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康熙側臣·納蘭容若傳 > 第120章 第120章

第120章 第120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皇上千萬不要這麼說。”軍衛忠心道,“我軍與清軍在南北各一方,隻要不打持久戰和拉鋸戰,總有重整旗鼓的可能。”

“隻怕是不能了。”

吳三桂仰天,有眼淚從他的眼角滑出,他從未在人前有過這副模樣,唯獨是今天,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力不從心和無力回天。

“我是沒有力氣,老了倦了也累了……”

吳三桂的聲線帶着滄桑,微胖的身軀随着情緒而顫抖,仿佛隻把悲觀裝在胸中。他抽泣了起來,喉嚨中的嗚咽,從低低沉沉的啜泣、漸漸演變成了黑雲壓城時的悶雷,一聲又一聲,隻差橫琴斷弦,才能曳然而止。

軍衛本想好生勸說幾句,怎能料到——

吳三桂才往前走了幾步路,就栽了個大跟頭,從未下完的階梯上滾了下去!

那場景,就好似一個穿着黃袍的巨大雪球一般,無方向、無目的、無預見性地極速滾動,伴随着刺耳的摩擦聲和求救聲,叫聽見的人發慌,也叫天地為之所惑。

真是:

人逢黴運事不順,業火無名上心頭。

乾坤方圓事難料,何日誰再弄吳鈎?

命數實非天注定,時局翻弄自添愁。

萬裡灰穹無雁過,今歲長恨階梯樓。

“不好!”

軍衛大驚。

三步并作兩步往前趕,等到他奔跑到事發地的一出廢料邊,一面喊人來救,一面試圖扶起吳三桂的時候,竟然發現:

眼前的大周始皇帝已經是頭破血流,不省人事了!

吳三桂性命垂危,大周朝風雨飄搖。

要是消息傳到了康熙皇帝耳中,那還了得?

大周國将不國,遲早重蹈南明僞朝覆轍,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三桂王将不王,終究罪名多于美名,無法得到曆史公正評價。

“唉!”軍衛長歎。

後人論起吳三桂,豈非要往他身上貼上兩條“笑柄”的标簽?

——受驚吓于大清國旗,是為“旗倒周王”。

——失足跌落于熟悉地,是為“急轉直下”。

*

養心殿内。

總管大太監顧問行拿着捷報進來,朗聲道:“啟禀萬歲爺,前方傳來消息,已經探明吳三桂摔傷且大病,怕是熬不過這三春了!”

見皇上無動于衷,顧總管又補充了一句:“我大清國旗皇威赫赫,迎風招展,吓倒了吳三桂,後續萬歲爺您的收複台島之戰,必定也是順風順水,無往不利。”

玄烨冷靜道:“吳三桂向來狡詐,演技所緻,不可輕信。”

“奴才聽傳信使者說,吳三桂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顧總管不解,“他怎麼會為了騙萬歲爺,連命都可以半死到這種地步?”

玄烨問納蘭:“你怎麼看?”

納蘭道:“臣聽聞,吳三桂對于成龍率領的不成氣候的百人農民軍都高舉免戰牌,實在是蹊跷。國旗如果真有那麼大威力,那臣想不應該是吓倒吳三桂,而應該是為其所憎惡或一箭射毀才對。”

“朕怕吳三桂效仿孔明,接下來上演空城計。”

“皇上,要想平三藩之首吳三桂,不得不有所犧牲。”納蘭出對策,“可下令兩廣總督率兵前去攻打大周都城,待朝廷收到将士的傷亡和戰度報告之後,再推敲吳三桂是否苦肉計與空城計并演。”

“并非朕不看好兩廣總督的才能,但是自盧興祖戰死後,輪換過多少任了?朕從未見曆任兩廣總督有何建樹。”

納蘭神色堅定:“謀定而後動,轉機自來。”

納蘭随玄烨往裡走,來到玄烨自畫的戰略地形圖面前。

“臣以為,應當做兩手準備。”

“你詳細說——”

“第一,以騙制騙,如果吳三桂的苦肉計是裝出來的,隻為引我軍攻城送死,那我軍也可假作無謀,從廣州進發,佯裝得到皇上命令,不辨險情死戰周軍。第二,發兵而不戰,與周軍形成城内外的對峙,周城之内,必有想對吳三桂之位取而代之者,屆時吳三桂既要提防城内的心懷不軌之人,又要應對随時可能攻入的嶺南大軍,左右難全,一切‘自傷’和‘命危’是否自導自演,不攻自破。”

“無疑是後者好。”玄烨道,指着地圖,“吳三桂刁鑽老辣,為了甕中捉鼈甘願使計使詐,朕不會上當。”

“臣問起愛妻盧氏嶺南的風土人情時,曾聽她說:‘阿瑪訓練嶺南軍隊時,最是擔心軍中疾病,嶺南冬季不落雪,但是陰濕寒冷,需要大量藥膳湯補給。’所以臣請皇上出動太醫院之力,向嶺南調撥——适合軍帳軍旅之中熬煮的滋補藥膳和防止蚊蟲叮咬的膏藥。”

玄烨故意錯離重點:“你叫盧氏什麼?愛妻?”

