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甯和小燕儀在馬車上遠遠的就看到李侯騎着馬奔過來,隻見馬背上橫了一杆長槍,不禁好奇起來,直到小辰羽開心的笑着下馬,兩手捧着長槍,小燕甯和小燕儀則羨慕不已,一起圍着長槍探讨起來。
趕路要緊,李侯便催着三小兒上車,于是将長槍橫在自己座下,怕路不夠寬,影響兩側行人;又将長槍放到車裡,車身不夠長,隻能容納一半槍身;思來想去,最後将長槍綁在了車身右側。
一路上小燕甯和小燕儀,對這杆槍很是好奇,于是不停的将頭探出右窗外欣賞這杆槍,直到好奇心漸漸淡了下去。
……
終于馬車進入西北雍涼之地,馬車由西風城向北駛入了平陽城,這平陽城不同于西風城,平陽城北臨西胡,李侯在此設有重兵守衛。
由平陽城再一路向西便到達了雍涼中樞之地雍都,這雍都城雖然比不上中原皇城,可巍然屹立于西北,顯得格外恢宏,其氣勢又勝過了平陽城。
李侯到達了城中,便入主中軍大營,隻見各營諸将皆陳列等候,見李侯紛紛參拜迎接。三個小孩走在李侯後邊,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場面,顯然是被震懾到了,于是顯得格外老實。
衆将也紛紛向三小孩投來喜愛的目光,隻見小辰羽雙手捧着長槍,卻是格外顯眼。然而小辰羽并不知道這些人當中不乏當年父親麾下的舊将。
因而這些舊将紛紛向辰羽投來異樣的目光,其中有資格老且級别高的将軍便試探問小辰羽道:“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韓辰羽!”辰羽望着那位問話的将軍。
“韓辰羽?”那人思索了一下,便俯身摸着辰羽的頭笑道,“好名字!這盤龍虎刺的威風,我可是見識過的!”
這三個小孩,一個是李侯親兒子、一個是義子、一個是侄子。李侯既然将這三個小孩帶到軍中,那麼他們的身份又豈能不被知曉!因此必定會成為軍中矚目的三顆小星星!
至于辰羽的确切身份,過去有些淵源的人日後自然會詢問打聽,對于少數親信之人,李侯也自然不會相瞞。
小辰羽因為是李侯的義子,且擁有這杆盤龍虎刺的緣故,軍中諸将一開始便對辰羽多了一份愛護和關照之情。
而小燕儀作為李侯親兒子,年紀最小,又淘氣有趣,衆将當然也是喜愛至緻。相比之下,小燕甯作為李侯侄子,多少有些被忽略的感覺。
……
不知不覺三個孩子已經離開母親一月有餘了,韓母和李夫人忽感身邊空蕩蕩的,覺得時間過得比以往慢了!
天氣冷了,便會擔心起孩子有沒有衣服穿;每逢吃飯,便會想起孩子是否吃的好;每每入睡,又會想起孩子是否睡的安穩……
這大概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操心,茶不思飯不想的,于是李夫人隔三岔五的找韓母唠叨孩子的事,小燕芸跟在母親身邊也常常會問哥哥們什麼時候回來。
冬至已過,皇城裡的人們已由秋衣換了冬裝,此時正值百姓祈福的好日子,這天晚上李夫人邀韓母去東嶽廟祈福,自然是要帶着小燕芸去的。
二位母親攜着小燕芸來到東嶽廟,在這京畿盛地,廟中香火頗旺,人潮湧動,隻見廟中滿天懸挂燈籠,紅彤彤照人臉,盡是婦人攜兒女。
小燕芸擡頭張望這些燈籠,顯的十分開心和喜歡,可能是哥哥走後一個人在家孤零零悶壞了,今天出來玩便又活潑了起來。
兩位夫人禮拜敬香後,正準備離去,轉身隻見一位老者正于幾案上折燈籠,正是廟中監院,其人能解簽蔔卦,也懂些醫術,常有香客前來問疾,老者酌情收些個幾文錢,因此往來之人多敬之。
小燕芸看着老者手中燈籠,十分精巧,有各種花樣,甚是喜愛,于是便拉着母親嚷着:“我要燈籠,我要燈籠……”
老者聽到小燕芸的叫嚷聲,便被小燕芸吸引了,于是端座喜迎,笑臉扶須道:“來來來,挑個喜歡的。”
兩位夫人看着小燕芸孩童般天真,亦是相觑滿臉喜悅,于是攜着小燕芸前去向老者作禮問候,老者亦作回禮。
“久聞老先生賢德,想請先生為我兒解個八字,問個兇吉。”言罷李夫人拍了拍韓母的手道,“看看辰羽和燕儀的八字如何。”
“兩位夫人見笑了,老無德矣,老夫妄斷天命,然天命難測,兇吉不過是因緣際會罷了!”老者笑呵呵撫須謙辭應道,“若是覺得老夫出言有虛,可不收夫人分文,敢問兩位公子生辰,請夫人筆示。”
這裡看得出來,老者語氣和态度雖是謙遜的,但其目光則透露着無比的自信和從容。若要知曉老者是誰?将會有怎樣的批言?又将如何影響劇情?且聽日後逐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