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他就和哥哥鄒水金開始打牆腳(土牆的基層)。
第三天,就派人上山砍樹的砍樹,在地基上鄒水根和鄒水金兩兄弟忙着打牆腳,幹了一個多小時。
完成了牆腳基層,接下來就是砌土牆了。
拖拉機拉了許多石灰煤渣混進泥土裡,然後把混合好的混合泥土用來砌土牆。
鄒水金兩兄弟就開始砌土牆,用一個長2.2米寬30公分的模框放在已經打好的石頭基層上面,然後把混合泥土倒進模框裡面。
他們兄弟兩個手裡拿着長木棒錘在泥土上用力的錘啊…錘…
把混合泥土錘結實了一模框,然後松開模框,把模框提出來再移到前面的半截頭上夾緊模框,再又倒進混合泥土…繼續錘啊捶…一人錘一下“咚…咚…”的聲音非常的有節奏感…
那“咚、咚”的聲音好像在演奏一首歡快的樂曲,讓人不禁想起小時候的美好時光。那時候,我們總是喜歡聽着這樣的聲音入睡,仿佛它能帶來一種莫名的安全感。而現在,再次聽到這熟悉的聲音,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溫馨的感覺。
經過一天的忙碌,土牆已經壘起了 40 公分高,并且繞着房屋轉了一圈,這樣一來,一座新房的初步輪廓便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時間來到第四天……山上砍伐回來的木材越來越多,姜經順便帶着他的徒弟以及小兒子姜論貴開始制作門窗框架。
與此同時,鄒水根兄弟倆依舊負責砌土牆的工作;而鄒華英、鄒風英、鄒杏英、老姜桔仙、姜貴仙這幾位女性則承擔起了筢泥、挑泥和倒泥的任務。此外,姜論标還邀請了付正元、方家炎、鄒連坤以及光玉等人一同上山砍伐樹木,并将其搬運回工地。
在衆人齊心協力之下,土牆逐漸增高至一米有餘。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土牆終于砌到了三米多高。
此時,大門、房門和窗戶頂框都已完成,隻需等待門窗制作完成即可安裝。至此,砌牆工程暫時告一段落,需要停工數天,待土牆晾幹後才能繼續施工。
第七天晚飯桌上,光玉說:“西山老師傅就是老師傅,那個牆砌得就像藝術品一樣,”
鄒水根說:“客氣,客氣了…”
姜經順說:“水根不僅是牆砌得好,木工做的更好,那真是巧奪天工啊…”
鄒水根說:“親家公,我木工活還不是你教得好啊!”
姜經順說:“哪裡…都是你自己自學的,我隻是指點一二罷了…”
光玉說:“娘舅就是娘舅,無師自通,聽說你桶匠活也做的很好啊,不愧是西山老師傅”
鄒水根說:“其實西山老師父這個榮譽是因為我和我哥水晶包種田種出來的…”
于是鄒水根滔滔不絕的說起他以往的榮耀之事……
第八天,鄒水金,鄒水根,付正元,方家炎幫忙幹木工的活。
鄒連坤繼續幫忙背木頭,因為他不會木工活。
鄒華英,鄒風英,鄒杏英她們姐妹三幫幫打雜…
第十天下雨了,大家就回家了,等天氣好再來幫忙…
姑夫姜論标鄒小紅夫婦非常感謝親人的幫助,給哥哥姐夫們各送了一條雄獅香煙,當然連坤也有…
鄒小紅也送三個侄女每人一條圍巾…
鄒水金和鄒水根兩兄弟帶着各自的家人一起回到了西山,然而接下來的幾天裡一直都下着雨……
這一天,生産隊請來了一位棕衣匠來幫忙做事。這位棕衣匠來自衢州,他有三個女兒,其中最小的那個女孩,長得皮膚白皙,臉型圓潤,活像個可愛的小南瓜,讓人忍不住心生喜愛之情……
這個小棕衣匠年紀尚輕,今年才十七歲,名叫小金。她個子不算高挑,但身材比例還算不錯……
到了周六,鄒建民放學後回到家,聽聞家裡來了位年輕貌美的小棕衣匠,心中不禁好奇起來。
吃完午飯後,鄒建民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生産隊的倉庫,想要看看這位傳聞中的小棕衣匠。當他見到對方時,棕衣匠熱情地打招呼道:“小帥哥,你放學回來啦?”
“嗯……”鄒建民有些害羞地點點頭,然後偷偷斜眼打量着小棕衣匠,發現她皮膚白淨,很是耐看,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歡喜……
小棕衣匠小金看到鄒建民盯着自己看,不禁有些羞澀地低下頭來……心中暗自思忖着,這個小帥哥真是有趣,為何總是盯着自己呢?難道他……對自己産生了好感不成……
鄒建民見到小棕衣匠低下了頭,頓時也感到有些難為情,臉上泛起了一絲紅暈,心中覺得頗為尴尬……
此時,老棕衣匠又開口問鄒建民道:“今日你不去外出勞作嗎?”
鄒建民回答道:“不想去幹活,隻想在這裡看看你們是如何打結的……”
小棕衣匠小金聽到這話,感覺鄒建民似乎有些愚蠢,自己給生産隊制作繩索與他何幹?于是便沒好氣地說道:“你是不是太閑了?竟然來看我們打繩子?”
鄒建民見到小棕衣匠如此态度,仿佛害怕被自己偷看一般,心中頓時燃起一股怒火,反駁道:“我才沒有閑着沒事幹!我隻是覺得觀看你們工作很有意思,可以學習一些技巧,以後自己也能試着玩一玩……”
告讀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後面越精彩…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下集更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謝謝!真實故事。
作者:天外小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