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完了馮晴菊和英兒之間的事情,太後就指揮着宮女們伺候皇帝安歇了。
聽到皇帝勻稱的呼吸聲,太後才稍微放下心來。
就當太後自己打算上床休息時,門口太監高聲喊道:“皇後娘娘駕到。”
太後看了一眼皇帝,猶豫了半響,才肯出去見皇後。
皇後見太後朝她走來,也老老實實給太後行了一個大禮。
“臣妾參見太後娘娘。”
太後見皇後來看皇帝,一邊讓她起身,一邊無奈說道:“這麼晚了,還麻煩你過來。”
皇後低頭答道:“就是這時候,陛下才安歇了。臣妾不願意打擾陛下養病,這才現在來看太後您和陛下。”
太後看着皇後一絲不苟的發髻,想到這些年她總是這樣端莊持重的樣子,心中頓時一黯。
“你和福貴妃果然是我挑的好孩子,隻可惜陛下不珍惜你的心意。現在時間也晚了,我正好讓福貴妃,祺妃,瑞妃這些人回去了。”
皇後聽後,心中雖然有其他事情,但還是溫言說道:“娘娘有心了。不知陛下身子好些沒?”
聽皇後問起來皇帝的病情,太後也順勢說了這些話。
“如今皇帝身子是好多了,隻是還需要靜養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太子處理政務如何了。”
一聽太後後面轉而問起太子白和都,皇後也是歎息說道:“自從陛下生病以來,都兒最近也是一直都在忙碌。都兒剛剛接觸朝政,還不算太熟悉,索性依靠内閣這些大臣,才堪堪把朝政穩住了。現在因為實在太忙,連芊羽懷孕都沒怎麼看呢。”
太後雖然久居深宮,但她明白太子的資質一般。聽說如今太子處理政務,雖然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差,就是一般般的樣子,也是有幾分守成之君的模樣。
太後明白太子白和都可能天分真的不行,但太後想着雖然白和都自己不行,但他如果多生幾個孩子,萬一有資質頗為不錯的孩子,大胤江山未來也不是那麼黯淡無光。
一想起自己的重孫子,太後也急忙問起來太子妃懷孕這件事情。
“芊羽的胎怎麼樣了?”
皇後聽太後談起太子妃肚子裡的孩子,急忙說道:“臣妾一直都緊着呢,自然娘娘不用擔心。芊羽為人也是大方得體,如今除了有點擔心和都處理朝政過于勞累之外,也沒什麼不舒服的。”
太後聽完皇後的話,并沒把事情翻篇,反而接着提醒道:“芊羽這孩子是第一胎,十分要緊。現在她安心養胎,這宮中的瑣事還需要你費心了。”
皇後明白太後的好意,最後也答應了。
“娘娘的話,臣妾一直都記得。”
過了一會兒,太後才感慨道:“事到如今是我對不起你啊。”
皇後聽後,并不覺得輕松,反而更加謹慎了許多。
“娘娘言重了,要不是您一直護持着臣妾和和都,臣妾坐不穩這個後位。”
也許是年紀大了,太後居然和皇後絮絮叨叨起來一些之前不為人知的秘聞。
“可惜我斬草不除根,讓這賤人的妹妹活下來了。這賤人勾引先帝讓先帝昏了頭,結果她妹妹還繼續迷惑皇兒。雖然我最後趁着那賤人生老四的時候,出手了解了她,但最後還是讓你蒙受了不白之冤。”
聽了太後的這些話,皇後自己倒是覺得無端的諷刺。其實皇後性情淡然,對皇帝之前愛戀四皇子母親萬梓柔并不是太在意。隻是萬梓柔大姐萬氏是先帝寵妃,是太後恨情敵小妹和自己兒子在一起才對她下手。至于皇後,皇帝不敢真的恨自己的母後,隻能把氣暗中撒在皇後身上,以至于帝後失和。
因為從小父母關系淡漠,皇後所出的大皇子和二皇子從小生活在心驚膽戰之中。大皇子身體弱,早早去世了,二皇子白和都也因為父母關系不好而性格懦弱,且沒有什麼活力。
事到如今,皇後也不好真的怨恨太後,心思百轉千回後還得勸解太後。
“誰叫她們萬家姐妹都是傾國傾城的大美人。娘娘和臣妾遇上她們姐妹可算是倒了血黴。”
皇後自己倒是不怎麼在意,隻是太後聽皇後這樣說,也忍不住掉眼淚。
“誰說不是呢?明明先帝之前說過隻喜歡我一人,但遇上她之後,先帝就變了卦。”
皇後明白其實先帝雖然也有移情别戀的事情,但先帝當初對太後應該比對皇帝對自己要好太多。結果,這些年過去了,太後依舊對于這些陳年舊事絮絮叨叨。
起碼先帝雖然寵愛妾室,但在立儲的時候,可一直堅持嫡長子繼承制。
自己對于皇帝的寵愛算是看淡了,現在一心想着扶持兒子登基,但太後還是沉溺于自己過去的那點感情中不可自拔。
皇後見太後還是沉溺于感情之中,心中越發失望。
雖然皇後借口是來探望皇帝,關心太後,但皇後真正的想法還是找機會除掉太子白和都之前的愛人——英貴人。
等到太後情緒稍微恢複後,皇後才小心翼翼地問道:“隻是,娘娘如何處置那兩個勾引陛下生病的貴人?臣妾也難受這二人惹得陛下身子不适,但她們畢竟是陛下的寵妃,若是急匆匆處理了這二人,陛下心中也會不舒服的。”
太後沒有留意皇後的真實目的,她隻是無奈的說道:“我本來勸皇帝把這二人永久禁足,隻可惜皇帝還是太多情,堅持護着她們。”
後面的事情太後沒有接着說,但皇後卻也明白,這件事情十有八九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隻要風頭過了,這二人繼續是皇帝心尖尖上的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