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在魏晉争權[梁祝] > 第34章 桓明謝暗

第34章 桓明謝暗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四月初八浴佛節,在南北朝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

奈何祝英台她們六個人,兩個人是根本不信佛,其餘四個人都是可信可不信。

但是山長和夫子顯然是相信的,否則也不會在這一天特意帶着書院中的學子去山下佛寺上香。

沐佛節的前三日,食堂的飯菜中就沒有葷腥〔1〕了。

王述白無聊賴地挑着盤子裡的沒調料的肉,尼山書院的廚子處理得還不錯,但沒有調料的遮蓋,沒閹過的豬肉腥臊味根本掩蓋不住。

祝英台匆匆低頭兩三口把飯扒完了,催促着姐姐:“快吃快吃,别叫這東西在嘴裡呆久了。”

祝英回手邊放着一盞茶,她面不改色地一口飯一口茶,若不是她餐盤的飯還剩一多半,誰也看不出來這人嘴刁。

早早吃完飯的馬文才端着一碟子點心走了過來,換走了祝英回面前的餐盤。

他坐了下來,毫不避諱地低頭把剩下的飯都吃完了:雖然挑剔,但祝英回好似有些奇怪的堅持,絕不剩飯。

祝英回松了一口氣,抿了一口茶把嘴裡的腥味沖散,難得低聲抱怨:“子不語怪力亂神,這飯菜倒是讓我信了這神神鬼鬼的……”

王述也吃得龇牙咧嘴的,他沒有祝英回絕不剩飯的執念,但是左看看右瞧瞧,大家都沒剩飯,他也就隻能苦着臉把飯往嘴裡塞。

聽見祝英回抱怨,他借機把箸放下,講自己聽來的事情:“我聽說,這次之所以要所有人一起去上香,是因為出了大事兒。”

祝英回眸光一閃:“出了什麼事兒?”

“不知道。”王述搖了搖頭“我爹沒告訴我具體的,隻是讓我最近安分些,不許添亂。”

其餘人交換了眼神,心裡大緻有數了——

能叫藍田侯特地叮囑王述不要闖禍,那估計都是建康那一塊兒的事兒了。

祝英回祝英台心知肚明,這恐怕與自己有點關系。

桓溫當政時皇帝本來就換得快,她命人傳的那些話,無論是增加了謝安王羲之的底氣也好,還是傳到了桓溫耳朵裡、叫他憤怒也好——

都是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看來,晉穆帝司馬聃要提前病逝了。

祝英回斂眸飲茶,覺得有些可惜,司馬聃還隻是十來歲的小孩子,他坐在皇位上,攝政的人一個又一個地換。

從未染指過權力,就因為歲數大到能夠親政,便病逝了。

祝英台目光移向姐姐,若有若無地發出了詢問。

祝英回笑道:“叫所有人一起去上香,許是有貴人呢?”

馬文才含糊地肯定了她的猜測:“總之多準備些不會錯的。”

回到宿舍後,祝英台道:“是琅琊王麼?”

祝英回将書信一封封辨别,摘出投入火中:“是他固然很好,但是不是他,也沒有什麼。”

琅琊王司馬昱,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之子,司馬聃的叔祖父,也是如今攝政之人。

當然,明面上司馬昱攝政,崇德太後褚蒜子垂簾聽政,實際上權力掌握在王謝庾三家與桓溫手中。

這位琅琊王日後為桓溫扶持登基,不到八個月便憂憤而死。

更關鍵的是,因為在東晉王室中就數他活得長,德高望重,而且膝下兒女無數。

那位性格剽悍、逼婚王獻之的新安公主便是他的女兒。

其中有很多年齡合适的。

政治是需要天賦的,此次上香,也許就能看出哪一位小郡主有天賦,從而擇定人選。

上香當日,那位貴人終于露了面,正是琅琊王司馬昱。

隊伍綿延數十裡,規模宏大又奢侈,日後的新安公主,現在被特封的餘姚公主能養成那麼個性格,也和司馬昱綿延不斷的權勢有關。

司馬昱本人倒是端着一副慈祥和藹的樣子,演技很是不錯,頗為耐心地與山長夫子們交談。

尤其是與顧幸和孟之義。

祝氏姊妹淹沒在人群中,沒有絲毫出頭的意思,而那邊,司馬昱終于将目光投向了學生們。

被他看見的第一個,就是馬文才,司馬昱拍了拍他的肩,頗為欣慰:“長這麼大了,我聽夫子說,你文科武課都很不錯。”

馬文才不動聲色地往祝英回所在的地方掃了一眼,确定她并沒有跟從這位遠方叔叔的意思,便隻是簡單地寒暄:“王爺謬贊了。”

司馬昱欸了一聲,責備道:“你我叔侄,還說什麼王爺不王爺的,叫我一聲叔父就是了。”

馬文才:……

這人是覺得他年不過十八,就很好忽悠嗎?

他彬彬有禮道:“長輩親近,小子不敢推辭,然而禮不可廢。”

在他這裡吃了個軟釘子,司馬昱也不在乎,隻是笑眯眯道:“好,好,複己克禮,日後定然是國家棟梁。”

周圍的人有的抄着手看熱鬧,有的一臉殷切,但是無論如何,站在最前面的學子司馬昱都勉勵了兩句——

尼山書院的好些學子家世不凡,建康貴族就那麼幾個,與司馬昱多多少少都能叫出些關系來。

琅琊王和王妃一同與尼山書院的山長共同進入大殿焚香,随後是司馬昱的長子長女帶領着底下的弟弟妹妹以齒序入、夫子們帶領着學子們陸續入内。

兩列人并列,一步步登上台階,從小沙彌手中接過三炷香,點燃後插入香爐。

祝氏姊妹就在前後,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看到了同一個女童。

那女童約摸八九歲的樣子,年歲雖小,行事卻極有章法。

她三姐司馬道福的脾氣并不算好,雖然不至于為難底下的弟弟妹妹,但與其餘人仍舊多有摩擦。

其餘人要麼多加忍讓,要麼就互不相讓,最後考慮到今天有外人在,各退一步。

唯有此女,不僅司馬道福高傲的脾氣在她面前有所收斂,就連其他人産生了矛盾時也會下意識地看向她。

令人驚喜的發現。

聰明、冷靜,最關鍵的是,有意也好,無意也罷,她都在維護自己在兄弟姐妹之間的地位,而非獨善其身。

心氣兒和野心,發自内心地享受更高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祝英回收回了目光,和妹妹對視一眼,心照不宣。

排序、特征,有了這些雖然不足以打聽出一位宗室女的名字,但是已經足夠打聽到她的母親,并且鎖定到具體的人身上。

祝英台善丹青,擅長記憶人的面貌特征,不怕找錯人,而現在并不是唐突的時候。

兩人沉下心,按部就班地進行着上香的步驟。

佛像嶄新而金光璀璨,閃得祝英台皺眉,祝英回琢磨着把外面的金漆寶石刮了換錢、裡面的銅身融了充實國庫。

王述在她們後面進香,緊緊閉着嘴,但從他的表情上也能看出來無語,其餘學子神色各異。

梁荀二人眼珠子直勾勾地釘在佛像上,恨不得親手去把這東西扒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