的差不多了。這才将房子又隔出個院落,托以往熟人賃出去,想着總歸是個進項。

陽七一聽是城主舊仆遺眷所租,當下心裡便定了主意。給她介紹房子的是個在東城賃布的中年婦人,與池山是老相識了。聽說陽七從邯國來,文書齊全是個知根底的,又想在綏城久住,兩邊一撮合,就定了下來。

陽七帶着一家夫孺入住綏城時将将七月末尾,夏暮秋初,正值一年一度的城主壽誕。城主綏岑身為初代城主,德高望重,雖因舊疾久不理政但仍深受臣民愛戴。其女綏玉為人至孝,為賀其母五十整壽于綏城之内廣招仆使庶吏,有一才者皆可應選。陽七恰當其時,也投上一份自薦文書,應城中遴選。

八月上,城主府張榜,點邯國稷氏陽七,為城主府門吏。

相傳當日稷氏于城主府門前三躬叩首,謝城主知遇之恩,被路人所見,引為佳話。

=================

又是一年春來到,昨天夜裡剛剛下過雨,路上水窪裡浮着一層被夜雨打下的殘花,零零落落,倒也有幾分别緻美感。細細的石子路兩邊是半人高的石牆,晚棠越過牆頭,從院子裡探出來,風兒吹過如花飲泣,倒是将那值夜晚歸的人淋了一頭一臉,惹得一頓好罵。不久,狗吠雞鳴,家家竈上燃升起炊煙。早起的男人們輕手輕腳地灑掃庭院,準備朝食。孩子們的笑鬧聲也漸漸傳出院牆,給甯靜的小巷浸染上暖融融的煙火氣。

城南巷子裡陽七一家人也起了。昨日陽七在府庫查了整宿賬,快到天亮才回來。好不容易今天趕上休沐家裡人都不敢吵她。連院子裡打鳴兒的雞都被綁了嘴關在藤簍裡,就怕一個沖撞惹怒了這位一家之主。

竈房裡裡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男子正悶頭在竈間忙活,他穿了件麻布短打,頭發绾髻做人夫打扮。折騰了大半晌好不容易把火升旺,粟米下鍋翻起水花,就聽見院子夾牆的小門咚咚敲了兩聲,一名老翁端着個碗,慢騰騰地挪進來。

“稷吏家的,我這裡有碗上旬做的醬瓜,正是入味的時候,給你們早晨添個菜。”

阿棄一聽臉上露出笑,連忙站起來在圍布上抹抹手,一手接了碗一手把老翁扶進竈房旁邊的廂房。

廂房是阿棄自己住的,隔壁正房裡睡着陽七和十三。廂房裡陳設簡潔,隻有一床一席一竹箱,卻皆為新置。床也是竹子做的,兩人寬窄,上面鋪着薄薄一層被褥,倒是打理得十分規整。阿棄扶着老翁在床邊竹席上坐了,自己蹲在一旁。

“唉,你這小兒,怎的又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