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心應了一聲,立刻上前幫忙将各類藥材清洗幹淨,放入清水中浸泡,以便藥性更好釋放。
約莫半炷香後,兩人将浸泡好的藥材連同浸泡用的水一道倒入鍋中,添上沒過藥材一寸左右的水,用大火煮沸。
等水開,轉成小火慢煎,等藥色出來,用濾網濾去殘渣,溫膽湯就煎制完畢了。
李意清聞了聞藥味,見毓心嘗了一口,問:“怎麼樣?”
毓心:“味道是對的,就是有點苦,若是添上少許大棗,再輔佐以姜片,效果會更好。”
李意清在心底默默記下。
“不過現在這樣,已經很好了。”毓心點了點頭,“溫膽湯能調理脾胃、化痰止咳、安神定驚、清熱利濕,若是我,會買上一罐備着。”
溫膽湯是煮好了,可是如何保存,成了一個難題。
烏梅湯本就是清熱解暑的飲子,比起藥性,大多人隻當它是碗滋味不錯的水。
可是溫膽湯可算是實打實的補藥,若是放在大甕之中,顯得過于随意。
再者,等到了明日,溫膽湯早就涼了。
李意清陷入沉默。
“還需要重新計劃啊。”李意清微微垂眸,思索了一會兒,轉而看向已經熬好的溫膽湯,“現在,當務之急是怎麼保存……毓心,你記不記得,我們在東市上遇見的竹筒?”
毓心順着李意清的提示回憶,“殿下,你說的是不是一個把一個個竹節做成小瓶的那個?”
李意清肯定的點頭。
“就是那個。我記得當時看見的時候,是兩文錢一個。”李意清看着面前的大鍋,心底粗略盤算,“大概需要二十左右,四十文錢。”
毓心:“可是,殿下,原先定在五文錢一碗,雖然不賺什麼錢,好歹還能讓百姓願意買,若是加上成本兩文錢,七文錢,怕是會有很多人舍不得。”
五文錢一碗已經很便宜了,若是正經出售,不考慮民生,幾十文錢也當得。
李意清抿唇:“那就改成七文錢,烏梅湯不變。”
毓心松了一口氣,賺不了錢就算了,倒貼進去,可就真的劃不來了。
她朝李意清點點頭,“那殿下,我先去将集市上看看,買回來後分裝。”
李意清“嗯”了一聲。
毓心離開後,李意清看着鍋中倒映的雲天,陷入沉思。
忽然,她就想到了昨夜趁夜回來的元辭章——若是他在這裡,或許會有解決方式。
李意清一邊心疼他連夜奔波,可是又在心底期待元辭章的回來。
毓心回來後,看着李意清站在前院牆下發呆。
“殿下,你做什麼呢?”毓心将一串整整二十四個竹節筒子帶了回來,放在桌上後,走到李意清的身邊。
毓心擡頭看着牆瓦,“殿下,你昨晚有沒有聽到什麼動靜?”
李意清呼吸停止了一瞬,而後故作平靜道:“昨晚嗎?”
“是啊,洛石耳朵好,是他聽見的。”毓心點了點頭,“不過我當時太困了,看到他走來換燈芯,也沒起身去看……後面應該沒什麼大事。”
李意清:“……嗯。”
所以,昨晚洛石知不知道是元辭章回來了呢。
李意清心裡有一種和元辭章私會被身邊下屬看到的緊張。
“大抵是風聲吧。”毓心自顧自地小聲說着,轉頭看見李意清,有些訝然,“殿下,你怎麼了?”
李意清耳朵發燙,面頰微紅。
而且有一種說不出的嬌嗔。
毓心幾乎要沉醉她垂眸淺笑的模樣當中。
“沒什麼。”李意清轉移話題,“先打水将這些竹筒洗了……洛石呢?”
“他啊,應該在後院,我去喊他打水。”
“嗯。”
李意清點點頭,從房中取出一個刀锉,将竹筒邊邊角角的勾刺磨平。
綁竹筒的人很有巧思,一根粗麻繩索,像紮爆竹一樣,左一個右一個累碼起來。
若是采上一些零碎的小花裝飾,挂在牆上,也顯得活潑有趣。
等毓心和洛石說後面水已經打好了,李意清剛好磨完最後一個。
将竹筒帶到後院一股腦丢入水中後,三個人一人一邊,拿着軟布就開始擦拭。
茴香先一步忙完,看見三人,加入了其中。
三個人圍在一起本是剛好,可是四個人則顯得有些擁擠,茴香和洛石洗着洗着,就開始互相潑水。
原先李意清還能視而不見,直到一瓢不知道誰潑出來的水正好染濕了李意清的衣擺,三人忽然呆若木雞,連手中握着的竹筒都忘了擦拭。
“殿下。”
李意清看着自己明顯深了一片的衣裳,摸上去冰涼,神色平靜地将手中的竹筒沒入水中。
水咕噜咕噜在灌滿。
三人還沒反應過來,隻見一陣水花,然後身前一陣潮濕。
“啊!殿下!”
李意清忍着嘴角的笑意,趁機在水缸中又裝了一點水,“怎麼啦!大家要濕一起濕。”
“好啊,殿下,這可是你的說的。”
茴香壞笑了一聲,将手中的竹筒放在一旁,直接兩隻手浸在水中,上揚起一陣水花。
黃昏日光下,水花晶瑩剔透。
毓心忍不住道:“茴香,哪有這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