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又過了些天,風平浪靜之下暗藏波濤洶湧,事情一直在發酵之中,皇帝已然暗中了解了事情的全貌,心中早有丘壑,隻等一個合适的锲機,又或者說皇帝需要有人提供锲機!這個锲機必然會是場精心的策劃。
這□□會,皇帝特别與朝臣商議如何防範東北的獠族作亂問題,王公大臣具在,因為這是國之大事。
但凡為防範異族,就必須設置重兵,這軍隊補給,後勤運輸,既是國力的直接體現,又是消耗國力的直接因素。設置多少軍隊,就意味着需要多大的動員能力,這事皇帝需要和群臣讨論,同時也想讓皇子們參與談論,學習治國經驗。
按理說,這治國經驗皇帝單獨讓延陵王學習就可以了,可偏偏要帶上其他皇子,尤其是二皇子,豈不是在培養皇子們的競争之心?
當然不是,這處理東北獠族問題的現場負責人正是上軍大将軍龐翼,也是極力扶持二皇子的親舅舅。
皇帝關于處理東北獠族問題的政策,需要龐翼配合才行。于公,這是國事,于私,這切身關乎到龐翼經手資源的分配問題,尤其是軍隊數目的配置。所以有些旨意,皇帝會派遣二皇子傳達給龐翼,這樣這位上軍大将軍接受度會更高一些。
這期間皇帝往往會顯得更加青睐二皇子,總不能讓二皇子到舅舅那邊訴苦才是。同時皇帝也會刻意的寵幸龐妃,以安龐翼之心!
皇帝的這種表現,實則是出于對龐翼的忌憚!要說這龐翼真正讓皇帝忌憚的,乃是統領左戌營和右戌營的兩位中護軍逢年過節會主動去龐翼府上走動。
這左戌營和右戌營是拱衛京師的存在,建國之初,在龐翼的參與下設立,乃是梁照的禁軍!
危機時刻,左戌營和右戌營确實可以拱衛京師,但皇帝若是喪失了對禁軍的有效控制,那麼禁軍便是一柄雙刃劍,他們也可以給皇帝制造點危機!
于皇帝而言,對左戌營和右戌營的掌控,莫過于讓其左右互相牽制,可現實卻是左戌營和右戌營在龐翼的有效控制下共同牽制自己!這讓皇帝時刻充滿了危機感。
當然這些都是當局者心知肚明的事,沒擺在明面上說而已。這□□會後,皇帝拟好了诏書,便派遣二皇子北上傳達旨意給龐翼。
殊不知皇帝還有第二個目的,二皇子被派遣出京,這意味着朝中龐翼的勢力暫時失去了聯動中樞,那麼皇帝親審端午一案所面臨的阻力将大大減少。
……
三日後的朝堂上,皇帝突然提及要親審端午一案,而且要立即提審韓辰羽,這讓廷尉湯大人和張大人當場感到措手不及。
隻見皇帝示意崔公公将一份文書遞與廷尉湯大人,并吩咐道:“這是給韓辰羽拟定的認罪書,他有兩個罪名,一是殺人,二是傷風敗德!”
聽到這裡,張大人不免有些暗自竊喜,以為皇帝就要治韓辰羽的罪,又聽皇帝繼續交代湯大人道:“他這兩個罪名,需要他分别親筆畫押,你即刻去往刑獄當場提審他,讓他先看看這份認罪書,再令他自行畫押。朕在審他之前要先看看他的認罪态度,告訴他,膽敢拒不認罪,便算是欺君,罪加一等!他親筆畫押後,立刻将他提領過來,此等重犯,未免途中發生變故,朕派羽林衛随你同往押運。”
“臣領旨!”湯大人應道,便轉身離去。
“張大人,這個案子你家是原告,未防韓辰羽拒不認罪,你也速去将證人接過來,朕已讓羽林衛準備好了馬車,你負責帶路!”皇帝言之懇懇道。
“臣遵旨!”
皇帝這突如其來的一出,必然讓人毫無準備,羽林衛名曰護送,實則是監督當事人,不讓當事人再有串通準備的機會。
待湯大人和張大人伴随着羽林衛離開後,皇帝又示意了一下崔公公離去,豈知這崔公公連忙趕去了延陵王府,而此刻言平和燕儀正在延陵王府中待時而動。
放眼一殿朝臣皆拭目以待,他們此刻也想知道鬧的滿城風雨的端午一案将如何收場。
……
且先說張大人伴随着羽林衛來到了言家,想自己單獨進言家将言家夫婦請出來,好有片刻機會提前交代些什麼,不想竟被同行的羽林衛當場無情的拒絕。
“我等奉皇命接人,張大人隻負責帶路即可!”羽林衛說罷便闊步上前敲門。
這一身甲胄的羽林衛着實讓言家夫婦大吃一驚,言二叔也毫無準備,連繼續裝病不出的機會都沒有,面對強勢而為的羽林衛他們更沒有拒絕的機會,隻得忐忑不安的乖乖上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