納蘭一本正經:“皇上可以當作‘正妻’來聽,但額娘教導,在人前該用‘愛妻’的稱謂。”

“罷了,朕不為難你。”說罷,玄烨叫了禦前侍衛入内,“傳太醫院長官午後來見。”

“納蘭,是你讓朕對嶺南軍有了期待。那種期待感特别微妙,好似他們這場仗,勝負生死都不重要、隻起到了為朕探明吳三桂的用意一般。”

玄烨并攏雙指,從廣州一直滑到吳三桂的封王根據地,道:“但是朕有預感,嶺南軍不會辜負朕的期待!”

“皇上,吳三桂其實已存對清軍的五分畏懼之心,我方隻要對周軍探清虛實,自可得‘引蛇出洞’得妙計。”

“快說——”

“皇上你看這兒。”

納蘭指向地圖上的湖南和江西。

“後院起火,賊寇必起,等到嶺南軍的這次軍事任務執行完畢,下一步朝廷要他們做的,自然就是端了吳三桂的安身立命之地。吳三桂的根據地沒有了,唯有行進至湖南或江西來彙聚耿、尚雙方勢力。”

“屆時,我清軍必定是兵分三路:安親王嶽樂為主帥,總指揮一切戰略與行動;裕親王福全為副帥,想方設法斷絕各路叛軍與吳三桂彙合;另精挑出能擔負大任的将軍出來,做好吳三桂悄設小衆人馬另辟蹊徑北上的沿途攔截準備。戰役必定能夠勝券在握。”

“耿精忠反複無常,尚之信暴戾狠絕,上一戰,朕隻恨——”

“臣知道皇上隻恨未将他倆一網打盡。這一仗隻要吳三桂一倒,他倆必定先後覆滅,皇上不必憂慮在心。”

“好!朕信你。”

*

夜間,坤甯宮。

玉爐輕煙香,錦帳待春宵。安置時分。

玄烨與赫舍裡皇後一同,準備相互說說話過後再就寝。

“皇後,近來腹中胎兒可是安好?後宮可有起風波?”

長榻之上,玄烨神色溫和,半摟赫舍裡在懷中,用手輕撫她的腹部。

“臣妾的飲食有禦膳房調理、胎相有太醫照管、日常有嬷嬷照顧,一切安好。後宮事務交由惠妃協理,惠妃妹妹盡心盡力,六宮嫔妃相處甚好,無敗壞宮規或是違背祖制之事發生。”

“那就好。”玄烨關切道,“如今你懷着朕的嫡子,走動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動氣或勞累;後宮瑣事,不可勉強自己,知道嗎?”

“是。”赫舍裡溫婉道,“臣妾一定聽皇上的話,順順利利誕下皇子,為大清萬年基業盡自己的責任。”

玄烨将腦袋靠近赫舍裡的腹部,靜靜聆聽和感受當中的聲響與動靜。

他的心裡:一方面是盼着戰事順利,另一方面是盼着皇後養胎無憂。

做個既能夠執掌好國事、又能夠兼顧家事的皇上,是他給太皇太後小莊的承諾,也是他給愛新覺羅列祖列宗和天下百姓的交代。

玄烨慢慢彎起嘴角,露出了微笑。

“果不其然是個小阿哥,朕感受出來了!将來,朕盼着他能夠成為衆皇子的表率,為皇阿瑪和皇額娘盡孝,為萬卷山河盡心。”

赫舍裡看着自己的夫君的側臉,溫聲道:“皇上盡把臣妾腹中的孩子往好的方面去想了。”

“即使他不好,朕也能把他教好。”玄烨坐了起來,“納蘭是朕身邊的完人,朕從小就這麼見證着納蘭長大,像一塊珠玉似的越磨越趨近于無暇無缺。可是朕——”

玄烨忽然緊握赫舍裡的手,顫聲道:

“可是朕害怕啊!怕明珠父子把持朝綱,怕惠妃的皇長子也如納蘭一般日漸成長為一個無挑之人……”

“皇上,臣妾以前不知道您為何愛在臣妾面前多提公子,現在明白了,公子有公子的好,皇上有皇上的對公子的把握和分寸。所以在以後,不管皇上如何對待公子、或是給公子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結局,臣妾都相信和理解皇上的苦衷。”

“皇後深懂朕的心思,朕甚悅。”

玄烨嘴上這麼平和地說着,心裡卻是暗流湧動。

他走下榻,站在高高的燭台明燈面前,凝神不動,琢磨起跟納蘭相關的殿試的事情來,希望手中能夠有一對占蔔用的龜殼。

這樣就能問問老天爺:

“納蘭想要進的翰林院,朕該不該順遂他的心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