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張純修聽了容若的身體狀況,一面深切問候、一面又深深感動于容若對友情的重承諾。
張純修把聽到的消息告知容若:“施道人親順治帝的第二子福全,所以這次朝廷招他求雨,既有恩澤萬民雨露之意,又有康熙皇帝對福全的警告之隐。”
容若道:“玄烨當久了皇上,對待人性自然是有自己想法,他放心不下福全,一來是怕自己的皇位不穩固,二來也是擔心怪力亂神之說。”
“那咱們今日就隻當看客,不去琢磨皇上兄弟之間的厲害關系。”
“是不是要擠到人群的最前面去,才看得清?”
“這倒不必,施道人坐在所設的高台之上,咱們隻要擡頭就能看見。”
“嗯,省去了在人群中穿梭的功夫,挺好。”
倆人來到目的地,隻見老白們聚集的更早,照亮天際的幾個鐵盆裝着的篝火還未熄滅,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容若朝高台那邊遠眺,竟然看見了疑似“遵循聖旨”而來的:曹寅、圖海将軍和謀士周培公三人的身影。
而盤腿坐在一根擎天柱頂端的,便是施道淵施道人了。
映着微微亮的天色,容若看不清施道人的具體模樣和神情,隻見大緻輪廓:
他戴着的逍遙巾雙帶飛揚,跟下颚的長須一緻方向;他坐姿如道觀内的天尊像一般,叫人肅然起敬;他左手執拂塵長柄,将塵掃搭在右手的臂彎之間,當真是有天尊之範。
說來也怪,天亮之後,竟然不見冉冉升起的金烏綻放光芒。
容若看着半隐雲中的金烏疑道:“張兄,這是怎麼回事?難不成是雨神如蘇和風神飛廉天上有知,雙雙前來相助?”
張純修想了想,道:“可是施道人還沒有開始畫符、念咒、作法……怎能夠将自己的意念傳遞給雨神和風神?照我看,就是日子挑對了而已,今日本就是起風落雨之日。”
容若這下子看清了施道人的模樣:約莫四十歲上下,黑發褐髯,道袍雲履,神色泰然,隻等施展法術之機。
此外,在施道人坐着的道台之上,還放有數件法器,包括:楊枝、玉瓶、金鈴、長劍、道符、律令牌、念珠、水盂、八卦鏡、法旗。
容若隻曉得,滿人崇尚薩滿文化,漢人則以道教為清修之選。今日自己對道教的裝束和法器開了眼界,未嘗不是值得。
*
圖海将軍對着台下高喝一聲:“肅靜”以後,老百姓們就自動自覺地安分了下來。
容若和張純修一起站在人群的不顯眼處,聽曹寅宣讀康熙皇帝的《自告天公乞雨文》。
可是越往下聽,容若就覺得内容越熟悉,一些詞句……不正是自己的骈文《雨霁賦》【注1】裡面的嗎?康熙皇帝還非要将《雨霁賦》賜名為《雨過天晴賦》來着,真是别有用心。
“觀朕平生之功績、聞天下蒼生之消息,任天運以卷舒。知顯晦之維命,而又何所用其健羨與?“
容若對此一苦笑,默默把康熙皇帝仿寫的“大作”從頭到尾聽了個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百姓跪地向康熙皇帝的愛民之心表示敬仰和謝恩。
周培公按照漢人禮儀,一敬天帝天後,二敬風神雨神,三敬蒼天大地,才将康熙的《自告天公乞雨文》從曹寅手中接過,畢恭畢敬地擺放到了祭壇前面。
隻在這一瞬間,容若就覺得風勁似乎猛烈了一些,不禁打了個寒顫。
張純修問了聲:“要不要緊?”
得到的回應是:“我沒事,大抵是我的骈文裡的幾句話打動了天上的神仙,天氣才轉變的快。”
張純修驚問:“你的意思是,皇上借鑒和套用了你的作品來求雨?”
容若點頭,“不是全篇,隻是其中的幾句話。”
這一說明之後,他就不再多言。
周培公大聲道:“皇恩浩蕩,惠及萬民。今承蒙天子恩心善典,設台城郊,邀施道淵道人于此,共向天公祈雨露。有衆百姓為證,有八方諸神為鎮,定能如願得償。”
圖海将軍走出壇中圍欄,來到衆圍觀百姓的正前方,仰頭對施道淵威嚴道:“有請施道人施法求雨——”
大家隻聽見了一陣從施道淵口中念出的天音,未解其意,卻聽見了幾聲輕雷之轟鳴,就跟是雷神也有所響應一般。
随後施道人用楊枝沾水,紛灑于高台的下方,有百姓伸手接嘗,直道是:“甘甜清冽。”
施道人左手拿起數張黃底紅字的道符,右手并攏雙指,或繞圈或點觸,或隔空相對或夾符翻弄,皆是動作流暢,無半點賣弄之嫌。待到向道符述畢請畢,施道人就拿起了律令牌,虔誠對天禱告:訴說大清江山之現狀、天子之文治武功、百姓之勤勞不殆……有兩道金光從天際破雲而出,正好落在律令牌的正反面上,施道人将律令牌高舉,讓衆生與他一同拜天!
