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清見皇後笑意盈盈,忽而認真道:“母後,多謝你。”
多謝你從來無微不至的關心,多謝你長久而堅定的陪伴。
蹒跚學步時的聲聲引導,練習大字時的尊尊教誨,或是一不小心犯錯,你的斥責與寬容,鼓勵與鞭策。
後面這些話李意清一個字也沒有說出口。
皇後是一個很感性的母親,她舍不得見到她淚如雨下。
*
穿戴完畢,李意清在茴香的攙扶下,跟着皇後走到坤甯殿。
皇帝嫁女,休朝一日。
順成帝早早換了冠服,實在是在太和殿坐不住,坐了沒兩分鐘又回到了坤甯殿,靜靜等候。從天邊剛剛浮現魚肚白,到現在太陽完全升起,光輝普照,萬物蒙上金光。
在此期間,他喝了三盞茶,還是在身邊首領太監徐錢禮提醒了一聲,才止住了。
他心裡焦急,面上卻不顯,隻來回踱步,門口傳來響動,他急忙探頭,卻看見是太後。
不是李意清。
順成帝得到這個認知,又退回殿内,坐在軟席上。
太後進來後,順成帝才起身,“母後安好。”
太後擺了擺手讓他坐下,身邊的宮人添茶,太後估摸了時間,道:“快到了,陛下不必心急。”
順成帝臉上平靜極了,他端着茶輕抿,“母後說笑了,兒臣不急。”
太後笑了笑,沒再說話。
又過了片刻,太子和太子妃也抱着安兒趕到,見禮之後,都紛紛盯着門外瞧。
*
李意清跟着皇後走到坤甯殿時,順成帝和太後都滿面笑意。
被太子抱在懷裡的安兒看見李意清,眼睛猛地一亮,嘴裡啊啊喊着,要掙開太子的手臂。
太子知道安兒和李意清的關系好,若是平常就直接伸手,将孩子遞給李意清抱着,可是今日卻不成,隻能兩隻手臂更加用力,牢牢箍在稚童亂動的腿。
李意清看着安兒一副恨不得自己開口說話的樣子,心底發笑,但是面上不顯,不緊不慢跟在皇後身邊走上台階。
還剩三級台階時,順成帝再也站不住,起身兩步,扶着李意清的手走了上來。
“元家迎娶的隊伍已經過了宮門,一百零八箱禮都擡出了,隻等辭章騎着高頭大馬,接你回府。”
順成帝笑呵呵地道,一邊看着宮門方向,一邊問李意清,“餓否?”
李意清點點頭,今早起來,她還滴水未進。
“端些糕點進來,快。”順成帝連聲吩咐道。
不一會兒,小太監就端着一盤還冒着熱氣的重陽糕走了進來。
重陽糕被切成小塊,上面墜着糖棗核桃,香氣撲鼻。
李意清伸手拿了一塊遞給眼巴巴的安兒,自己也拿了一塊,小口小口的吃着。
吃完一塊,她就停下了。
順成帝不知所以,小心翼翼地看着李意清,“可是味道不合口?朕讓他們重做一份?”
李意清攔住了他,“味道很好,隻是清兒怕弄花了口脂。”
順成帝皺着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麼,直到皇後拉了拉他的袖子,他才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
迎親的隊伍在衆人的矚目下,到了。
拿着喜牌的前陣之後,便是一身大紅色喜服,頭戴羽冠的新郎官,其後跟着一擡紅紗紅綢的轎檐,珠簾彩繡,十分精巧。
再往後,儀仗和奏樂喜氣洋洋,鑼鼓喧天,熱鬧極了。
李意清站得高,一眼就看見被人簇擁在其中的元辭章。
果真和順成帝所言,是黑了些。
也不知道是傳回來的折子誇張,還是這兩個月養白回來的,總之若是李意清先前要是沒見過元辭章白皙的樣子,倒是看闆出來有什麼不對勁。
耳邊傳來吉官的聲音,一字一句铿锵。
“女将出閣,辭别雙親,恩情難舍,懷心切切。”
“於光餘慶,福壽綿延。雖離膝下,心系故園。”
“仰承慈樂,既壽永昌,歡慶達旦,歲歲今朝。”
元辭章等吉官說完,擡眼溫和看向李意清。
李意清回神,扶着茴香的手穩穩走到元辭章的身邊。
順成帝看着郎才女貌的兩人,抑制住心中的澀然,伸手拍了拍元辭章的肩膀。
元辭章微笑,看着順成帝和皇後,“臣元辭章,拜天地萬民,感陛下寬和,皇後仁慈,幸甚得此良緣,願與於光共度春秋年華,同享人間煙火。天地為證,日月為鑒。”
順成帝竭力繃着臉色,一字一句教訓道:“成婚後,你須得視清兒為珍寶,敬之愛之,珍之重之。攜手并肩,共赴白頭。”
元辭章自然應下。
皇後上前,溫柔地撫摸着李意清頭上的金簪。
“汝自幼秀外慧中,今已亭亭玉立,母後也祝願你日後能與夫郎伉俪情深,琴瑟和鳴,相濡以沫,恩愛白首。”
皇後幾乎是顫抖着聲音說完祝福的話。
李意清看皇後眼底的不舍,眼神溫和,用力握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