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逐漸西斜,鄒水山領着兒子及幾位侄兒匆匆抵達桐聲的時候已過午後三點時分。
此時此刻,正逢木匠師傅忙碌地制作大梁之際。姜經順手持利斧,全神貫注于大梁之上,精心雕琢;而姜論貴在一旁協助父親,穩穩扶住大梁。
鄒建民自幼便熱衷于木工技藝,目睹此番場景,自然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情不自禁地湊近前去觀賞工匠們勞作。
與此同時,鄒水山則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房屋修繕的隊伍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鄒小紅家的這座宅邸采用了煤渣與泥土相混合的材料建造而成,迥異于鄒建民家中傳統的木質結構房屋,顯得頗為新穎時尚。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可以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上等居所。
鄒水金和鄒水根兩人正在奮力地打牆,這面牆可是最後一道關鍵的風尖牆,但沒過多久便順利完工了……
緊接着,要将木工制作好的橫條吊運到上方,并使用螞蟥釘将這些橫條牢固地連接起來。每隔 60 公分就需要放置一根橫條……
此時,棟梁也已制備妥當,即将進入上梁環節。
當所有的橫條都安裝完成後,就可以開始安放大梁了。
按照傳統習俗,木工和泥工會分别站在屋頂上,每邊各有兩位師傅,站在閣樓頂端搭建好的木闆上。他們會放下長長的繩索,準備吊起大梁。
而另一邊,姜經順則手持利斧,熟練地将雞的脖頸割破,讓雞血一滴滴落在大梁上,完成祭梁儀式。
此時此刻,鞭炮聲如雷鳴般響徹雲霄,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噼裡啪啦……嘣叭……嘣叭……”仿佛要将這喜悅之情傳遞到每一個角落,真是好不熱鬧!
鄒水金手扶棟梁,開始上梁講彩話。他每說一句,周圍的人們便齊聲高呼:“好啊!”彩話和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場盛大的交響樂,激昂澎湃。
随着大梁一步步地升高,現場氣氛愈發熱烈。當大梁終于穩穩地固定在屋架上時,屋頂上的泥工木工師傅開始向下抛擲糖果、花生等喜物。一時間,糖果和花生像雨點般傾瀉而下,下面的人群歡呼着、争搶着。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擠成一團,黑壓壓的一片,都在盡情享受這份喜慶與歡樂。
夜幕降臨,喝喜酒的賓客絡繹不絕。粗略估算一下,大概有二十多桌吧。不僅主人家的廳堂擺滿了酒席,就連隔壁鄰居家的大廳也都安排了好幾桌,而且全部座無虛席……到處洋溢着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第二日清晨,陽光明媚,微風拂面。鄒建民早早地起床,洗漱完畢後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早餐。随後,他便踏上前往小姑媽新家的路途。
當他抵達時,目光被那座嶄新的房屋所吸引。隻見屋頂上方,木工們正忙碌着釘瓦栓,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展現在眼前。
仔細一看,鄒水根、付正元、方加炎以及其他幾位木工都在屋頂上辛勤勞作。而鄒連坤和餘石友則站在屋頂邊緣,将一根根瓦栓從下方傳遞給上方的木工們。鄒建民見狀,毫不猶豫地加入其中,一同幫忙傳遞。
與此同時,鄒水金、鄒水山、鄒國英、鄒華英、鄒風英和鄒杏英等姐妹們也在下方忙碌着,她們負責将瓦栓遞送給在屋頂上的人。鄒建民和鄒建文同樣身處其中,努力幹活。
衆人齊心協力,沒過多久,所有的瓦栓便全部釘好了。緊接着,便是傳瓦和蓋瓦的環節。
此時,屋頂上的木工紛紛走下,輪到鄒水金登上屋頂一展身手。她與鄒水根分工合作,一個負責開頭,另一個負責收尾,其餘人則分布在中間位置。由于鄒連坤和餘石友對蓋瓦并不熟悉,所以他們承擔起了傳遞瓦片的任務。
而鄒水山則帶領着鄒建民等人在下方傳送瓦片……整個場面井然有序,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共同為完成這項重要的工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過午餐後,衆人又繼續埋頭苦幹了一個多鐘頭,所有工程便已圓滿完成。
姜論标家嶄新的房屋終于拔地而起!
時針剛指向兩點,慶祝完工的酒席随即開場。鷹鈎鼻和水晶包端坐于主位之上,酒宴正式拉開序幕……
飲酒作樂之人與昨日相差無幾,場面依舊十分喧鬧。
然而今日,鄒水金、鄒水根兩兄弟并未貪杯,隻因稍後還需匆忙趕回西山。而鄒建民、鄒建文等人明日仍要返校念書。
于是乎,未到下午三點半鐘,他們已然飽腹離席,返回西山。
臨行之際,鄒小紅贈予幾位兄長及姐夫每人一包雄獅牌香煙,自然,鄒連坤與餘石友亦在受贈之列。
餘石友則徑直踏上大路,朝着黃岸方向歸去。其餘諸人皆選擇西行,途經甘坑時,鄒連坤領着鄒國英夫婦抄小道轉回了虹橋。
鄒建民緊跟着父親一行人繼續向前趕路,終于抵達了際頭山。付正元和鄒月紅選擇返回家中,而其餘人則繼續向山頂攀登。
當他們回到西山時,時間已臨近傍晚六點,太陽剛剛西沉。路過老曲皮家門口時,棕衣匠已然開始享用晚餐。
鄒建民心有所思地徑直走進屋内,佯裝尋找鄒家兵,但其實真正目的是想見見棕衣匠王小金。然而,當他看到鄒家兵等人正在用餐時,便默默退出房間。
就在此時,棕衣匠王小金已然飽腹,也來到門口。她一眼望見鄒建民,随即邁步上前與他閑聊起來。
那個夜晚,他們二人一同玩耍許久,時光仿佛在歡聲笑語間悄然凝滞......大約晚上九點過後,鄒建民才懷着不舍之情緩緩歸家,進入夢鄉......
周一清晨,陽光灑滿大地,鄒建民如往日一般前往學校上課。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距離中考隻剩下短短兩周的時間了。對于這場考試,鄒建民早已感到無比厭煩和麻木。反正自己的學習成績一直不怎麼樣,父母又都是沒什麼文化的人,根本沒人會在意這件事。抱着這樣無所謂的态度,他隻是随意地準備一下,打算敷衍了事。
終于考完試,學校放暑假了。姜論标得知鄒建民放假後,便叫他跟着一起做木材生意。畢竟多一個人手幫忙也好嘛!鄒建民欣然應允,并開始向小姑父學習木材生意的竅門。由于他聰明伶俐、勤奮好學,沒過多久就熟練掌握了丈量木材的技巧。
一天,鄒建民偶然間聽說同學方新龍所在的村莊——田坑大隊有一批木材要出售。這個消息令他興奮不已,因為如果能談成這筆買賣,那可真是大功一件啊!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前往方新龍家一探究竟。
原來,方新龍的父親正是大隊的會計,負責管理木材銷售事宜。由于正值假期,方新龍賦閑在家,父親索性将這項任務交給他處理。這無疑給了鄒建民一個絕佳的機會。
那時農村還沿用着老舊的木材丈量尺子,而城市裡早已更新,兩種尺子的尺寸差異較大,例如,老尺子的 10 立方米相當于新尺子的 12 立方米還多,這區别可真不小。
鄒建民用的就是老尺子丈量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