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名士環繞,但能見到此二人的,哪個不是千年修成的老狐狸,崇拜歸崇拜,真要站隊還是得思量思量。
顧幸、孟之義、庾令頁,在帶領學生順理成章地成為自己一派的人這方面才是專業的。
這之間的區别,大概就是日日相處鼓勵你傳授你知識的親老師和隻存在于傳說中的名士之間的區别。
不是名士不夠香,隻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若是庾令頁在此事上表态,謝安說什麼都會再思量思量。
祝英台苦着臉拿出了被她壓在最底下準備慢慢回的信件,一封封打開,預備将她們的政治立場在最短時間内灌輸給庾令頁。
看着看着,祝英台的表情專注了起來,祝英回也坐在旁邊,認真地解讀這位妖儒的所思所想。
庾令頁在學術上的成就,遠不是祝英回能比的,就算是有後世給出的答案作弊,祝英台的基本功底,離庾令頁也還有一段距離。
尤其是庾令頁激動之下,完全沒有壓制自己的水平。
這激發了祝英台的鬥志。
燭火一跳一跳的,就在燃到盡頭即将熄滅之時,祝英回用一支新的蠟燭點燃了新的光亮。
二人披散着頭發,披着衣服坐着亂書堆裡,一本一本地翻書,地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書本。
從慢到快,她們一點點把庾令頁的想法解構精讀,到最後,了解了這位妖儒。
直到天蒙蒙亮時,她們才回完了所有的信。
祝英台擡頭看了看窗外的天光,聲音出口,竟然讓她自己也感覺到了一絲陌生:“天亮了?”
祝英回将信壘成一摞,有些疲憊地回:“是。”
接着,她就看見自家妹妹拍了拍自己臉,然後跑出去洗把臉,再回來的時候,已經又是容光煥發精神抖擻了。
“哥哥,走吧!我們去學堂!”
祝英回:……
我妹妹的精力真是個謎。
或許是被庾令頁刺激到了,一連半個月,祝英台都埋首書中,不僅把遍讀自己帶來的書,就連書院中夫子的藏品也被她死皮賴臉地借來讀完了。
不僅讀,她還會買,買不到就跟夫子說了之後手抄。
總之,祝英台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一個收藏書本的愛好,不管是古文經典、今文經典、雜書、農書,也不論是不是孤本,她都不在乎。
隻要是書,她都要。
祝英回被妹妹帶着莫名其妙地努力了起來,從農事到軍事,從如何入仕,到上位之後如何穩定朝局。
祝英回幾乎是榨幹了自己所有的時間,才堪堪跟上妹妹的進度。
而在這半月之内,庾令頁也終于給出了她們滿意的答複。
他敏銳地察覺到祝英台在學術上的不足和身份的不同凡響,但仍以夫子呼之,并且表示,隻要祝英台想,那麼他就會盡全力阻止王謝聯姻。
恰巧,先看到這一封信的是剛剛忙完的祝英回,她挑了挑眉,道:“跟他說,并非是要阻止王謝聯姻,而是不要讓謝道韫成親。”
“英台,他這是在試探你、考驗你呢。”
考驗祝英台是否真地如信件中那般能夠引領他前行,試探這是不是誰的陰謀。
庾令頁固然憤世嫉俗,固然不如其他人那般在乎家族,固然能夠義無反顧地奔赴學海和理想。
但這不代表他可以容忍别人利用他來設計自己的家族。
祝英台将自己寫好的信給姐姐看:“巧了,我也是這麼想的。”
她往後一靠:“不過,我也想知道庾令頁有沒有足夠的決心,不給任何人的面子,隻要扶起漢人的江山。”
她的書信逐漸露出了她本人的攻擊性和鋒銳,借王謝聯姻之事辛辣地反問庾令頁。
若是你的親人,是禍亂朝綱的罪魁之一,若是你的家族不希望過江,沉迷于亂世給他們帶來的權力。
你要怎麼辦?
是站在朝堂上秉公執法,還是像現在一樣,逃避地做一些聊勝于無的事情。
你又能怎麼辦?
逃避世間苦難而沉醉于學術之中、縱情放浪的人,真的還有匡扶社稷、為萬民請命的能力麼?
在書信的最後,祝英台猶疑了片刻,最終還是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鼓聲動地平民苦,焉知可為世家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