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在魏晉争權[梁祝] > 第26章 争權

第26章 争權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祝英回翻書的動作頓住了。

半晌,她道:“我也不知道。”

祝英台聽見姐姐的聲音:“不過,我可以肯定,無論是誰,都絕無可能阻擋我們的腳步。”

情愛蠱惑人心,但稍縱即逝,但唯有權力,才能幫助她們得到自己想要的公平和自由。

書院中的日子一如既往,上課、練武、為上巳節做準備——

上巳節被家裡安排了相親的占據了大多數,不少人提前就開始保養和敷粉,弄得書院裡到處都是鉛粉飛揚。

祝英回眼皮子直跳,不由得懷念起紅樓中所述“紫茉莉花種”,别的不說,紫茉莉花種研磨制成的粉至少不會有毒又廢命。

不過,這也給了她啟示。

鉛粉滞澀,上妝雖然白,但是未免有過度慘白的嫌疑。

而若用珍珠粉代替,一是不夠白,二則是目前的工藝很難磨得足夠細膩。

水飛之法最早出現在宋代,這也制約了珍珠粉成為香粉。

祝英回心中琢磨了一下,覺得可以去信一封告知崔婉等人水飛之法,再嘗試往珍珠粉裡面加入玉蘭、丁香等物。

制成的香粉往外兜售,盈利都在其次,關鍵在于給一個理由,讓各個氏族的小姐能夠名正言順地聚攏到一起。

她将信封好,與桃花香膏一同交給了婢女——

這個婢女并非是祝家派給她們用以照看生活起居的婢女,而是崔婉她們收攏用以傳信跑腿的孤女。

因着聰明伶俐,又會些拳腳功夫,便被祝氏姊妹帶在身邊。

世道戰亂,人人身如草芥,這種可憐的女子一抓一大把。

這封信将随着行商的商隊一起,回到農莊之中。

祝英回做事并不曾遮遮掩掩,相反,寫信也好,婢女下山也好,都是光明正大地發生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

但就是太過于理所當然,除去兩聲調笑之外,竟無人懷疑信中的内容。

讨厭鉛粉的不止祝氏姊妹兩人,學堂裡的夫子堅持着上到清明結束後幾日,便把心不在焉的學生都放了幾天假。

一放假,學堂裡更是群魔亂舞,各種刺鼻的香氣彌散在尼山書院裡。

祝英台被這混亂又濃郁的氣息沖得頭昏腦漲,抱着書連滾帶爬地逃回了宿舍,一進宿舍,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看見坐在窗邊的姐姐,張嘴想說話,一聲幹嘔卻先冒了出來。

“嘔——”

她們姐妹向來不愛熏香,宿舍裡也隻有前些日子防毒蟲的艾草氣味,微微苦澀的氣味安撫了祝英台的嗅覺,讓她慢慢地緩過了神。

祝英台有氣無力地癱在床上:“哥哥,咱們這幾日就不要下山了吧……”

從前的上巳節,她們都是随着家人去河邊踏青,水帶來了風,吹散了香味。

當時覺得不如何,現在在學堂中,直面這些氣味,隻覺得此類風氣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祝英回對魏晉時期的習俗早就有所了解,一察覺到香氣濃度超标,幹脆利落地從山下購置了幹糧、不容易壞的食材和碳火,預備窩在宿舍裡度過這幾天。

她優哉遊哉地翻了一頁書,偏了偏頭示意宿舍内堆着的東西:“我已經準備好了,咱們就在宿舍内煮溫鼎便可。”

祝英台從床上彈起來,震驚地看了一眼不知道從何時放在那裡的東西,再看了一眼胸有成竹的姐姐,最終憋出了一句:“哥——你故意不告訴我!”

看起來溫和,實際上焉壞的女子唔了一聲,鎮定自若:“總得讓你親身體驗一下,萬一你就喜歡這種呢。”

鳳目中蘊含着狡黠:“當哥哥的,當然要尊重弟弟的喜好。”

祝英台當時就撲了上去,和姐姐扭在了一起:“祝英回!”

她手疾眼快地把被腌入味的外衫脫了下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丢到了親姐臉上,整個人死死地壓在祝英回身上,堅決不讓她有機會把外衫弄下來。

她眉飛色舞,杏眼晶亮:“哥哥,你不如看看,你喜不喜歡這個味道!”

祝英回伸手撐着祝英台的身體,微微後仰頭,堅決不讓那氣味充斥自己的鼻子:“我不喜歡,英台,你可以起來了。”

祝英台裝作沒聽見,嘴裡嚷嚷着讓祝英回也體會一把。

兩姊妹在窗邊厮打了一會兒,倏而,祝英回低聲說了句什麼,祝英台聽清之後,眼神一凝,立刻爬了起來。

她整了整自己的衣服,嫌棄地将那件充斥着汗水和各種亂七八糟香氣的外衫随手丢在了地上。

祝英回沒有起身,懶懶地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勢,斜斜地靠在了椅背上,擡了擡眼皮:“王述,你怎麼又來了?”

王述蒙了一下,很是納悶:“你怎麼知道我來了?”

他看了看窗戶:“明明我還沒靠近啊?”

當然是上次談事兒的時候被王述冷不丁吓了一跳吸取的教訓,就算再怎麼得意忘形,她們也會注意着外面的動靜。

但這自然不會告訴王述,祝英回睨了他一眼:“什麼事兒,說罷。”

王述:“我想問問你們,上巳節要不要出去踏青。”

此話一出,祝英台看着他的眼神立馬就銳利起來了,王述一猜就知道她在想什麼,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兒:“我沒給家裡寫信,不是想讓你們和我家姐姐妹妹見一面。”

“隻是上巳節本來就有踏青郊遊的習俗,在學院裡悶了那麼久,你們不覺得煩嗎?”

祝英台拒絕三連:“不覺得,不想去,不願意。”

她趕蒼蠅一樣地揮揮手:“走走走,你自個兒去。”

王述毫不意外,轉而又說起了另一件事情:“别急着趕我走,你們聽說了嗎?據說顧夫子和孟夫子到學院來教書,是因為得罪了桓溫。”

“桓溫?”祝英台眸光一閃“怎麼這麼說?”

王述做賊似地左右看了看,才道:“桓家與我家、謝家都不對付,這你們知道吧?”

桓溫出身不算低微,否則也無法迎娶南康公主,但是桓家與王、謝根本就不是一個路子上的人,尿不到一壺裡去。

王、謝均是底蘊深厚,王是秦國王翦之後,謝氏則是把控朝政。唯獨桓氏,在渡江之前早已淪為刑家。

更加重要的是,桓溫本人就是個混不吝的,大張旗鼓地抑制土地兼并、實行土斷政策。

以至于王謝兩家雖然也是貌合神離,但是若是面對桓溫,就會難得地統一戰線。

但是,桓溫本人卻不負溫峤贊譽,勇武之極,不僅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更是覆滅成漢政權,一時間炙手可熱。

但是,祝英回記得,桓溫此人野心被逐漸養大,并在此後将會大敗于前秦太子苻苌、眼睜睜看着收複的司隸、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再次失陷。

東晉領土不停地縮水,他本人的勢力也一并縮水。

到了最後,他強行換了個皇帝,以圖增強自己的威望,卻進一步消耗了他自己的政治力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