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倒挂大戶,每年年底分紅,别人家裡都能分到幾十塊錢,鄒水金家裡隻能是向生産隊裡再借個10元8元的買點過年貨,一家人很少有新衣服穿的,要是有,也是親朋好友給點,或誰生日了,親戚送點布料做件過年新衣裳,兄弟姐妹多,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通常都是老大穿新的,然後往下傳,當然誰生日誰就有新衣服穿。
所以今天早上能吃這麼多小菜來配粥喝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由于今天有好菜,鄒建民多喝了點粥,肚子撐得鼓鼓的,哪裡還彎得下腰去幹活啊。
“老鳳敲(鄒鳳英),你等下帶老建古一起去羊田型拔秧,我去水頭放水梨田,你先把牛捆到水溝邊上,再把毛幹(牛吃的草)給點牛七,”鄒水金吩咐女兒鄒風英。
“好的,老建古快點,他們都去羊田型拔秧了,要是比别人遲了又會被别人罵了,”鄒風英催弟弟快點。
“都是怪伯(爸)滴,當個破隊講(破隊長),還害我們想躲懶一下都會被銀(人)監督講閑話,”鄒建民嘟着嘴自言自語的說。
拔秧也是需要講究的,拔得好洗的幹淨捆得好就好種,要不然會被人罵的,在那個時代做什麼都有一個比拼。
鄒建民自然不會示弱,小夥伴們在秧田裡有說有笑的拔秧比賽着,老南瓜(鄒國英),老虎魔(鄒華英),老鳳敲(鄒風英),小李屁(汪小麗),庫坑菊仙屁(肖菊仙)等…她們的秧是拔得最好洗的最幹淨又是最好種的,當然她們都是拿6分底的勞力,悶子(汪土發)和家法悶(鄒家法)他們是5分底.鄒建民,毛兔(鄒建文),王三女(鄒杏英),鴿子桶(汪土榮),麻子青(鄒金法),悶屁(汪萍仙),爛鐵兵(鄒家兵),老六鬼(肖光富),老五達(肖光軍)都是2分底,因為都是讀書的學生所以給的公分底。
到了快吃午飯的時候大家清點數據,各自把各自的秧苗放好。
一個早上的勞動成果總體還是理想的,老五達和麻子青數量偏多一點,像頭悶屁(汪萍仙)和爛鐵兵最少最亂。捆起來的秧苗和手榴彈一樣的,泥土幾乎沒有洗幹淨,其它人都差不多,鴿子桶榮裡和鄒建民兩人洗的最幹淨。
“七飯了(吃飯了)”一聲令下,大家屁颠屁颠的往家裡跑……
吃過午飯,各自休息一個小時,庫坑人就在羊田型水溝邊枝李樹和棗樹底下坐地就餐,因為他都是帶飯盒的,用毛巾或圍裙包裹着的,拿出來還是溫熱的,有的是蛋炒飯,有的是梅幹菜炒豆腐,或雞蛋炒辣椒,夥食都挺豐富的,他們吃飽飯就地靠着大樹底下休息。
12點半了,動工了,一組一組的分開種田,老建古,悶子,麻子青,鴿子桶,爛鐵兵,老五達,被分到門口田。
“都講西山老師傅,今天我們就不拉繩了,直接妾宰(起頭個),”這個團隊悶子年齡最大也是最活躍的一個,當然就他說了算了。
“老建古你伯是隊獎(隊長),你妾宰(你帶頭),”麻子青挑戰性的說,
“算了,他不行,還是我來妾宰(帶頭)吧”悶子說道,于是他第一個下田起頭種田。
這時候森田公他站在門口往下看,他當然不會錯過長孫今天種田比賽的圍觀的了,他七十多歲,身體不是很好,所以從來不勞動,就常常家裡編制點草鞋,種點菜,種點煙草自己擺弄着自己抽,他喜歡常年穿長馬褂的,手拿一拐杖,年輕時喜歡打個架什麼的,一般人進不了他的身,武功高,村裡許多人都怕他的。再加上他輩分極高,所以大家都叫他森田公。
“老建古,腳步踩穩,往後退的時候一定要退直線,”他指揮大孫子鄒建民種田。
