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絕世法寶,她曾有所耳聞,是岷州之外的修士能夠擁有的神妙物件。
那些修行者們可了不起了,會呼風喚雨,移山填海,聽說也有些修煉到一定程度,就能習得大神通,自己創造出小世界來!
難道,她有修行的資質?!
顔染擡起頭,想多問金色身影一些問題,卻怎麼也沒再找到她的身影了。
“母親!”
“恩人!”
“仙師!”
她大喊大叫着,回應她的卻隻有風兒吹動時拂過枝桠的聲音。
“在這裡,我想做什麼都行?”
她幹脆坐了下來,手裡攥着的不僅是阿母留下的鐵鋤頭,還有一把尚未脫殼的麥種。
如果真如那個金色身影所說,在這裡一年隻是外界的一個時辰的話……那她在這裡開墾田地,度過大旱,豈不是絕佳?
小孩兒搖頭晃腦着,閉上眼,一片黑暗中出現了許多畫面。
阿母和小姑姑們對着米缸發愁,想着染坊裡的布還要挑到哪裡去才能給尚未斷奶的小女兒取來新鮮牛乳。
丐窩的夥伴們捉到兩個發了黴的饅頭後,歡天喜地,一點一點拆了分給大家,嚼着津津有味,仿佛在吃什麼美味珍馐。
穿着寬短粗布衣的佃農對着幹裂的田地愁苦着、哭喊着,因為交不上稅糧而被拖出城或毆打緻死。
無數平頭百姓為了取一口水,天不亮起就排着長隊開始等待,一度昏過去許多人。而後排的那些則仿佛沒看到,徑直越了過去。
她想改變這一切。
她想……讓大家都吃上飯。
于是小小的身影站起來。
不就是開墾土地種糧食嗎?她有那麼多那麼多的時間,就算畢生都耗在了這裡也沒關系,隻要世間可以少一個人挨餓,她就知足了。
她想,如果長運阿母和小姑姑們還在人世的話,一定也會贊同她的!
一天開不完地,她就開兩天、五天、十天、半個月、一個月!
第一次種地,沒什麼經驗,始終通過回憶裡在田邊觀察到的一切去依葫蘆畫瓢。
搓種、開地、松土、下種、澆水……小孩兒就這樣日複一日重複着相差無幾的勞作,身量也慢慢變高變大。
第六個月,麥種紛紛成熟,卻瘦弱不堪,結出來的果實也參差不齊。有的飽滿,有的幹扁,甚至有幾株還發黑,像是臨時得了害病。
她默默收好自己的第一次收獲,回到自己搭建好的小茅屋。沒有想象中那麼歡喜,隻覺得還很不足。
連種子本都差點沒有回收,根本算不得收獲,是農民最不願看到的減産。
苦惱的日子一天接一天,當她将過往經驗都汲取過後,小茅屋中竟出現了好幾本關于農學的典籍。
慶幸阿母曾給阿文姑姑請過教習師長,令她也懂得了大部分文字,顔染迫不及待地翻開典籍,又是一晃數日,她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就這樣一趟耕收,一趟教訓,一趟新典籍教學,再一趟耕收,一趟教訓……循環反複過如此五十年。
顔染發現自己的身體卻并沒有想象中那樣老去,而是生長到十六歲的模樣後就開始變得愈加緩慢。
她毫不懷疑,以自己如今的成長速度,恐怕要經過好幾個百年,才可能長上一歲。
望着豐收的麥浪,看向自己組裝出的第一個幫手小木人。顔染伸了伸懶腰,忽然覺得,或許可以離開這裡,出去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