衆百姓大驚,容若和張純修也一同按照施道人的指示,一一有所動作,對老爺進行了三拜大禮。
等到擡頭再往高台上看之時,有百姓驚呼:“仙家的律令牌……從桃木色變成純金色了!”
一聲未落,另一聲又起:“這是神仙才有的本事啊,施道人竟然将律令牌穩穩立在了坐台上,不借助木插格子等一物!”
神乎其神之中,施道淵拿起了那把道家專用的七星寶劍,未動盤坐之身,隻是用單臂揮舞幾下之後,就将七星寶劍直指呼風喚雨的“天位”東南處,大聲喊道:
“弟子參見列為天尊、祖師、老君,還請衆位仙家加持,愛我蒼生、佑我大清,順遂天子所願!”
衆百姓隻當是:那施道人跟天上的神仙有了神會,才能說出那番話來。
下一瞬間,竟然有兩句真神仙的清音從“天位”的東南處傳來:
“風神飛廉/雨神如蘇在此,前來成全衆生諸願!”
蒼穹變色,光影相錯。電光驟閃,雷聲陣陣。
地塵滾滾,草木搖搖。風起雨落,驚聲一片。
施道淵的這回求雨之舉,大獲成功!
領了皇命的禦前侍衛曹寅、圖海将軍和謀士周培公,三人皆是大喜。
衆百姓在雨中歡呼,容若和張純修撐傘站在原地,好似從頭到尾都未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張兄,你人面廣路子多,看看有無法子把施道人請到濟國寺去,你我和妙覺禅師一同會會此人。”
“好,我盡力。容若你先一步去往濟國寺等候。”
*
索額圖府中。
一片淅淅瀝瀝的雨聲,像是伴奏似的,萦繞在一同用午膳的赫舍裡一家的飯廳内。
“這次參加會試的考生一共一百三十二人,本官隻當你能夠排位在半數,那就已經是列祖列宗保佑了,哪想你竟然超常發揮得了第三十五名,真不曉得是閱卷官給本官面子,還是你真的學到了東西。”
“阿瑪在疑什麼?”格爾芬問,“兒子的字和文風誰都不認得,如何能夠蠱惑閱卷官?兒不過是押對了題目而已。”
“兒啊,你怎麼又押題了?”這回連佟佳氏也不信了,“皇上的心思你也能猜?”
“是啊額娘。”格爾芬有些得意,“吳三桂被皇上打回雲南老家了,兒就讀了和記了陸遊和辛棄疾的詩詞,像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沒想到皇上的心思也在此,所以兒認認真真、無一空白地把卷子答完了。”
“你……”索額圖難以置信,“連皇帝命制的、故意刁難衆考生的填空題也答完了?”
“不錯!兒喜歡那句:但須鸑鷟巢阿閣,豈假鸱鸮在泮林。【注2】”
佟佳氏震撼:“兒子,你連‘鸑鷟’二字也能寫?”
“用心記下,兒自然能寫。李商隐這詩表述的是:聖上盼着賢臣輔佐、好早日解決藩鎮割據之憂的意思。豈非跟康熙皇帝想要早日平三藩的志向一緻?所以兒答上來了。”
“隻可惜你隻得了第三十五名。”索額圖裝模作樣地歎了一口氣,“唉,你沒有殿試的機會在情理之中。可是,本官怎麼在心裡咒罵‘納蘭性德也參加不了殿試’才好?”
“阿瑪,你的人品幾時好過?”格爾芬冷問,“兒是不是該為納蘭兄慶幸,你僅僅是咒他而不是害他?”
“罷了,納蘭性德怎麼着都好,都是他的命。格爾芬,你怎麼不問阿瑪為你安排的差事進展的如何了?”
“還能如何?皇上點頭我就幹,皇上不點頭,阿瑪你也沒辦法。”
“這事皇上非點頭不可!就算是看在赫舍裡皇後的面子和管理後宮盡心的份上,皇上也不會不給你這個機會。”
“知道了,兒向阿瑪你學着些當侍衛的路子和套數就是。”
“你倒是有這份心,知道本官擔任吏部侍郎之前,就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
“阿瑪,兒向你學當侍衛的門路,不是為了親近皇上,而是為了在宮中生存下去。”
索額圖沉默不語。
在格爾芬的前途之外,自己給過他什麼擔保?為他做過什麼後盾?自己何曾像明珠那樣,對兒子百計并施、隻為雕琢出全天下最好的美玉?
好在是格爾芬樂觀開朗,換成納蘭性德那種性格,恐是“拎起來怕失手、碰一下怕打碎”,還如何去調教?
*
濟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