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排球]錄取通知書 > 第4章 烏野學生會

第4章 烏野學生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03.

高濑家有兩大傳統,一是上京進修,二是以貌取人。

第一大傳統來自于我在明治時代生活的祖先。此人明明隻是個在江戶城裡走街串巷賣荞麥面的小販,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對江戶很有歸屬感,即使後來遷居到伊具郡經營飲食店發了點小财,也依然不忘初心,留下了“後人若有能者,必上京進修,力求留京”這樣的家訓。

這位不知道要在前面加多少個“祖”字的爺爺對江戶的感情實在深厚,這點在我們家的姓氏上就可見一斑。明治八年的《苗字必稱令》出現後,為了不違反法律被大人們拖出去打一頓,很多平民都病急亂投醫的亂取了姓氏,因此在後來鬧出了不少笑話。

我這位祖爺爺比他們謹慎一點,他當年到處跟人打聽京城都有什麼名景,都有什麼河流,這些名景跟河流都叫什麼名字。

最後,他在這衆多名景跟河流的名字裡選中了“高濑”作為我們家的姓氏,并且對此洋洋得意,時常叫孩子們進京的時候有空就去看一下這裡。

但很可惜,他的謹慎和文化程度都較為有限。當年那個被他搭話詢問了京城風物詩的大人是個京都人,他口中的“京城”和祖爺爺口中的“京城”顯然不是同一個,名叫“高濑”的這條河自然也就不在江戶而是在京都了。

于是,時代流轉,來到當今。江戶變成了東京,伊具郡變成了宮城縣的一部分,祖先當年取氏時留下的笑話,自然也就變成了母親在我小時候會在夏夜裡說的傳說故事。

她會在夏夜裡當睡前故事給我講的除了祖先的取氏笑話,還有她跟父親的浪漫史,這也是我家第二大傳統的由來。

話說當年,母親上京進修,在東京的音駒高校女籃部裡當主力隊員。

父親是東京本地人,在學校是文學社的成員,但偶爾也會被校報的人抓去當臨時記者。

照理說,這兩個大部分興趣毫無相同之處的人根本不會有什麼交集,但是在高二全國大賽前的那個命運之日,父親又被校報的人抓了壯丁,去采訪打進了全國大賽預選的女籃部主力隊員們。然後,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就因為他們唯一的共同點而對對方一見鐘情了。

沒錯,這個共同點就是顔狗。

這種純純因為看臉才開始的感情确實淺薄,我記憶裡他們很少有完全和睦的時候,每隔十天半個月都要因為一些無聊的理由吵一架再和好,想必學生時代的他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别看他們倆是這種德行,要說起來的話倒也算是過命的交情。

我的爺爺奶奶是不支持父親搞文學的,當年父親高三的時候他們還威脅說:“要是你不報醫科,那你大學的學費我們一個子也不會出。”

對于這種事他沒什麼辦法,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陷入了迷茫。最後我母親朝他臉上甩了一巴掌,讓他想幹什麼趕快幹,大不了我養你。

于是,這個傳統醫師家庭的小兒子就在高三畢業後跟我母親私奔了,入贅我家,來到了宮城。

我自出生以來就沒見過我的爺爺奶奶,在我寫下這行字的時候,距離這兩個高中生私奔的那個夜裡已經過去了二十年有餘。

在這二十年裡,他們一個如願以償成為了小有名氣的作家,一個繼承家業在本町商業街開小飯館順便兼職商業街的管理人,我也在這裡順利出生了。

時間來到另一個女子高中生的十八歲高二。在這個年齡段,我那位明治時代的祖先在走街串巷的賣荞麥面,我有能的母親在拐帶東京人私奔,而我,我正坐在教室裡詢問菅原能不能讓我拍張照片。

“可以是可以,不過為什麼?”

“沒什麼特别的理由,因為你長得好看?我新開了一個叫‘在最無能為力的年紀遇到的最想包養的帥哥’的相冊,打算用來收集平時看到的帥哥,你是第一個。”

“你要養我嗎?那還真是令人高興啊高濑,不過我還是想自食其力。”

“那你自食其力好了,我想養的可不止一個,澤村,你也有份。”

“我也有嗎?那還真是光榮啊。”

“對,所以你們倆我就一起拍了。來,看這裡……一、二、三,茄子!”

“耶!”

“耶——?”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