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懷孕後,商青歌看着店裡和玻璃廠大部分的男夥計因為有了生計,鬧出不少抛妻棄子想要另娶媳婦的事,心頭着實生了不少氣,開除了好幾個用得上的管事,才遏制住那股邪風。
但商青歌明白這法子隻治标不治本,于是親手改了董姑娘這本書的結局,把董姑娘最後嫁得良人的結局改成了瘸腿後自立門戶的故事。
她花了三年時間才弄好學院事宜,幾番周折才聘請名師作為學院的老師,像是天清派的黃道爺就被她用望遠鏡等半成品忽悠留下來,又在黃道爺手中拿到真品的。
黃道爺願意留下來着實讓商青歌松了一口氣,畢竟天清派的道爺們能醫會算,她又用阿拉伯數字一忽悠,學校的老師又多了幾位道爺文人。
文字普及方面,商青歌請了二老爺幫忙,自二夫人走後,二老爺一直精力不濟,商青歌提出想建女校的想法,二老爺看着面前的女兒,總覺得當年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二老爺心想,自己這個當爹的做得不夠好,想來世上也有許多當爹的比他還不如,讓女子自強不是壞事,便加入了學校,隻是院長一職,堅持不接,大力勸商青歌自己擔任,畢竟這是女子學校,哪怕商青歌不教書,由她作為形象更具有代表意義。
說到編書,主要是拼音認字和阿拉伯數字用法這兩門,這兩門課雖然隻有商青歌才懂,她也寫過小說一類書,但讓她編寫正經教學她還是差了點,還是商青宇無意之間看了商青歌的草稿之後,先請商青歌把他教會了,商青宇花了近兩年編出的。
至于學校裡的琴棋書畫禮儀等課,原本是不在商青歌的計劃範圍内,是沐陽王和京城那邊收到商青歌獻上的望遠鏡後,在沭陽王和京城那邊的建議下增加的,學校的老師也由他們推薦,商青歌原本沒想那麼多,直到身邊多了不少貴族子弟追求者,才明白是自己弄出的東西太多,讓當權者不放心了。
為了能在這裡生活得更穩當,商青歌跟姐姐嫁到郡城的王寶馬成了親,商青歌和王馬寶共同出資在城裡買了新房,也不與雙方父母同住,兩人都愛搞事業,每日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拼誰當天掙得更多,相處起來還算和諧。
商青歌的女子學校被皇上和沭陽王賜了牌子,原本的商家女子技校這個名字就不合時宜,于是改為英泉書院。
“大姐,你說爺爺怎麼想的,怎麼突然讓咱們去這麼遠的一個小縣上學。”
牛車哒哒地走在路上,車上一個麗妝女子不滿道,“我去也就罷了,畢竟我年幼,你今年都十八了,眼看就要跟表哥定親,這回讓你去上學,還非得上完才能回家,那你到時都二十一了,都成老姑娘了。”
“阿離,外祖這樣做必然是有深意,在我們面前你說話随意也就罷了,在外面你萬不能這樣說,聽說英泉書院的院長不在意女子學識高低卻極為在意人品,若是讓她聽着了,可不好。”
“阿陸,你别老跟夫子一樣教育我,就算咱們是同一天生的,我也比你早出生半個時辰,你不叫我姐姐也就罷了,别老沒大沒小地想着訓我。”阿離不滿,但也不再說話。
阿陸不理阿離,安撫起最大的女子來,“莆姐,外祖平日最疼的就是你,聽說商博士不僅博學多聞,還有神仙之稱,從薯郡回來的人都說,不少世家子女都以能在她手下學習為榮,更有人稱入了她門下,就拿到了半張登仙門的門票,你可千萬莫因此怪怨外祖。”
叫莆姐的女子拉住阿陸,見沒旁人,也吐露出心聲來,“祖父一向疼我,我當然知道,隻是表哥今年已經二十了,之前就聽姨媽說過,表哥房裡已經有了美人,若我再不入門,三年之後豈不是進門就要給人當娘?”
莆姐這話一出,阿陸和阿離不知道怎麼辦好,阿陸其實知道外祖的心思,如今姨父家與大皇子家過于親近,外祖并不看好姨父的選擇,所以才會把莆姐也送到英泉書院,就是想把這樁婚事拖下去。
隻是莆姐阿離不懂政事,不知外祖深意,外祖不說,阿陸也不知最後莆姐會不會嫁給表哥,也就不便說。
很快三人趕到了虹縣,進城門時,因為牛車輪子不滿足虹縣的道路,隻能在城外把車廂拆了,讓牛晚間走獸路通道,幾人步行進了城,正當幾人以為要吃幾年苦時,門内的一切把她們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