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都圍着投壺看熱鬧的衆人,都轉過來圍住了景文昭和小七。
景文昭見人差不多了,說道:“第一個字謎,大家聽好了。”見衆人都看向她,她笑道,“七仙女嫁出去一個[1]。”
幾乎沒有停頓,人群立即就有人接道:“六神無主[1]。”說完,人群裡有個人招手。
人群讓開了一條路,景文昭走過去,将一枚銅闆給了那人後再次說道:“第二個字謎,紅公雞,綠尾巴,身體鑽到地底下,又甜又脆養分大[2]。”
一瞬間衆人都沒有聲音發出,都在思考謎底,景文昭笑道:“沒有人知道嗎?那這枚……”
然而她的話未說完,身旁就有一人快速答道:“紅蘿蔔[2]。”
“答對了。”景文昭将一枚銅錢遞過,接着說道:“第三個字謎,左邊一千缺乏,右邊一萬有餘[3]。”
人群再次靜默了,這次景文昭倒是沒有說話,而是靜靜等着。可等了一會兒,仍舊沒有人猜出,人群中反而起了争論之聲。
景文昭敲了一下銅鑼,人群立馬安靜了,她自己答道:“此字是仿,效仿的仿字[3]。”
人群中頓時傳來唉聲歎氣聲,仿佛好像早就猜到了,隻是沒說。
景文昭覺得她現在估計還在人群中間,想要出去還不知需要再出幾個字謎,如果有人群之外的答出就好了。這麼想着,她出了第四個謎面:“第四個,謎面是話别之後棄前嫌[4]。”
“謙,謙虛的謙[4]。”有兩個聲音一前一後答出,先答出的離着她近,估計也是在人群中間,而後答出的那人好像是在人群邊緣。
見此,她沒有絲毫猶豫,就向離着她距離近的那個答出謎底的人走去,她邊走邊說道:“中間這位先回答出的,比外緣的要快些。”然後她又向第二個答出的人走去,“隻要答出者都有份。”
此人離着人群邊緣不遠,景文昭想着一會兒再出一個謎面,如果再出不去人群,她就溜之大吉,反正隻要能看到剛才衆人圍觀的是什麼便可。
她邊向答出謎面的人走,人群邊給她讓道,她再次将一枚銅闆遞過去,繼續說道:“第五個字謎,聽好了,”她再次敲了下銅鑼,銅鑼聲消失後,場中人群靜默無聲,隻聽她說道,“風裡去又來,峰前雁行斜[5]。”
人群仍舊沒有發出絲毫聲音,隻聽原來衆人圍觀處悠悠傳來一聲:“鳳仙[5]。”
景文昭一笑,如此,她的目的達到了,不用和人擠就知道剛才人群圍觀的是什麼了?
她向那方走去,人群散開,入眼的也就是一個投壺攤,而獨自站在投壺攤處的人,竟是之前有過一面之緣之人——辰安。
景文昭将一枚銅闆一彈,釘的一聲發出,銅闆在空中畫個弧線落入了那人的衣襟内。
辰安竟是一動未動,在銅闆落入衣襟後,方才笑道:“窦兄,在逗我玩?”
此時投壺攤攤主才匆匆跑回了自己的小攤,剛剛這俊俏孩童猜謎時,他竟是一時沒忍住好奇,也去圍觀了……
此時人群中有人嚷道:“剛剛大家大部分都猜中了,現在該我們出謎你猜了!”
随即便有另外人接道:“猜中如何,沒猜中又如何?”
衆人開始七嘴八舌地讨論起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讓辰安出字謎,如果景文昭猜不中,他們二人就比試投壺,猜中了辰安就給景文昭一兩銀子。
但是景文昭并不答應。人群頓時有人說道:“不願猜,那便投壺吧!”
還沒待景文昭作何反應,衆人都起哄道:“投壺投壺。”
眼見推脫不開,景文昭反而大方道:“投壺不如比射箭!”她說着向辰安看去。
衆人聞言都起哄看向辰安,等着他的答複。
辰安站立不動,一縷輕風吹來,吹起他的袍角和發絲,白色的衣袍将發絲襯得更加黑亮。
隻見他倏爾一笑:“好。”
衆人都讓開場地,這時人群中有人問道:“該如何比試呢?”
一個沉穩的男聲傳來:“在下有個提議,我在附近有間雞舍,占地大約兩畝,養野雞約千隻。為了肉質勁道味美,常年放養于雞舍,跑起來速度極快。”
竟是前些時日見過的萬福樓掌櫃。
“比射雞?”有人說道。
萬福樓掌櫃說道:“正是此意,兩位公子各守雞舍一面圍牆内側,相對而站,之間便是雞群,雞群内放入兩隻獵犬,以此讓野雞群受到驚吓,奔跑更快。規則便是在一炷香内比試射的野雞數量。”
景文昭沉吟道:“好,就如此。”
辰安也點了點頭,以示同意。
*
雞舍是占地四四方方的一塊土地,被高高的圍牆圈起。應是怕野雞飛出牆外,所以雞舍上空還覆蓋着一層漁網。
景文昭和辰安站在相對兩面牆下,中間距離大概二百餘步。
小七站在景文昭附近的牆角,衆人靠着四周的牆壁站立着。
有人拿來兩張小弓,與普通弓箭相比,這兩張小弓雖然看上去小巧精緻,但工制材料上一看就是品相極佳的上品,精緻的甚至可以作為擺件。
就連匹配的羽箭都是與之相相應的材料而制成,精緻且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