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在魏晉争權[梁祝] > 第26章 争權

第26章 争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說不好這裡面有沒有王謝兩家的功勞,但是桓溫确實是缺乏政治智慧的,以至于反又不反、順又不順。

雖得善終,桓氏卻就此消失。

與之一同消失的,還有被發瘋的桓溫屠殺的庾氏。

或許身為東晉三家之一的庾氏消失,才是桓溫得以善終的真正原因吧。

而現在,桓溫的傲慢自大,已經毫無保留地顯露了出來,他将今文、古文執牛耳者一齊逼到書院中教書。

迫使二人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一夫子。

王述見她們若有所思,神秘兮兮道:“顧夫子和孟夫子兩個人,雖然屬于當代大儒,但是畢竟有所抱負,關系不能說很融洽,但也并不算差。”

祝英台懂了:“所以,桓溫是借此對王謝兩家做出挑釁?”

她的表情一言難盡:“這可真是……得不償失啊。”

顧、孟兩人官職也許不比桓溫、實權更是不及,但他們倆存在于朝堂的意義就是向天下讀書人做出表示。

把他們逼到此地,就相當于在天下儒者臉上扇了一記重重的耳光。

難怪桓溫後期跟個沒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估計是沒有人願意給他出謀劃策,他自己也看不起文人、不願意聽。

雖然如此,桓溫手裡有兵,還有臨賀郡公的頭銜,哪怕是亂撞,也能把颍川庾氏給撞死。

祝英台沉思了片刻,又問:“那你們家就沒什麼表示?”

王述聳了聳肩:“能有什麼表示,桓溫又不是沖到琅琊王氏的那個叔父面前捆了他兩個巴掌。”

琅琊王氏的叔父,指的就是琅琊王氏當代家主王羲之,性格耿介傲慢又不失放曠,拜為右軍将軍。

是響當當的實權人物。

不過王述出身太原王氏,自然對王羲之沒什麼崇拜之心。

祝英回琢磨了片刻:“謝氏……我明白了。”

陳郡謝氏家主謝安的侄女謝道韫不久後嫁給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是明明白白的政治聯姻,而促成這樁政治聯姻的,恐怕就是颍川庾氏的虎視眈眈和桓溫給他們帶來的危機感。

王謝被迫聯手,對付執掌長江上遊兵權的桓溫。

從現在到桓溫死去,換了好幾個皇帝。祝英回冷不丁地想到了一個笑話:魏晉南北朝的大臣最容易達成的成就就是三朝老臣。

因為有各位大佬帶飛。

祝英回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讓自己不要笑出來。

除去刷成就之外,皇帝的頻繁更換,也讓渾水摸魚變得容易起來。

祝英台看向姐姐,二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預備與顧、孟二位夫子稍作接觸。

雖然不準備說服此等在官場中摸爬滾打十數年的老油條,卻也可以通過此二人的人脈收攏一些尚且年輕沖動的儒家學子。

祝英台于經義上天賦異禀,然而卻總有不認同之處。

譬如,她并不認同仲尼有素功,認為孔子是人非神,更不是什麼王。

但同時也覺得,時間流轉變化,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文字背後所透露出的消息,也許不隻是章句估訓那麼簡單。

所以,直到現在,她還是跟着姐姐兩頭跑,誰的課都聽一耳朵,聽完之後就瘋狂地寫一些離經叛道的文章——

當然,目前唯一的讀者是祝英回。

她還不想被二位學士的擁趸暗殺。

就算日後祝英□□創祝氏儒,那也是她與祝英回手掌大權之後的事情了,現在兩個人隻是普普通通的學子而已。

顧、孟二人執天下學術之牛耳,養氣功夫和耐心都是十分過關的,對于祝英台這個尚且沒有确定自己歸屬、卻十分有天分的學生更是愛惜。

聽到她似乎有決定歸附的意思,欣然将自己的學生弟子介紹給了她。

祝英台:……

祝英台:心虛.jpg

祝英台:你們倆都是假的,我的才是真的!

祝英台:理直氣壯起來.jpg

祝氏姊妹拿着這些人的聯系方式,首先排除了孟之義和顧幸的親傳弟子,又通過回憶兩位夫子對學生的評價排除了明顯非常堅定的。

最終選定了一個,被顧幸評判為離經叛道、但天賦驚人的年輕儒者——

庾令頁。

祝英台思索片刻,提筆揮就一封信,表面上是讨論學術,實際上,卻多多使用了“君舟民水”的荀子思想加以試探。

鑒于顧幸對此人的評價有脾氣古怪這一條,祝氏姐妹堅信,在上巳節過後幾日,大約就能收到回信了。

别問,問就是脾氣差到哪怕姓庾也隻能孤寡一生。

被王述提醒了王謝與庾氏、桓溫的明争暗鬥已經拉開帷幕之後,祝英回也預備在此處分一杯羹——

桓溫的性格注定了他的敗局不可扭轉,但祝英回也不希望王羲之和謝安赢得太過輕易從容。

尤其是不希望司隸、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和将士們的性命成為雙方博弈的棋子。

正巧,元宵掀起的思鄉之怨還未曾平息。

右軍将軍、謝安丞相,你們都不缺乏指揮戰争的經驗和智慧,不知道當你們有機會奪桓溫兵權之時,能否還會像現在這樣,不動聲色地看着桓溫帶着無數将士自取滅亡呢?

畢竟,那可能會成為你們手中的權力和底氣。

魏晉南北朝,什麼都缺,尤其最缺人命,但最将人命視為草芥的,恰恰也正是這個朝代。

而且,淝水之戰給予了從前查無此人的謝家無上榮光,王謝兩家真的能忍得住不去争奪這份兵權嗎?

當桓溫不足為懼,他們兩個氏族也會頃刻間決裂。

也許他們能猜到這後面有推手。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頂着族人的怨憤、背着衰落的可能,去成全對方嗎?

祝英回慢悠悠地再次翻過一頁書,唇瓣揚起一點弧度,國家利害,哪裡比得上世家本身的榮辱休戚呢?

謝相、王将軍,這一局,你們注定輸給我。

并不是你們不夠聰明冷靜,而是世家逐利的本性,無法改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