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覺得皇帝要為此大發雷霆,但是皇帝的反應卻格外遲鈍,皇後生子後皇帝先是按着他過往的習慣賞賜作詩,又親自挑了太醫照料體弱的小皇子,在整個過程裡,皇帝都是心平氣和甚至高高興興的。
但在此期間,整個紫禁城都沉默在一種難言的壓抑的氛圍裡,皇帝期望落空自然是要大發雷霆的,而這樣強烈的火氣砸給誰,那都是滅頂之災。
京城氣氛則更差,都說皇城根兒底下三歲的孩子都會看貴人臉色,自從皇後生子,京城裡是連個打把戲唱小曲兒的人都沒了,就連賈府裡賈赦這樣糊塗的人,都老老實實窩在院子裡,不敢再出去晃蕩。
可皇帝的發作遲遲未到,就在所有人以為皇帝是強行咽下了這一口氣的時候,一位風塵仆仆的禦史卻一個折子告了整個南河道的官員。
也是此時,南河道道旱災已經四月有餘的消息巨雷一樣炸響了,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各路商人,昨日的糧價尚能平穩,今日的價錢就成倍成倍的上漲。
然後是各路勳貴大臣,家裡有備糧的收拾出了積年沉糧準備等難民入京時放粥,家裡有人能上朝的趕緊與清客師爺商議上奏彈劾,哪怕撈不到好處也不能落于人後。
随後就是無數瑣碎的小道的消息傳了開來,傳播最廣的一條消息就是南河道年前兒就沒有雨了,但當地官員覺得這樣不吉利的事情趕着各地都上報祥瑞的時候同時上報,對自己帽子不太好對南河道名聲也不好,又覺得雨嘛,總會有一天下下來的,所以沒有上報。
而那些能直遞折子給皇帝的人,也都不願意做第一個揭開消息的人,所以這麼一瞞,愣是瞞了七個多月,這七個多月南河道不僅沒雨,還誤了春耕,如今好好的沃土千裡之地竟然是旱災與饑荒并存。
其中最可恨的就是南河道的巡撫與布政使,明知道底下黎民饑苦,還強行索糧索銀封堵消息,隻為掩蓋事實讓人覺得南河道還是風調雨順,這也是為什麼糧價愣是平穩了這幾個月。
而他們也是在賭,他們知道自己鬧出的事情百死難逃,所以他們在賭皇後生子,皇帝大喜過望可以把他們從輕發落,可惜,願望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