他接着說“對,屁股崖要(不要)翹太古,岸睛(眼睛)要看見前面的第三棵成一線”
“對,就嘿醬樣(這樣),不錯,”這時候森田公此時已經站在田頭前端,指揮長孫鄒建民種田。
鄒建民跟着悶子後面下田種第二宰,麻子青第三個下田,他和悶子私下說好今天要給鄒建民出點樣像穿條褲子,作弄他一番,誰讓他爸爸是隊長呢?一定要給點顔色看看的,第四位就老五達,接下去是鴿子桶,爛鐵兵最後面。
“老建古,崖要慌(不要慌張),穩住,”森田公看見長孫就要快被後面的麻子青追上了,急得叫鄒建民不要慌張。
“多多(爺爺)放心好了,他追不上我的”鄒建民不慌不忙的說道,因為他早就知道今天不是那麼好過關的,所以他覺得應該用智力來戰勝他們。為此心中有了小九九,故意起步的時候在最後一行,就靠麻子青這邊這行,做了一個喇叭口,忽寬忽窄。
麻子青本來就是左撇子,種田不按套路出牌,一行從左往右,一行從右往左,這樣速度自然就加快了,當他從右往左的時候,發現最後于鄒建民這邊的一行間距太寬了,隻好重新又移動一下,否則接不上行數會種彎了的,這樣一來速度自然會減慢。
可是右邊的老五達又追得緊,這樣一來,麻子青自己反而有點亂了,也就沒有時間來關注作弄鄒建民的計劃了。
一場你追我趕的種田大賽全面拉開了序幕。
由于鄒建民這最後一行放了一個喇叭,再加老五達做事就是垃澀快,你彎他就彎,搞得一直做事追求完美的鴿子桶,要把田重新搞直一點,速度自然減速了。
悶子很快就快到頭,上岸了。
鄒建民還是保留和悶子的距離落後一點點。
麻子青幾乎快要和老建古拉開距離了。
老五達自然緊跟麻子青後面。
鴿子桶拉開了老五達距離。
爛鐵兵隻是種了悶子的一半數據。
比賽結果是:
第一名,悶子。
第二名,老建古,麻子青,老五達三個齊名。
第三名鴿子桶了。
大家回過頭看看自己種的稻田,原來是要求直線的,現在…呵呵。
就悶子和鄒建民的可以說是很直的。其他人都彎到外婆家裡去了。
由于田不是很寬,回頭宰隻有兩宰半多點。還是悶子第一個下,鄒建民第二個下,老五達第三個下,其他人就補洞,田是彎彎曲曲的不直線,所以補洞很多。
梯田大多數都是彎彎曲曲,又小,大坵的田不多。
所以後面基本上兩個兩個分開了。
“老建古今交(今天)給力争氣的。不愧是我的大孫子,哈哈。”森田公看見大孫子今天的比賽成績非常滿意,不由得贊了鄒建民……
又一個禮拜天,今天天氣特好,一大早村裡的小夥伴們慢慢集中在打谷場上,一個個腰上系着砍柴刀。
“多多(爺爺),我沒有刀鞘,把你的給我用呗,”鄒建民因為自己家裡的刀鞘找不到就問爺爺要,
“好的,你拿去吧,”幹活小心點啊”森田心疼大孫子并吩咐他道。
“老建古快點,他們都快要出發了,”鄒風英催着說。
鄒建民系好刀鞘急匆匆的往曬谷場跑。
小夥伴們全到位了,簡直就是一個砍柴大隊嘛。
不用說,此次砍柴火活動又是悶子和家法悶帶隊的,砍柴大隊成員有:悶子(土發),鴿子桶(汪土榮),衛仙屁(汪偉仙),向頭悶屁(汪萍仙),漂眼屁(汪衛萍),家法悶(鄒家法),麻子青(鄒金法),菊仙屁(鄒菊仙),悶破(鄒春仙),爛鐵兵(鄒家兵),小南瓜(鄒梅花),王三女(鄒杏英),毛兔(鄒建文),老鳳敲(鄒鳳英),老建古(鄒建民),卵裡(鄒偉民)。
砍柴大隊集合完畢,“出發”悶子一聲令下,大隊向對門山出發了,一路上小夥伴們“嘻嘻哈哈…”的聊天說笑着。
“各位,各位,靜靜,靜靜,”家法悶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